备受争议的淮海战役,真正的灵魂指挥者到底是谁?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至海州,西至商丘,南至淮河,北至临城这一区域正式爆发了。这一战争的结果致使蒋介石在南线的精锐主力损失殆尽,尤其是他最看重的黄维的第12兵团和黄百韬的兵团的全军覆没,最让蒋介石痛心疾首。相对而言我军获得了长江中下游以北豫东广大区域的胜利,为我军接下来的渡江战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这场伟大的战役最主要的指挥官到底是谁?却一直备受着后人的争议,下面我们就再次翻开历史的篇章浅谈这个历史遗留问题。
粟裕提出淮海战役初步战略构想
1948年9月24日,就在济南战役即将结束时,粟裕向毛主席致电,提出发动淮海战役的战略构想,正好此时粟裕的战略构想与毛主席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毛主席就同意了粟裕的想法。接下来粟裕开始做一些战前准备,在1948年10月31日,粟裕为顾全大局又向毛主席致电建议:战役由陈毅,邓小平统一指挥,并成立领导机构。毛主席对粟裕这个建议很重视,经过一番考虑之后,毛主席同意了粟裕的建议。
并且命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政为淮海战役总前委机构重要指挥人员。其中刘伯承、邓小平、陈毅三人共同指挥中野10万人,而粟裕和谭政指挥装备精良的华野50万人,并且还任命粟裕是华野的司令员兼政委,另外还有毛主席特意准许的“不用事事请示,遇事可以自行决断。”的先斩后奏的权力。
粟裕在淮海战役三个阶段起到了主导的作用
1948年11月6日,国民党八十万大军对阵我军60万大军的淮海战役,在以徐州为中心正式爆发,淮海战役的进程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粟裕先成功地分割包围黄百韬军团,然后又在国民党军所驻扎的村庄采用:“先打弱敌再打强敌,攻其首脑,乱其不备的战斗策略。”仅仅用了八天的时间,就把黄百韬的五个军12万人尽数消灭,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也就此落下帷幕,这一阶段的胜利基本上没有中野的事。
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粟裕最为看重,他认为黄维兵团是蒋介石的最强硬的兵团,如果把黄维消灭也就代表这场战争胜利了一大半。于是粟裕看中野在第二阶段打黄维兵团太过吃力,根本打不过黄维这块硬骨头,在重要关头派了陈士榘率领4个纵队和特纵主力增援中野,并且粟裕还在旁全神贯注的指挥阻击流窜出来的敌人,才最终把黄维兵团彻底歼灭,这一阶段粟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粟裕为了赢得这场战争他连续七天七夜没有睡觉,为了战斗的胜利,他忘记了吃饭、睡觉、喝水、事后还得了一场大病。
淮海战役的第三阶段粟裕认为敌我战势已经很明显,可以一方面想办法围困敌人,一方面在敌人内部开展政治工作,一步一步的分化瓦解敌人,事后证明粟裕的想法是对的,他这样做陆陆续续的消灭了敌人足有十来万人。此时粟裕见时机成熟,敌军军心大乱,于是就在1949年1月6日正式发起总攻,仅仅用了四天的时间便完全消灭了杜聿明兵团的精锐主力。
最后总结,淮海战役的最终胜利离不开粟裕的正确指挥,他从提出淮海战略构想到淮海战役第三阶段的胜利,不论哪一个战斗的重要环节都离不开粟裕的身影,可以说粟裕的指挥在这场战斗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他为淮海战役操碎了心,不分昼夜的工作,期间还不幸得了美尼尔斯综合症。所以说粟裕在淮海战役中是一位毋庸置疑的灵魂指挥者!为此毛主席还曾评价粟裕说:“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