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氏文学】《文学是美好的》 |作者:邓晓明

【邓氏文学】《文学是美好的》 |作者:邓晓明

《文学是美好的》

作者:邓晓明

二0二一年初,江西省作家协会公布新会员名单,本人有幸名列其中。多年的夙愿,终于成为现实。在欣喜之余,我给省作协副主席曾清生老师发去微信,感谢对我的关心和厚爱。不一会儿,就收到曾老师的回信:“文学是美好的”。

我细细品味、慢慢咀嚼这短短的6个字,联想到自己走过的文学之路,这不就是我的人生真实写照吗……

我出生在江西一个山清水秀的小镇上,一条锦江小河蜿蜒流过,这就是江西南昌新建县石岗街。打从懂事起,就是与泥土为伴,生性顽劣,多动难静。不是被别人打得鼻青脸肿,就是惹得街坊邻居上门告状,是个讨人嫌的小笨孩。

母亲是镇卫生院的妇产科医生,父亲是小学的语文老师,在镇上也算是有脸面的知识分子了。可我一年级期未考试,只刚刚及格,实在是给父母亲丢脸了。父亲一气之下,狠揍了我一顿,并让我留级重读。但我坐在教室里,心却云游四方去了。成绩依然没有多大的长进,这情形一直持续到文.化.大革命来临。

上小学四年级时,学校突然宣布停课闹革命。十岁的我,暗暗庆幸:那多好啊!不再担心上课回答不出问题被罚站,不再担心作业完不成被点名批评了。但随着运动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熟悉的人被揪出来批.斗了。尤其是父亲也被戴上高.帽子,挂上大牌子,俯首掩面地站在大街上,接受红卫兵和贫下中农的批斗。工资也停发了,家里顿时陷入经济危机和恐慌之中。我开始感觉文化大革命不好玩了。不久自已也被撵出校门,流落街头了。

为了逃避红卫兵的迫害,我躲到外婆家去放牛。为了能吃饱饭,我到亲戚家帮放鸭子。为了省下买煤的钱,我到山上去捡柴火、拾牛粪。为了节约口粮,我到田地上去拾谷穗、捡红薯。为了能有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我拜师学木工、习泥工。小小的年纪,初尝到世间艰难与炎凉。

1969年,父亲终于从牛棚里解放出来,我也重新背起书包,再次走进厚田小学,插班到五年级念书。三年的辍学流浪生活,让我懂得了学习机会的宝贵,发誓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像脱胎换骨似的,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废寐忘食地读书。

一天,班主任谭荣华老师宣布我为班上的学习委员。这让我和同学们都大为惊讶,因为我的学习成绩并不算优秀。谭老师似乎猜到了大家的心事,接着说道:“邓晓明同学的学习成绩虽然现在不是班上最好的,但他聚精会神的听讲,专心致志的思考,从他专注的眼神里,我读到了不甘落后的决心,奋勇争先的信心,这是最至关重要的,我相信自己的眼力”。我打心底里感激谭老师对我的鼓励和信任。从此后,我就像上满发条的陀螺,高速地运转着。到小学毕业时,我的成绩已在班上名列前茅了。时间虽然过去了半个多世纪,谭老师的知遇之恩,我永生难忘。

读高中时,要到离家30里的生米中学去上学。因为家里经济困难,每个星期只有很少的几毛钱伙食费。到了一星期的后几天,带来的咸菜吃光了,伙食费也用完了,就进入到吃白饭的状态了。有一天放学后,化学课曾庆淦老师,把我叫到他宿舍,指着一碗荤菜和一碗米饭命令道,把它们全部消灭掉。从此,每当口袋空空,每当教室停电无法自习,或是碰到不会做的难题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敲开曾老师的门,这是我心灵温馨的港湾。在曾老师的书柜里,摆放着许多的文学书籍,曾老师要求我挤出时间多看点书,这对一生都有益处。渐渐地我开始喜欢上了文学书籍,也让我终身受益。

1977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主抓科技和教育。我所在的流湖公社,决定选拔一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我有幸被选上,并任命为流湖中心小学副校长。当公社文教组刘兴仁组长亲自送我去报到上任时,我似乎感觉到,文学离我更近了。

这年冬天,传来国家改革高考制度,采取自愿报名、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彻底摈弃组织批准、我这个富农分子的孙子,反革命分子的儿子,社会地位低下的小人物,隐约地看到了希望在向我招手。在紧张的教学之余,我挤出时间复习功课,报名参加考试。第一场考试是语文,作文题目是“记我的老师”。我以苏联电影"山村女教师"的故事为蓝本,女老师李敦妹为原型,把谭荣华、曾庆淦等我熟悉的老师们,对我的好全部融汇在一起,写起来特别的得心应手,真有点下笔如有神的感觉。虽然后来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抄写到考卷上去,但改卷老师还是给了我一个很高的分数,文学成就了我的求学梦想。

