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名乱弹(5)
不大不小菇:dbbxg-001
全行业唯一原创性公众号,戳击题目下“不大不小菇”,即可加关注。
商品名乱弹
5、传统无敌
经常有人说老歌好听,这话显然不过大脑,老歌里能够流传到现在的,都是经过了时间检验的,如果是“老歌”就好听的话,挖一个当时就没人喜欢的出来,还能好听么?今天的新歌里特别好的,以后才有机会进入老歌行列,今天就不咋地的歌,相信很难成为未来的经典。
不要说人脑洞打开,想出些奇奇怪怪的名字,实际上最有生命力的还是传统叫法,尤其是没有歧义的叫法,那是叫做经过了时间考验的。
食用菌的商品名正是这样,茶树菇就是这么一个名字!
茶树菇标准的中文名应该是柱状环锈伞,其实也不一定长在茶树上,杨树上也有,不过那口味不一样,今天学者们争论不休,还是较多人倾向于是同一个菇种的不同变种。不过黄年来老先生觉得在闽赣交界的传统油茶产区的菇品味道特别好,所以倾向于是另一个种,叫做茶薪菇。
其实这个争议没有太大学术价值,因为很容易使用DNA分析找到他们之间的差异,而差异多大才算两个种,这个还真的有必要讨论。
说起这个茶树菇,其实是典型的中国式命名法,以基质来取名,是中国惯常的办法,只不过同样的基质能够长很多不同的菇,这个办法实际上不能应用于学术,但传统好强大,这种事情没法要求大众,所以我们接到类似咨询的次数始终是居高不下。在茶树菇的商业化生产进步过程里,这个传统的力量充分显现。
我曾经和谢永泰的部下和亲家有一些交集,说起此事,谢永泰当年为了推动茶树菇的销售,苦心孤诣的给找出来一堆茶树菇的“神效”,并冠以“神菇”之名,虽然至今还有个别商家在包装上面印有“神菇”字样,但实际口相传授,都是叫茶树菇!什么商品名都无法替代,也包括黄年来老先生的叫法。
黄年来老先生叫的茶薪菇,其野生菌株是局限在某些地方,并且基质一定是油茶树的,而自然界中,生长在油茶树基质上的能够食用的菇种,只有这一种,这就没有什么可能产生歧义。所以,即使黄老怎样提倡“茶薪菇”,也只能流传“茶树菇”。
而同样作为中国叫法的“杨树菇”就没有这么幸运,因为杨树上面可以有很多种,即时有这样叫法,无以区别其他,所以就得放弃,当然,这个放弃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茶树菇”的口味比“杨树菇”好,不管当初用的种源是“茶树菇”还是“杨树菇”,最后都愿意叫茶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