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博气的诊断和治疗
如果西医听到只凭一双手就可以快速的诊断治疗疾病,而且是西医界难治的疾病时,他们会认为是“天方夜谈”里的故事。但是,民间的医术就是奇特。它是劳动人民在艰苦和贫穷的生活环境条件下,与疾病抗战的实践结晶。它是由生活在中国大西北的一个群体,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发明的人体生命医学。下面详细的介绍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一、博气偏移位的诊断
博气偏移的诊断主要是凭触压时手下跳动的感觉所在的方位,但必须明确知道博气正确的位置和博动的感觉。多触压几个健康的人就明确掌握了。
博气正准确的位置是,不偏不离的就在命门穴与神阙穴,和百会穴与会阴穴的直线交叉溶合点上,悬浮存在的元阳真气(元神)。
博气正常跳动的位置是:
你只要把手指并拢后用指尖轻轻按压在仰卧者的肚脐眼上,就可以感觉到向上有力的均衡的跳动感。
再试着按压周围的肚皮下感觉,没有任何跳动感。特别注意的是身体肥胖的人,必须用力才能感觉到。
博气偏移位的诊断配合问诊和脉诊,主诊以手触压确定方位为把握,进行综合性分析后,再决定治疗方法。
1.问诊:
问明疼痛部位和疼痛反应,以及时间和其他医院诊治无效的情况结果。
2.脉诊:
博气偏移位的脉像存在于寸脉和关脉,关脉和尺脉之间的间隙处,犹如弹跳的豆子感,并且存在着一种阴酸困的粘指感觉。
3.触诊:
用手触压博气的原部位和移位的去向以及疼痛反应情况作出诊断。
4.疼痛反应:
博气偏移位又称博气倒了,它有三种情况:
①急性的偏移位
②轻微的偏移位
③慢性的偏移远位或消散于经络中的重肌症。
博气偏移位造成的疼痛有两种:
①阵发性的攻绞痛并伴有膨胀感,多见于急性的偏移位,(如:西医称:胃痉挛性疼痛或急性胆囊炎或肠梗阻等病)
②酸困性闷痛,按压是有跳动感或是游走感,多见于慢性偏移位,(如:右肋肝胆下痹块或膀胱炎或左肋下涨疼)
③疼痛不是产生在偏移位的部位,而是在造成疾病的远端,(如:头疼,颈椎疼,小腿肌肉硬胀痛,坐骨神经抽痛等。)
④渗透性冰冷的酸痛,多见与阴寒性疾病,(如:胃腕冷疼或者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二、博气偏移方位不同引起的疾病介绍
1.博气偏移在左上位,会产生脾胃消化不良,左勒下胀痛,食量减少。时间长了,会引起胃炎或胃萎缩,心脏受到上顶性的抵压而产生心肌供血不足;以及右腿产生冰凉酸困感觉的疾病。
2.博气偏移在右上方,会引起西医所谓的胆囊炎和后背胀,右手臂无力,有时无名指和小指发麻,左腿坐骨神经痛和小腿肌酸困无力,走路时间一长,显出坡脚走路一样。
3.博气偏移在正中表上方(即任脉)时间长了,会引起嗝噎,不思饮食,厌食,恶心干呕,胃脘胀痛,胃喷门肿大,向上延伸可造成食道壁增厚或食道狭窄处肿大,严重是形成肿瘤,进一步发展成癌变。
4.博气偏移向冲脉(又称中脉),最易上头,引起头晕,头昏,脉动式的波击性胀痛,头重脚轻的难以走路。
5.博气偏移向后上位,引起后背胀痛酸困,可向上延伸造成脖子酸困和僵硬(西医名“颈椎病”);可上升到脑部产生后头痛;时间长了就会积血成瘤(因气滞血疑),造成脑肿瘤。
6.博气偏移向前下位,可以造成小肚酸胀困痛和尿潴留(西医名“急性前列腺炎”),女性可造成子宫下垂或子宫肌瘤。
7.博气偏移向后位时,造成后腰酸胀困痛和腰不能转动,也直不起来,后急想大便又没有,走路如鸭子一样挪移(西医名“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8.博气偏移向后下位,造成双腿麻木无力,失去活动能力,骶骨处隐隐酸困(西医名“脊髓障碍性下肢瘫痪症”)。
9.博气偏移向左下或右下位,初期阶段可以造成坐骨神经痛,或腿腕肌筋僵硬;严重是胯骨关节疼痛,腿子不能活动,最后压迫血络产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三、博气偏移位的治疗方法