进到南京气象学院,全新的优美环境,快节奏的学习生活,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让我仿佛进入桃花源一般。有一天,偶然在学校宣传栏看到一则通知,为庆祝建校25周年,开展征文评选活动。不知怎么触动到我的哪根神经,回到宿舍,迫不及待地拿起笔来,一气呵成地写就散文诗《南气院,愿您青春永驻!》,居然被选中了,并刊登在《南气青年》杂志上。不久,我被任命为南气院学生通讯社负责人兼《南气青年》主编。从此以后,白天上课,脑子里装满高等数学微积分、天气预报方程式、动力气象模型等理科知识。晚上,则四处联络文学青年,收集稿件,编辑付印,直至夜深人静。这期间,自己还见缝插针,创作了不少散文和诗歌,在南京气象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不知疲倦,通宵达旦是常事,完全是一个文学青年的亢奋与执着。

从学校毕业,分配到庐山气象台工作。当领到第一个月工资,我迫不及待下山,到邮局订阅了《十月》《收获》《萌芽》等杂志,又跑到新华书店,购买自己心仪已久的文学书籍,直到口袋里空空如也,回来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后来组建家庭,有了下一代,肩上的担子重了许多,微薄的工资收入,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去买书订杂志了。为了满足读书的嗜好,尝试着到图书馆去借书看,但往往跟不上文学发展的步伐,掌握不到文学发展的最新方向。后来只好采取到书摊上买书看,但往往因多为盗版,错字连篇倒味口,影响阅读情趣。不管再忙,睡觉前总要看一会儿书,才能入梦。因公出差,最不能忘带的东西,必定是文学书籍。遇到什么难忘的事,自己总是第一时间,把它记录下来。这个习惯,让我收益非浅。

1987年夏天,回到老家与妻儿团聚的我,突然接到九江市气象局的加急电报:速到九江报到。当我乘汽车、坐火车,赶到李帮杰局长办公室,被告知到修水县气象站去采访,撰写先进事迹材料。之后的半个月里,我白天召开座谈会,与干部职工促膝长谈,走访服务单位和有关人员。晚上睡在测报值班室里,整理素材,撰写稿件。山里的夏天,蚊子特别的厉害,我被咬得全身红肿,一抓就发炎化脓流水,又痒又痛。

当我把修水县气象站和徐传华站长的先进事迹材料交给李局长,以为可以打道回府了。那知道他压根不看我写的材料,而是要我像小学生一般,大声诵读给他听。并说,你觉得哪里不通顺,就从那里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之后的日子里,早晨一上班,我就把修改好的稿子,念给李局长听,再回到招待所修改,循环往复,直到有一天,李局长说:可以了,你回去吧。这次写材料的经历,不曾想成为了我命运的重要转折点。

1989年初,国家气象局创办《中国气象报》,要求各省气象局成立记者站,并要配备专职人员,从事宣传报道工作。我就是凭着撰写的修水县气象站和徐传华站长这两个材料,双双获得国家气象局的表彰奖励的业绩,在全省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从县气象站直接调入省气象局。从而结束了八年夫妻分居两地的愁苦生活,文学又一次改变了我的命运。

2010年,我从领导岗位退居二线,忙碌惯了我,突然轻闲下来,一时不知道如何去打发时间。有一天,闻讯老领导李帮杰因病去世的消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很想写点东西,以示纪念。可提起笔来,很多字词都记不起来了,怎么写都言不达意。才发现当年的文学青年,已经变成了反应迟钝的糟老头了。正当我懊恼不已的时候,脑海产生了一个想法,重拾旧好,与文学为伴,丰富晚年的生活。经过一番努力,功夫不负苦心人,我的第一篇散文"君子之交淡如水",在《中国气象报》上发表了。捧着还散发着油墨香的报纸,自己的习作终于变成铅字,心里甜滋滋的,别提多高兴了,我似乎又找到了文学梦的感觉了。继后,我先后在《中国气象报》等省部级以上报纸杂志上发表散文、随笔30余篇。

进入花甲年轮,本该颐养天年的我,被单位返聘主编《江西省气象志》,虽然为伊消得人憔悴,但衣带渐宽终不悔。在繁重的伏案工作之余,开始关注氏族文化的研究与交流,发起成立了江西省邓氏文化研究院。随着邓氏谱牒、邓氏文史研究的不断拓展,我对当代伟人邓小平的思想品格的形成,与邓氏文化历史的天然联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组建了江西邓小平文化研究会。设想从邓小平的性格、品格和人格特征为切入点,潜心研究、并丰富邓氏文化的内涵,形成与世俱进的,更加全面、更加科学的邓氏文化。

但是,我越来越感觉到,自己除了一腔热血,满腔热情外,文学水平还停留在业余爱好的层次,研究工作陷入瓶颈期。思考再三,决定拜师求学。庚子鼠年冬日,我迈进了江西文学的殿堂一省作家协会,受到曾清生老师的热情接见,对我的请求,给予了积极的回应。鉴于我对江西文学界的情况知之甚少,主动帮助我,联系寻找常务理事,为我的申请当推荐人。我们素昧平生、萍水相逢,由于文学的关系,曾老师一见如故,倾力相助,让我十分感动,也心怀感激。

