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部疼痛,先不要焦急,简单思考;3个古代名医的案例给我们启发
看病抓住本质。
不要把事情想得太复杂,先从简单的思维入手。
有些疾病看着病情很严重,其实机理很简单,只要把我住了本质,好得快。
下面我们通过3个胁痛的案例来看下。
胁痛就是胁肋部的疼痛,有的左边,有的右边,有的两边都会;左边多是胃的问题,右边多是肝的问题。经常也有肝胃不和,两边都出了问题。
1.古代名医看喝酒后左边胁肋痛。
一个男子患了一种怪病,平时身体挺健康的,3年前的一个大夏天醉酒之后,左边胁肋部就开始疼痛,硬邦邦的,三年了,还是不消,到处去针灸、按摩、吃药不见好,所以来看病,这个医生一摸脉,两只手的脉都很沉,又很有力。
考虑这是有积在胃肠,所以用了独圣散来催吐,然后患者就吐了两三升的东西,吐出来的味道还是酒味,胁肋部的疼痛也好了。
这个医案也不清楚是否有润色,毕竟三年前喝的酒,现在吐出来还有酒味,不太可信,但根据病情,胃脘部胀胀的,硬邦邦的,确实要考虑有积滞,这个积滞不一定就是食积,有时候气血运行不畅也是积,医者简单思维,有积就需要排,或从上走,或从下走,一摸脉,有力,稳了,这是实证,可以吐,可以泻;如果一摸脉虚,就需要补,增加胃肠蠕动,促进消化,从而消胀,而且如果是虚的话不会硬邦邦的,而只是胀满感。
2.古代名医看一个很糟糕的病人。
为什么说很糟糕呢?
这个人病很久了,两边胁肋部都痛,恶心,吃不下饭,咳出来的痰臭秽不堪,一摸脉,两只手六个脉都是涩滞不畅的,气血不通的表现很明显。
医生简单思维,胁痛嘛,不通才会痛,肝气是主升的,胃气是主降的,先把这个气机理顺,再配上一些化痰健脾的。
他给出的方子是柴胡、白豆蔻、栀子、甘草、白芍、丹皮、茯苓、陈皮、半夏、当归、麦冬;吃了十帖后多年顽疾就好了。
3.古代名医看肝火旺后右胁肋部疼痛。
一个四十来岁的女子,最近一段时间嘴巴苦得不行,胁肋部胀痛,月经也还没到要来的时候,去找医生看。
这医生一看,年轻人,嘴巴苦,胁肋痛,不就是肝火上来了嘛。
就用了小柴胡汤加上黄连、栀子,没几天就好了。
这也是简单思维,年轻人本来也没什么大问题,多数都是心情不好、上火、大便不通、吃坏东西一类的问题。
看病不能形成思维定式,也不能把问题想得太复杂,根据舌像、脉象、具体情况从简单开始思考。
声明:这三个医案都是古代的医案,不是我杜撰的。
如果觉得不错,有所收获,请多多鼓励,多点赞、打赏、转发、关注,如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