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寺楹联赏释
吴孝斌 余万勤(吴孝斌、余万勤,曲江县博物馆。)
【中文摘要】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的禅宗祖庭南华禅寺内,至今留有不少名人、高僧所撰题的妙联佳句。这些寺内楹联虽然形式不一,内容各异,或雅或俗,或浅或深,但都与禅宗思想或与处世精神结合起来,读来能启人心智,令人耳目一新,经久难忘,闪烁着禅宗博大渊深的功力和内涵,值得人民欣赏和研究。
Abstract:As the birthplace of Zen sect, Nanhua Temple has a history of 1500years. In the temple, there exist many amazing couplets written by celebrities and eminent monks. Although being in different forms and with different contents, elegant or popular, simple or profound, all these couplets are combined with Zen thoughts and living attitudes. Reading them could be enlightening, something new and unforgettable. Flicking with Zens profound power and connotations, these couplets are worth appreciations and explorations.
楹联,指的是那些题写或悬挂于柱上门侧的永久性对联。在中国,凡有建筑、寺庙、园林之处,便有楹联的存在。一幅好的楹联,除能向人们提供历史、宗教、文学等方面知识外,往往还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表现出非此时此景不能道的独特感受和意境。
禅宗祖庭南华禅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寺内至今有不少名人、高僧所撰题的妙联佳句,由于年代久远,大多数联句作者已不可考。这些文笔隽永、充满禅理玄机的楹联,如今已成为寺内禅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建成的南华寺第一山门牌楼门柱上 ,悬挂着两幅楹联。其一为前住持佛源所题:
“曹溪净域法乳源流天下禅风以此播;
宝林道场慈云弥布个中消息自西来。”
另一联为本焕大师所题:
“宝林道场承东山法门衣钵真传留圣旨;
黄梅心印授南方樵子风幡非动泄玄机。”
“风幡非动”典自《坛经》。据载当年六祖得法南归,一日夜宿广州法性寺(现光孝寺)廊庑间。风扬刹幡,闻二僧对论,一曰幡动,一曰风动,争执不已。六祖曰:“非风与幡之动,仁者心动。”众大为叹服。
第二山门曹溪门则有:
“庚岭继东山法脉;
曹溪开洙泗禅门。”
一联,说的是唐时六祖惠能从湖北黄梅东山寺五祖弘忍处得法南归,在此大倡禅宗顿教之事。“洙泗”即洙水和泗水,乃春秋时孔子聚徒讲学之地,这里借孔子对儒家的贡献来比拟六祖于禅宗的功绩。
进了曹溪门便是放生池,池上五香亭有二联。
其一
“见性非明镜;
清心闻妙香。”
其二
“无力放生先戒杀;
有心为善莫欺天。”
前联典出自六祖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和佛门修行的“五香”境界。“五香”即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后联劝世人放生积善,当为放生池而作。
第三山门宝林门上楹联为:
“东粤第一宝刹;
南宗不二法门。”
出句甚是工整对仗,该联强调了南华祖庭在禅宗的无上地位。所谓“不二”即“无二”。即无住无行,无善无恶,不执着于一端之意,语出自《坛经》: “佛法是不二之法。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
天王宝殿为寺内的第一进大殿,殿前楹柱上有
“祖庭开象鼻山前,是庄严初地;
法轮转龙汉劫后,有欣慨满怀。”
现在的南华禅寺是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在虚云和尚主持下移位重建的,由原来的宝林山下往东移建至象鼻山前。这幅楹联当是移建后不久写成的,所以才说:“祖庭开象鼻山前,是庄严初地”。大概又有感于南华寺在南汉时因遭受刘氏残兵破坏而几毁于兵燹的往事,一兴一废,故而才“有欣慨满怀”。殿内当头处供奉弥勒佛像,像两侧对联:
“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将何物供养;
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有甚么来由。”
