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烧饼小记

看见有链接说徐记烧饼重新落户西四,猛然间想起有天从西四走过时,闻到一股很香很香的味道,然后看到有人拎着一大袋子的烧饼走过,即使过去了很久,香味依然。据此推断,新的地址应该就在附近,对一个路痴来说,能知道大致的地方也实在是幸事一桩。

于是像武侠小说里所说的探宝一般的去了,原来就在百姓服务店,平常买水果的店后面。做好了排长队的准备,可是一去了发现窗口的人数也不多,有些狂喜,不用排队了,窜上去就问怎么卖,结果犯了众怒了,大爷大妈们一阵喊,“拐过去排队去!”愣神间才发现,哪里是没有人,而是绕着店面排着队,四面都是人,少说也有好几十。刚刚队尾站定,就有人又在后面排上了。

排上队了又有些忐忑,问旁边的人,大概得多长时间呀,“有大娘说排了仨小时才排上的!”一听有些发毛,仨小时!可是既然慕名而来了,多久也得等。

等待的过程中,就听到周围的大爷们聊天,讨论着这徐记烧饼,大概确实是老店了,有人说40年前店家的父亲做烧饼的时候,常常在卖烧饼之余,还不忘提笼架鸟地去溜,这一听,就是纯北京人的做派。当然更多的是关于这烧饼的评价,懂规矩,有良心,不偷工减料,真正的是百姓食品。也真是因为这一点,才是得那么多的老百姓在这家店被拆以后,呼吁要让徐记烧饼重新开张。我们能够容得下一家肯德基店,麦当劳店,怎么就容不下一家老北京的烧饼店?在菜市被取缔,小店被拆迁,人们原本熟悉的生活环境被打散的时候,于很多的人,特别是一些老人,烧饼店,其实承载的是他们对往日岁月和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环境的沉淀与寄托。所以,抛开烧饼本身不说,单单那种情感就很强烈。而且烧饼也确实做的好吃。

排队的时候,就可以看到烧饼制作的全过程,大概所谓的放心食品,就是除了食材的品质,还有的就是自己亲眼所见。面是和面机里和好的,然后在一个很大很大的瓮缸里醒着,然后拿一块块的面出来上秤称好,然后根据是做烧饼,糖火烧还是油饼的不同做面团,一块面掐分成不同的等分,因为面醒得特别软和到位,手里团团,再压压,抹点儿油,放芝麻盆里蘸点儿芝麻,就上盘烤了。烤箱里再上下挪腾一下烤盘,烧饼就出锅了,刚出锅的烧饼冒着一股热气,带着芝麻的浓香,真让人眼馋。等凉凉,然后装袋。

有人来问,好吃吗?好吃吗?旁边的人就都笑,有一大爷说,“那得看您自个儿的口味!”“不过如果不好吃,这么多人排这么长时间的队干嘛?”也确实,平均得排两个小时的队,站时间长了都站不住,老想蹲着,再看看有大爷带个小马扎来排队买烧饼,就无限感慨其英明,那个小马扎,是大家所羡慕的。

也有很多的回头客,在给大家介绍各种烧饼的不同,至于到底哪一种最好吃,好像能够得到的答案就是都好吃。所以很多的人,就什么种类的都买些,也就不留遗憾了。烧饼确实是火,每人限买20个,多了不卖。有人说,其实吃不了很多,只是排了那么长时间的队,不多买些,似乎不过意。所以所有买完的人,手里都提着一兜篓。感觉很过瘾。有大爷说,就是得这个味,同样的烧饼,别人做不出这个味道,回家一吃就见分晓了。最好的就是拎出了门口,找个僻静的地方,管它什么雅观不雅观,咬一口,外焦内嫩,芝麻满口香,那个热乎劲和香味,神仙都不换,所有的人都笑了,正想问问,“神仙吃烧饼吗?”又想想,煞了这风景,非得被群攻而死,还是闭上嘴巴吧!

千呼万唤始出来,经过了千辛万苦的等待,终于买上的人,在别人的羡慕中要离开了,临走了还又恋恋不舍地说,“有缘咱们下次还一块儿排队!”大伙都乐了,感觉这种买烧饼的氛围,特别亲切,特别好,是红尘的烟火味,是人间的安与暖。

四点多钟,陆续而来的人就被感知,不用排队了,不用排队了,没有面了,做不出来了。有人笑,“有钱还不挣!”收钱的大姐还一个劲地喊,“别白排两小时队!”到六点下班,做出来的烧饼正好卖正在排队的人,大家又感慨,“好精准!”我又想起《卖油翁》里所说的,“无他,旦手熟耳!”因为每一天都在做,有多少面,卖多少烧饼,应该是很清楚的。然后大家又纷纷议论,早上七点一直到下午六点,真的很辛苦!可是卖烧饼的大姐说,下了班了还要继续做饭店的定制,多年的主顾了,所以还要给人家做出来,下班就十点了。感慨他们很辛苦,可是依然还有那么多失落离开的人,等待着又一次地排队。想起良医难求,往往医生还要累死也满足不了那么多的病人的需求,似乎和这又是一样道理。

人说,“行行出状元”,能把烧饼做到这样的境地,也一定是状元了。而古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老百姓心里有杆子秤,好口碑是一定有它的道理的,如此想来,又觉得排几个小时也值了,又觉得烧饼的美味直冲鼻孔。

终于买到了,迫不及待地咬一口,烫得乱蹦,可是紧接着就是入口而来的香味。烟火人生里,有这样一口烧饼,足矣!

2018.11.3晚          郭江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