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胜古早事----矾厂往事

南胜炼矾厂于1958年建成投产,厂址在矾山山上东南面,海拔约六七百米的山坡上。坡上建有一座四方形的石砌一层的房子,分有多个房间供办公和住宿之用。房前的一片开阔的场地,今叫矾仔埔,当年是储放矾矿石的地方。矾仔埔的右下方有三个石头垒成的烧矾大灶。工人们把采来的矾矿石用板车运到,先后装填到三个灶里,负责烧矿的工人同时把煤掺和在矿中,先填好的灶先起火焚烧,当烧到合适的时候,用铁制工具把滚烫的矿石直接耙到灶前下方的一个石头砌成的大池子,再用水冲淋矿石,极度高温的矿石遇水迅速化开,矿石中的矾被分离随水流流入下一个池子沉淀。当烧炼了一定量的矿石后,就歇火暂停,捞起下池的矾浆晾晒制成白色的矾粉。上池的矿渣则要定时清理,人工挑至周边倾倒。

矾矿石是从矾山的东面开采而来,他们把炸药安放在矾山东面的一个山峰中,一引爆,山峰顿时崩塌,乱石直泻而下,随山谷滚下,下方就是安石坑的内坑,也许因此,安石坑被叫做崩石坑。随后,运石工人们用板车把矿石运到矾仔埔煅烧。

炼矾厂生产期间,山上常住的工人有一百多人,加上往来于南胜圩与矾山之间的挑矿工,就更热闹了,白天人来人往,一派繁忙的景象。

据杨红金老人回忆,当时有四十多个人上下矾山,挑煤上去,挑矾矿下来,一天要三个来回。他们先是从下美城挑一担一百来斤的煤炭一路翻山越岭直上矾山,然后再从矾山上挑更重的矾矿下来到下美城。一趟挑好,马上挑第二趟,下午的时候挑第三趟。

当时通往矾山的路是从田坑经王公田直上,山路陡直,坡度极大,别说挑担,现代人空手走路都气喘吁吁,但就是这样的路,那些挑山工却能挑着百来斤煤、矿上下。杨红金说,当时他年轻力壮从下美城起挑,到矾山上撂下担子,一路不用停歇,最重的甚至挑到一百八十斤重。听此,不禁由衷地佩服杨老的能耐,怪不得今已81高龄的他依然身体矫健,思维清晰,口齿伶俐。

也许是销路问题,也许是其他原因,炼矾厂经营一年多就停产关闭了,曾经热闹一时的矾山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厂房后来荒废倒塌,烧矾灶、化矿池、沉淀池也闲置荒芜。

今天,再到旧址已是无法看到当年的厂房,拨开荒草才能看到石头砌的墙基。三口矾灶已被毁坏,砌灶的石头被取走。化矿池被改造成了池塘,池塘里一群鸭子在悠闲自在地游动着,不时地梳理着油光的羽毛。沉淀池因被填埋已不见了踪影。旁边的柚子园里,还可以看到成堆的当年烧矾矿倾倒的矿渣。

矾山炼矾厂,成为南胜历史的一段小插曲,因为存在时间短,所以鲜为人知。

感谢杨红金老人的讲述,他为我们还原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同时也感谢林汉泽先生,他为小编矾山之行做向导并盛情款待!


矾山无处不美景

快!快!快!南胜最美榕树你来选

南胜濒临消失的行业----火炭炉制作

南胜七0、八0后的不一样童年----捕蝉

(0)

相关推荐

  • 登上春晚的可可托海,地图中不曾标记的小镇,并未结束的国家传奇

    "那夜的雨,也没能留住你:山谷的风,它陪着我哭泣.你的驼铃声,仿佛还在我耳边响起,告诉我你曾来过这里--"2021年央视春晚,歌手王琪倾情演唱的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 ...

  • 南胜古早事--田坑武秀才

        法华田坑有个武秀才!有人给我提供这个讯息,我当即前往田坑一探究竟.拜访了当地最高寿的老人林某,但遗憾的是,林老对此也知之甚少,仅仅略知一二,但多少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些过去的历史.     田坑原 ...

  • 南胜古楼的土楼遗址

    南胜吾乡吾土林清和13400933048 挖掘南胜的人文历史,展示.宣传.推广美丽家乡! 古楼之所以叫做古楼,想必是与村里的那座土楼有关吧,因其年代久远而得名,可惜的是它已坍塌殆尽,仅存楼门在断墙中兀 ...

  • 矾山尖,应该划给南胜!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最近,矾山尖归属,引发争议! 矾山是平和与云霄的界山,高1075米,古名九牙山. 清道光时期黄许桂 ...

  • 闽南“果子头”----南胜早红桃

    古诗有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的意思是: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这山寺桃花也开得太晚了,要吃上桃子恐怕得等到六七月了. 在南胜这句诗应该改为:人间十月芳菲尽 ...

  • @南胜人民:这几件事您该知道

    一.积极配合排查工作        面对疫情,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把人民的生命安危放在第一位,迅速采取积极有力的应对措施,积极救治,努力做好防控.特别是奋战在一线的专家.医护人员更是冒着危险争分夺秒.不 ...

  • 南胜田坑东古洋土楼

    法华田坑原先分成三个小村落:北地.田坑楼.东古洋.北地是进入田坑的第一个小村落,一座依山而建座西朝东的小畚箕楼,是个冬暖夏凉的好地方,一面朝阳,三面树木蓊郁,十分宜居,可惜留不住热衷向往城镇的人们,原 ...

  • 南胜七八零后的童年往事----捉“高鸡”

    龙眼鸡,南胜人叫它:高鸡.它个头小巧可爱,长长的橙红色鼻子,绿色的翅膀上点缀着许多不规则的小黄斑点,小脚细细的却是跳远高手,一蹦三尺高.高鸡一般在春末夏季的时候比较多见,它们都停歇在龙眼树和荔枝树的枝 ...

  • 南胜矾佳园生态养殖场,赞!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的品质,尤其是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凸显,甚至已危及到身体健康的状况下,人们更注重食品的选择,更热衷于原生态的东西.于是,许多生态养殖应运而生.生态养殖是让畜禽在自 ...

  • 南胜往事-----花山溪上的行船人

    民国时期,平和河流水源丰富,河深潭多,交通运输主要靠水路,航运业发达.南胜至小溪航道20公里,水大时船只靠篙撑.桨划航行,枯水季节逆水上行靠人下水顶推.拉拽. 当时往返于小溪南胜两地间船只有29条,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