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劳,源在脾胃
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经常有头痛、低热、肌肉酸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盗汗等症状。如果是体力劳动或者大的脑力劳动之后,发生这种情况还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有不少人常常感到十分疲惫,即使生活与工作都没什么压力,睡眠充足,饮食也正常,但还是呈现出一副倦怠无力的样子,而且稍微工作和运动,就觉得十分疲劳困倦,但是到医院进行全方面的检查后却发现不了任何问题,被称之为“慢性疲劳综合征”,也是大家口中常说的“无病呻吟”了,更为烦恼的是这种疲劳不易恢复。我多年观察到,这种查不出问题的疲劳最容易在中年女性身上出现,这和她们的情绪变化大,生活压力大,感觉又比较敏感有直接关系。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多由长期劳累、饮食生活不规律、心理压力、遗传等因素引起神经、免疫、内分泌功能紊乱所致,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是中医早在《黄帝内经》已有“困薄”“解堕”“罢极”“倦”等的描述。所以中医认为这种“虚”病视为阴阳失调、气血不足,主要原因是脏腑功能衰退,尤其与脾胃的关系最为密切,故防治的关键在于养好脾胃!
传统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和“气血生化之源”,同时“胃主受纳、降浊,脾主运化、升清”。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故而,如果脾胃功能一切正常,胃的受纳与腐熟可将吃进肚子里的食物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脾的升清与运化则能将这些营养物质输送到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筋肉肤发之中,使人呈现勃勃的生机。明代著名医学家徐春甫在《古今医统大全》中说:“脾胃一虚,则谷气不充,脾愈无所察。脾运四肢,既享气有亏,则四肢倦怠无力以动,故困乏而嗜卧也。”民间有句俗语说“人是五谷的精神”,意思就是说,生命的活动就是靠体内消化的五谷精微来提供生命的能量的。那你的四肢百骸得不到精微谷物的滋养自然就会出现“虚”的状况。脾的运化功能变差,四肢得不到基础物质的濡养,就会变得没有力气,懒于行动,而出现困乏嗜睡等症状。但是西医的解释是: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脾胃属于咱们的中焦,对摄入的谷物进行腐熟,对精微进行转运,但是脾又是痰湿的根源所在,痰湿被困于脾就会出现脾的运化功能失常。临床表现为总容易困倦,白天开会容易睡着,晚上睡觉打鼾如雷,总是感觉胸闷,这样的人,属于很典型的痰湿体质。
不过有人会说,既然是脾胃虚弱,那我为何吃了那么多的补品没有效果呢?首先大补之品很容易过补,这就像你开车上坡的时候,踩油门是慢慢的加吧,总没有一下子就干到底吧。人体也是一样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另外大补之品如果没有效果是因为脾胃的运化失职,或者根本就是没有补对而导致的。如果是东墙破了一个洞,你搞了一堆水泥在南墙干了半天,以为自己的做的很扎实,实则是啥也不是。而且像这种病主要是以脾胃运化失职为主,还伴有其他的原因,比如血瘀,肝郁,肾虚等,用药要经过有经验的中医的辨证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