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井第一红炉在金桥庄
铜井镇的翻砂铸造业已有50多年历史。第一座红炉就在金桥庄村。这创始人就是李守义。
李守义原籍沂水县城东关街,自幼务农,曾开过翻砂作坊,精通翻砂技术。1948年举家迁居铜井镇金桥庄,时年50多岁。为谋取生活出路,他凭借祖传的翻砂技术,重操旧业,点燃了金桥庄第一座红炉。
1950年大老李为了扩大再生产,主动与本村的农民刘立信、马永升、刘立柱等13人成立了合伙作坊,除了生产炊具外,新增加了农业生产用的耩铧子、铲头、炉条等,自产自销,合伙干了3年便散伙了。
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李守义被铜井公社招去当技术员,到1961年公社炼钢厂下马,他又回到金桥庄。
1962年,李守义邀集八户入股,以合伙经营的形式重新组建了翻砂厂。此时,他安装了水车带动风车。鼓风煽炉,规模进一步扩大,效益有了新的提高。1963年秋随着形势的发展,李守义的翻砂厂变成集体企业,由村干部王明松和李守义具体领导。
厂房由村后搬到村西,房屋由3间增加到13间,技术力量不断壮大,人员不断增加。象沂水机床厂、原铜井铜矿的刘志成、张冠李等国营企业工人也先后回到本村,充实技术力量。不仅能铸造鏊子、锅,还能为江苏省某厂铸造水泵外壳,收入非常可观。从此金桥庄的翻砂铸造大有名气。1972年沂南县建化肥厂,厂里所有翻砂件全由该厂提供,为化肥厂的早日投产做出了贡献。
从那以后,金桥庄翻砂厂更加有名,翻砂技术日益精湛。县城哪个厂需要翻砂部件,只要来个图纸,他们就能铸造出标准件。因翻砂出名,客户络绎不绝。翻砂厂每年用铁上百吨,主要从铜井、青驼、沂水姚店子的下马厂子收购,还发动本村农民和外乡农户收送。那时每年为集体创收3万余元。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1983年翻砂厂开始承包给个人经营。1994年本村村民王明芹买下厂房设备自主经营,生意越来越红火,后发展为五个翻砂厂,安置闲散劳力100余人。翻砂技术更有改进,品种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现在主要铸造建筑管道、农具、街道用的铁箅子等,销往沂水、莒南、莒县、临沂等地,深受用户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