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爱,是一种尊重 ——《一只小鸟》文本解读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使人对生命敏感!

物换星移,不及一个小孩在谷仓一角沉思麻雀之死那样动人。


《 一只小鸟》是冰心在上个世纪20年代发表在北京《晨报》的一篇文章,文章原题是《一只小鸟——偶记前天在庭树下看见的一件事》。本文经过个别文字的修改之后进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

冰心以她特有的女性柔美的语言,写了一只刚孵出来没多久的小鸟,羽翼尚未丰满,每日里在父母的呵护下,快乐地生活着,如文中所言,“每天只能在巢里啁啾着,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啁啾,用的如此恰切!这是一个既能表示鸟鸣的声音,又能形容小儿语声的词语,作者显然兼取了两个义项。在冰心眼里,这只鸟儿分明就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小天使,它——它们一家三口,是如此快乐!

快乐的眼睛看着什么都是快乐的!这只鸟儿衣食无忧,爸爸妈妈在它清晨刚睁眼的时候就给它去觅食,它只需要快乐地唱,愉快地长就是了!当它探出脑袋看世界的时候,看到的是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肯定还能看到悠闲的云朵,感受到轻柔的风,闻到风儿送来的花的清香……大地上的一片好景致!景致,本身就是一个很美好的词语,就足以形容景色的优美了,但是作者又加了一个“好”,这该是多么美的景致了啊!鸟儿醉在这景致中了!它“脑子里忽然充满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这是怎样轻快的动作!“抖刷抖刷”,“刷”是一个入声字,用短促的音节来描画一个短暂而轻快的动作,可以看出作者用词的精准!之后,鸟儿“飞到枝子上”,这只来自自然的精灵,开始歌唱自然了,用清脆和柔美的歌声,赞美自然,赞美自己简单、幸福、快乐的生活。

即便是树下的孩子们,也被这歌声打动了,于是,鸟儿天天出来唱歌,孩子们也天天来听鸟儿唱歌!天天,他们相互守望着,相互喜欢着,鸟儿为孩子们唱歌,孩子们倾听鸟儿的歌声……直到有一天,孩子们太喜欢鸟儿了,想要捉住它,让它成为自己的。

于是,事情发生了变化,守望着鸟儿的孩子们,突然成为了鸟儿的“敌人”,他们开弓,射弹,鸟儿“从树上跌了下去”。“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短句子,老鸟动作之迅捷在这两个四字的短句中一一凸显!这时,一切都凝固了!“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落到地上来。”一滴,一滴,一滴……似乎敲打在我们的心房上,声音竟如此清晰,敲打的如此地痛啊!

从此,那歌声便消歇了。

行文至此,本应该就结束了。但是冰心,是柔和的,她的作品,让人在温暖中泪眼婆娑。因为温暖,因为是给孩子,因此,作者又“赘述”一句“那些孩子们,他们想要仰望着它,听它的歌声,却再也不能了。”

快乐的小鸟如此快乐,那舒缓的长调在作者的笔下流淌,全文共369个字,用193个字来描述小鸟的快乐,如此的舒缓,如此的悠长,美得让人醉在自然里,醉在鸟儿的歌声里。

又用了78个字,在急切的、短促的、“啪”的一声中,歌声从此消歇了……原来,毁掉一种美,根本就是瞬间的事情。而有的时候,毁掉的理由竟然是以爱的名义!孩子们如此爱这只小鸟,以及小鸟的歌声。他们仰望,守候,最后想拥有。爱鸟,但不知道护鸟的孩子啊!如果这只小鸟,是他们的伙伴,他们也就不会真的想拥有了。在众生平等面前,孩子的爱,竟然也有很多不对等!而他们,竟然无意识。忽略了:爱它,要保护它,爱它,要尊重它。忽略了,生命,有的时候是如此脆弱;生命,是需要彼此尊重的。

同样的爱,鸟爸爸妈妈为鸟儿觅食,“觅”,又是一个多么精准的词,用眼睛去发现,用爪子去找寻,一定非常辛苦,即便如此,它们也不辞辛苦,早早地就为小鸟去觅食……当它们的心肝儿从树上跌下来的时候,它们像箭一样,是刺过来的,接住了自己的孩子,直到那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一滴……落到地上来。血泪相和流的凄然竟涌上心头,“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尊重生命,莫再以爱的名义伤害!

舒缓和畅的美,瞬间毁掉。这强烈的对比,句式的对比,情感的对比,一篇如此短小的文章,带来的竟是刻骨的痛!冰心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本文应该是对母爱和自然的一种歌咏,对儿童不谙世事的蒙昧的一种告诫罢。


本文写于2014年北京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之时,当时为了跟老师们一起进行文本解读,自己也操刀写文本解读。今天又听了这节课,感觉老师读的还是需要再通透一些——现在想来,当大多数的一线老师们汲汲于一节课的技法的时候,其实,如果文本没有通透,教授的内容没有一个勾连,只有技法还是不够的。


传递语言文字知识,传递读书信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