回顾自己六十多年的人生路,让我领悟到:文学确实是美好的。此时脑海里突然迸出几句打油诗来:

乡村求学乃顽童,可笑痴迷文学梦。
文革少年牛鸭伴,几年愁苦腹中空。
东山再起邓先圣,重启考壇余幸中。
薪薄借光解心渴,秃椽拙作夕阳红。

(注:邓先圣为邓小平的学名)

二O二一年二月十六日于南昌

【作者简介:】
邓晓明,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气象志》主编,江西省邓氏文化研究院院长,江西邓小平文化研究会会长。

(0)

相关推荐

  • 河南郑州出现打雷下雪气象,气象局简单粗暴版解释令人笑喷饭

    推荐热点视频图片娱乐科技汽车体育财经军事国际时尚旅游更多登录侵权投诉头条产品首页 / 正文搜索300河南郑州出现打雷下雪气象,气象局简单粗暴版解释令人笑喷饭北青网2021-02-27 14:11:38 ...

  • 赞比亚人用它预测天气 号称“爆款助手”

    点评:3D打印气象站"价廉物美" 大幅提高预报能力. 天气不好,非洲人民只能靠天吃饭,这跟吓人,搞不好刚种下的粮食第二天就碰到洪涝了. 但是最近,赞比亚的农民们有救了,现在几乎每人 ...

  • 缪光桥:您匆匆地走了/沉痛悼念申晓明老师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何俊良  sdhjl1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作者简介]缪光桥,男,邵东人,1968年生,初中文化.职业一一电动车维修.业余爱好诗词.楹联,文学写 ...

  • 文学原创 ·《餐》作者:黄明山

    餐 作者:黄明山 我们常常围成一团 用笑意和礼节 碰响杯沿 然后分食一些有味的身体 无可否认 餐桌上陈列的 都是一些美好的事物 它们一律来自于生长 只是现在 它们被人加工 成了另外的模样 它们用牺牲把 ...

  • 文学原创 ·《预言》作者:黄明山

    预  言 作者:黄明山 别忘了还有那钟摆 不舍昼夜 为你培植记忆 这些日子 预言的钟摆来回敲你 具体到每一时刻 甚至缠住你的梦呓 你把惊奇 种在发黄的预言里 许多事情懒得去做 人前人后 作预言的讲演或 ...

  • 文学原创 ·《桥》作者:黄明山

    桥 作者 黄明山 默默的承受 构成你特有的语言 敞开心胸 啜饮脚步匆匆 任流水哗哗 带走无数个朝朝暮暮 坚守自己的位置 作一次次路的延伸 别无选择的你 选择了从此岸到彼岸 那一段痛苦 选择了给赶路者 ...

  • 文学原创 ·《菊花》作者:晓伍

    守望梦中的家园 菊花 作者:晓伍 我家菊花来自别人修枝剪下 楼下拾起携回按插 次年 发芽 着绿 不在意别人的眼光 默默地生长发芽 樱花 桃花 油菜花和春天的野花 它们 风姿绰约 争奇斗艳 各露神彩 而 ...

  • 【教师文学-专栏】籽瓜/ 作者:高永明

    ☀愿与您携手建设教师朋友的最温馨家园!欢迎赐稿!本刊栏目:教师文学|一代中师生|儿童文学|亲子教育 (一) 对于籽瓜的印象,是从我童年 的记忆开始的.那是一个被饥饿困扰着的年代,似乎所有愉快的事情都与 ...

  • 《曾国藩人生智慧全集》 作者:隋晓明,赵文明

    内容简介本书以曾国藩的政治生涯及生平故事出发,深入剖析了这位晚清中兴名臣在做人.做事.修身.持家.治学.处世.教子.交友.识人.用人.运筹.创业.为政.用权.治军等方面的主要思想.谋略,全方位地揭示了 ...

  • 【远方】黑龙江《喊一声龙江第一湾》作者:陈晓明 主播:山丫

    作者:陈晓明 诵读:山丫 编辑:木子迦勒 喊一声龙江第一湾 文/陈晓明 眺望界江 登上山巅, 喊一声我的龙江第一湾. 江上浪花飞, 飞出大江湾. 白帆牵着夕阳走, 渔歌唱醉好家园. 祖祖辈辈船上行, ...

  • 【三江文学】《 记忆中的美好》作者‖辰清若水

    [三江文学现代诗刊] 总第1218期 社      长:李不白 高级顾问:衣非 特邀顾问:周渔 总     编:黄葵 副 总 编:梧丹梦 副 社 长:王笑一 主     编:紫衣云梦 副 主 编:轻舞 ...

  • 【邓氏文学.邓海松】红旗渠(外一首)

    [邓氏文学.邓海松]红旗渠(外一首) 红旗渠(两首) 文/邓海松 (一) 红旗渠道弯又长,峰恋叠嶂石岩开. 河南林县艰辛创,人工江湖产业旺. 自力更生初心果,遇水架桥太行上. 敢把山村换新乡,书写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