博气偏移位有三种不同的复位方式和六种不同的操作方法,还有一些辅助治疗的物品和药物。
第一种操作方式
第一种操作方式,也是最常用的,要求患者呈仰卧式,操作者采用腹部复位手法(适用于急性倒的和配合其他方式治疗)
第二种操作方式
第二种操作方式,并不常用,要求患者呈坐式,操作者站于背侧采用从头部操作的手法和配合仰卧式治疗,选用适当的手法(如头痛症或颈椎病等)(点百会,四神聪,风府,风池,天柱,大椎,肩井,沿脊柱两侧下推到命门,一般十分钟)
第三种操作方式
第三种操作方式也是不常用的,但它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重肌症,或肌萎症或坐骨神经痛,及股骨头坏死前期等病的最佳方法,患者呈爬卧式从足趾端进行治疗的操作手法,并配合仰卧式治疗和手法。
提博气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法为主,捋,揉,拉,提,推,吸,按压,拿捏和采踏法,按照不同的病情选用。
现将这些手法分别介绍如吓:
1、捋法:
患者平躺仰卧于床上,操作者站在一侧用双手掌紧贴患者双侧的腰肌,用力轻压并收提至腹肌,到达肚脐部位,重复操作多次就可以了。
2、揉法:
患者平躺仰卧于床上,操作者双手掌虎口位对应性平放在患者的腹肌面上(即左手在上脘穴,右手在关元穴或气海穴。)双手掌鱼肌下压的同时向中心(肚脐眼)靠拢,接近中心是下压力量减轻,重复操作时手掌就像在绕圆圈一样。
3、拉法:
患者仰卧于床上,操作者站于一侧,单手掌心对准偏位的博气(即跳动的硬块)上,手指用力向下扣住,向肚脐眼方向回拉,将其硬块拉回肚脐眼为目的。
4、提法:
就是患者仰卧于床,操作者站于侧面,用双手指合离抓拿住肚脐部位的腹肌肉,向上提升起后摇摆几下,他的力道是攒提(即聚合性上提)。
5、推法:
有单推和双推,单推是用一只手的手掌心紧贴皮肤,掌根用力向下或向前推进。双推是两个手掌同时紧贴皮肤,掌根相对,掌力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分推。这个手法一般不常用,但它是治疗头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股骨头坏死的疾病时必需的手法。(点脚肢十宣穴,涌泉,昆仑,承山,委中,推两侧,分推腰部,再用其他手法,如揉捋提)
6、吸法:
又称“摄元手”简,快,正确,紧急时使用的。。。。。。。。(保密)
7、简易自疗手法:
这个手法共有三种,它是给自己治疗疾病的手法。
(1)捧力回拉法
自己仰卧后找到移位的博气,两个大拇指相对放在肚脐眼上,其它的手指前伸双扣硬块,捧力回拉(适用于博气倒向小腹)。
(2)双指下推法
自己仰卧后找到移位的博气,两个中指和食指相对放在肚脐上,两个大拇指压扣硬块,向下压推回肚脐眼(适合倒向上腹)。
(3)双手拉聚法
自己仰卧或坐立,双手指向后,用手掌从两侧贴在腰肌上,两手的中指相对在命门部位,用力回拉到软肋时,劲力不松的把手指转向肚脐,再用力聚升到肚脐部位(适用于倒向后腰部位)。
四。
博气偏移位治疗的辅助方法:
提博气疗法除了介绍的这几种操作方法和手法外,还有辅助治疗的方法和用品,它们一般使用于慢性的或陈旧性的博气偏移位,即一年以上的博气偏移位。共有三种辅助治疗方法,现在介绍如下:
1、麝香辅助法:
每次提博气后把麝香0。2克放在肚脐眼里,用棉花压住,用胶布固定,每天用热水瓶在上面加热半小时,七天时再提一次,再用麝香。如此五次治疗可使一年至三年的博气归位。
2、艾灸辅助法:
每次提博气前先用艾叶柱,粗大拇指样,高3厘米左右,艾柱下填使用颗粒盐在肚脐上。点燃艾柱要燃到底,感觉发烫时再换艾柱,如此艾灸,隔日一次,每次灸完后提博气并拔火罐3次。艾灸第一次是5桩,之后每次加2桩,共7次可康复。
3、中药辅助方法:
红参,肉桂,天麻各等份研细,每天5克用温开水拌湿,贴肚脐眼,胶布固定,24小时换一次,每次换药时提博气,并拔火罐一次,再贴药,如此10次,可康复。
本文摘自民间中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