“檀越”即施主,乃僧人对施舍财物者的尊称。该联有60字之长,为寺内楹联之最。
天王殿西侧云海楼与殿相连,因其毗邻鼓楼,庭院遍植花木,故有一联:
“锄月耕云种昙花只树;
枕流漱石听暮鼓晨钟。”
天王殿后之大雄宝殿乃全寺建筑之主体,因殿内供奉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和消灾延寿药师佛三尊大佛像,故又称“三宝殿”。悬于大殿前楹柱上的是民国七年(1918年)李根源将军所书的篆体联:
“重新震旦河山,幸结法缘参六祖;
谁弄修罗兵杖。终资威力殄群魔。”
“震旦”是古印度对中国的称法;“修罗”则是印度神话中的一种鬼神,它们多出自佛家经籍中,显示出李根源深厚的佛学修为。
大殿两序分为东西二厢。东厢从南到北分别为报恩堂、钟楼、伽蓝殿、客堂、斋堂等,各有楹联如下:
报恩堂:
“知本返本报本心心自然本来澈参面目;
佛恩国恩亲恩世世普资恩有圆满菩提。”
伽蓝殿:
“资护法于伽蓝笙磬声中标玉尺;
尊遗嘱于佛敕频繁座上礼金仙。”
客堂:有二联,其一为:
“湖海漫周游,愧见眉山悟通碍;
溪云看仔细,更登祖殿认菩提。”
该行楷联为民国已未年(1919年)任临时执政府司法总长和教育总长的章士钊先生所题。“眉山”指的是宋代大文豪苏轼,为四川眉山县人,其贬岭南时曾两度入南华寺,与住持方丈重辩和明长老结下深缘。其二为:
“客尘易伏,家贼难防,各自谨守;
堂前扫净,宝主相逢,去送来迎。”
斋堂:亦有二联,其一为:
“粥去饭来,莫把光阴遮面目;
钟鸣板响.常将生死挂心头”。
其二为:
“漫道寸丝不挂,一件湿衫谁着去;
休云粒米无餐,百般滋味孰尝来。”
两联一反佛家平日的谈空说虚,却叫人“常将生死挂心头”,体现了禅宗贴进世俗的一面。
西厢自南向北依次为西归堂、鼓楼、祖师殿、功德堂、云水堂、如意寮、禅堂和韦驮殿等建筑,亦各有楹联如下:
西归堂:
“日轮西去,了知婆娑光阴有限;
净土归来,始信极乐寿命无穷。”
该堂为安放僧人往生莲位之所,故言生死轮逥事。
祖师殿:
“祖意西来,一苇渡江云月冷;
玄风东播,五灯映地水天长。”
传说当年达摩祖师渡海到南方,因与梁武帝语不相投,遂驾一苇枝渡江北上至嵩山,在少林寺面壁十年以求相机传法。
功德堂:
“功积只园果因不昧;
德辉西域福慧无疆。”
该联将“功德”二字嵌入联首,劝谕世人行善积德。“只园”乃梵文意译,全称“只园精舍”,印度佛教圣地之一,释迦曾在此传法布道。
禅堂:有三联,其一为:
“禅宗法门不二;
堂中妙谛宜参。”
巧妙地将“禅堂”二字嵌入联首。其二为:
“选佛场开宗古佛;
传灯会启续心灯。”
禅宗高僧天然和尚曾有“选官不如选佛”的名论,即谓去考取功名不如出家作和尚,日后成佛得道。《禅苑清规尊宿主持》:“师承有据,乃号传灯”,传灯会即指释迦于灵山会上传正法眼藏的禅宗于迦叶。其三为:
“愤志不知寒夜永;
笃行那知暑天长。”
禅堂乃僧众依制坐香之所,故堂前楹联多劝谕僧众励行修持,以期早日得道成正果。
韦驮殿:
“护法安僧亲受灵山嘱咐;
降魔伏怨故现天将威风。”
该联开宗明义地道出韦驮使命所在。据佛经载,韦驮在灵山会上受佛的嘱咐护持佛法,为护法菩萨。
大雄宝殿后之藏经阁,乃存放经书、历代圣旨和法器文物之所,阁前有联:
“曹溪法乳,泽洽新容,毕竟佛能超万劫:
梵殿潮音,声宏尘世,慰教人得拜双林。”
该联为秦萼生所书。“双林”即沙罗双树之林(地名)简称,乃佛入灭处,在古印度拘尸那边城,为佛教圣地。
祖殿位于灵照塔后,乃供奉六祖真身及丹田、憨山真身的地方。殿前有二联,其一为民国二十三年八月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汉魂所题的魏碑体联:
“衣钵真传明心见性;
菩提无树落叶归根。”
寥寥数字,高度概括了六祖的生平和思想。“落叶归根”语见《坛经》。六祖涅盘前与众徒示别,欲归新州故里。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可回。”祖曰:“叶落归根,来时无日。”另一联为:
“尝一勺之甘泉,毓秀钟灵,不异西天福地;
受六传之法雨,明心见性。无殊东鲁渊源。”
该联乃清光绪丙子闰月督修(祖殿)信官蔡润泉所题。
祖殿西侧之僧伽培训班亦有二联,其一为:
“万法空明皆佛性;
一尘不染证禅心。”
其二为:
“培育僧才,爱国家爱佛教;
庄严佛土,明心性明法缘。”
祖殿后之方丈楼即旧时苏程庵,向为历代主持居所,亦有二联,其一为:
“大道无私玄机妙悟传灯録;
因缘有分胜地同登选佛场。”
其二为:
“无法向人说:
将心与汝安。”
该联典出达摩与弟子慧可故事。传说一日慧可问达摩:“诸佛法印,可得闻乎?”达摩曰:“诸佛法印,非从人得。”(此即“无法可说”)慧可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达摩曰:“将心来,与汝安。”慧可良久曰:“觅心了不可得。”达摩曰:“我与汝安心竟。”
方丈楼东侧祖堂又名影堂,内供历代祖师及南华继席宗匠牌位和雕像。堂前有一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