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静夜思》赏析

诗文赏析


李白《静夜思》赏析

/墨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这首五言绝句,读来朗朗上口,既无典故,又无难字,诗意明白,容易理解,因而家喻户晓,千古吟诵。似乎无须注释,便一目了然。也许正因为这样,许多人反而理解错了。

普遍流行的解释是:诗人半夜从睡梦中醒来,朦胧中看到卧床前的月光,怀疑它是地上的霜。他抬起头来望着窗外的月亮,低下头来思念久别的故乡。也就是说,诗人自始至终在屋子里,或坐于床上,或站在窗前。

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就对这首诗作这样的解释,其影响之大,不可低估。黄玉峰先生在其新著《诗情画意》中也沿用了《唐诗鉴赏辞典》的说法。

这样解释,看似合理,实则谬矣。不但诗的意境全无,而且实际上也曲解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让我们逐字逐句来作一分析吧。

一、诗的题目是《静夜思》。“静夜”即夜深人静,也就是午夜。 一个“思”字,清楚地点明诗人完全处在清醒状态,根本不可能睡在床上做梦。

二、第一句“床前明月光”,对“床”字的理解是一个关键。如果将“床”理解为睡觉的卧床,则全诗就完全解释不通了。诗人两次说到“明月”,“明月”便是“满月”,亦即“十五的月亮”。明月在午夜高挂中天,月光是不可能照进屋子里来的,正如正午的阳光不可能照进屋子里来一样。

那么“床”指什么呢?查《辞海》,有三种解释:一指卧具,如床铺;二指安置器物的架子,如笔床、琴床;三指井上围栏。除此之外,还有河床、机床等,也都是与床铺无关的。央视“三星智力快车”节目曾出过一道题目,问“床前明月光”的“床”指什么?正确答案就是“井上围栏”。这一答案否定了“床铺说”,终于将诗人从屋内移到了屋外,接近了诗的意境。但我认为这样解释仍然是不确切的。所谓“井上围栏”,就是在井口周边加一圈高出地面的障碍物,以防失足落井。现在一般用水泥制作,古代都用金属制作,兼有装饰作用,王公贵族家里的井甚至有用银子作围栏的,如古乐府《淮南王篇》中就有“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的诗句。若是“井上围栏”,则“床前”就解释不通,因为对一个圆形的围栏来说,是无所谓“前”与“后”的,而应该说“床的四周”才对。

我以为“床”其实是指护栏。李白一生远离家乡,遍游名山大川。而几乎每座名山大刹前,都有一块开阔的空地,空地之外便是陡壁峡谷,故在空地前沿修筑一道护栏,以防不测。这块空地,亦称望月台,杜甫有“赏静怜云屋,忘归步月台”的诗句,可作佐证。

三、第二句“疑是地上霜”,“疑是”并不是诗人梦醒后朦胧中的“怀疑”,而是清醒时的比喻。也可理解为“简直使人怀疑”,但不是真的怀疑。因为诗人开首第一句已经点明它是“月光”了。

无论“怀疑”还是“比喻”,在屋子里是无论如何说不通的,且不说月光不可能照进屋子里来,即使照进来,也不过窗户大的一片,怎么会怀疑它是霜呢?况且屋子里从来不会有霜,又怎么可能去作“霜”的比喻呢?正如岑参描写雪景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因为塞北大面积的树木挂满雪花使诗人产生梨花开的联想一样,惟有月光倾泻在开阔的空地上,才会让诗人产生“霜”的联想。

一个“霜”字,既点出写作的季节是深秋,也表达了诗人清冷、孤独的心境。

四、第三句“举头望明月”,同样的道理,在屋子里抬头可以望窗外,但不大可能看到高挂中天的明月。“举”比“抬”的幅度要大,是仰视。在屋子里仰视,除了看到天花板之外,还能看到什么呢?

五、第四句“低头思故乡”,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低头感怀乡愁,完全不符合诗仙李白的狂放性格,也与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相悖。很难想象,李白在睡梦中醒来,面对着狭小的客房,竟能突发灵感,脱口喷涌出如此美妙的佳句。

其实,李白的宽广胸怀及其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是由大自然陶冶而成,他的思乡之情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紧密相连。他因孤独而傲岸,所以才会提炼出“把酒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名句,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相映成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静夜思》作如下诠释:在寒秋的深夜,周围寂静无声,诗人彻夜难眠,独自徘徊在望月台的护栏前,看着月光倾泻在开阔的空地上,犹如洒下一片清冷的霜。诗人举起头来仰视高挂中天的一轮明月,不禁思绪翻滚;低下头来思念别离久远的故乡,那浓浓的乡情、亲情、友情交织在一起,将伴随着诗人一颗孤独的心,继续踏上漂泊、漫游之路。

(0)

相关推荐

  • 古诗文学习013:一年级下册,李白《静夜思》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①[静夜思]安静的夜晚产生的思绪. ②[疑]好像. ③[举头]抬头.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好像地上泛 ...

  • 李白的作品《静夜思》中的“床”字

    ​李白的作品<静夜思>中的"床"字 李白的作品<静夜思>,我们从小就会背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然而大家 ...

  •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诗的第一句点题.而接着的一句,却是那样的无限感慨:"凤去台空江自流"!一个" 自 "字,道出了多少历史兴亡的喟叹.这里的"凤凰 ",一语双关 ...

  • 任政行书《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任政行书《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肖旭/文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 ).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苏联吉尔吉斯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 ...

  • 唐诗经典名篇赏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 作者: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 1.吴宫:三国 ...

  •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是否模仿了崔颢《黄鹤楼》?

    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以其悠久的历史.神奇的传说和雄奇的景观成为无数诗人词客吟咏的主题. 崔颢<黄鹤楼>一举成名,引发后代诗人的竞相模仿.在众多拟作中, ...

  • 蒙曼品最美诗词|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腹有诗书气自华 最是书香能致远 她,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学者,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她,温和亲切,从容平和,知性优雅. 交易担保 红松学习课堂 李白的诗你都知道吗?快来看看老师怎么解读! 小程序 ...

  • 诗词随心赏|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唐代的咏史怀古诗中,有很多首将 ...

  •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 [唐代]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 ...

  • 古诗词日历 |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金陵凤凰台上曾有凤凰来游赏,凤凰去后楼台空锁江水依旧奔流. 吴国宫殿里的花草埋藏着幽深小径,晋代豪门世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若隐若现一半落在青天之外,江水从 ...

  • 《登金陵凤凰台》唐 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唐代]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