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弄懂什么是京剧的板眼?赶快看过来!

在谈到京剧的音乐时,常常要提到几个京剧界常用的词汇“板眼”、“上板”、“紧打”、“散唱”等等,其实,这些都是涉及京剧音乐的节拍的问题。在这一讲里就谈谈有关京剧的板眼与节拍:

①板眼:在京剧界(一般戏曲界和民乐界中也多半如此),习惯将每一小节的强拍叫做“板”(因为在伴奏中,操鼓板的指挥者在这里都要击上一下檀板);而将除强拍之外的每一拍(包括弱拍和次强拍)都叫做“眼”。所以在京剧界中,“板眼”就是“节拍”的同义词。由此而衍生出来的词汇有以下这些:

2/4节拍的曲调,就叫做“一板一眼”(在一小节中有一个强拍“板”和一个弱拍“眼”)——一般的〔原板〕、〔二六板〕都是这样的;

4/4节拍的曲调,就叫做“一板三眼”(在一小节中有一个强拍“板”和三个非强拍“眼”——分别叫做“头眼”、“中眼”[即次强拍]、“末眼”)——各种声腔中的〔慢板〕都是如此。这种唱腔往往演唱速度相对比较缓慢,所以在演唱中要注意做到速度虽慢而节奏不拖沓,即所谓演唱的“慢板要紧”;

1/4或1/8节拍的曲调则叫做“有板无眼”(每小节只有一拍的曲调,那么在每一个小节中就都只有一个“板”而没有“眼”)了——这是〔流水板〕和〔快板〕所用的节奏形式。这种唱腔曲调,速度很快,节奏很紧,在演唱中要特别注意不能唱的慌忙混乱,一定要把每个字唱得清清楚楚,每个字都要有力度、有感情,这就叫做演唱“快板要稳”。

②凡是有“板眼”的唱段(即有明确节拍的唱段),就叫作“上板”的唱段;在演唱中从自由节拍到固定节拍的转变,就叫作“上板”(即加上“板”的节奏的意思)。演唱时节奏自由的唱段则叫作“不上板”的唱段。

③“散拉(打)散唱”和“紧拉(打)慢唱”都是指“不上板”的唱法。事实上,许多不上板的唱段也有其暗中掌握的内心节奏(俗称有“心板”),而决不是毫无节奏规律的任意“自由”演唱。

散拉(打)散唱指京胡的伴奏是“散”(自由节拍)着“拉”的、鼓板的节奏是“散”着“打”的,演员的唱腔也是“散”着“唱”的。也就是伴奏与演唱都是自由节拍的。一般像〔导板〕、〔散板〕,就是这种唱法。当然这种唱法一定要求要有“心板”,即所谓演唱上的“散板不散”或“散板要准”(即要唱得紧凑、有分寸、有内心节奏)。

紧拉(打)慢唱指京胡的伴奏是“紧”(以1/4的节奏)着“拉”的、鼓板的节奏也是“紧”着“打”的,但演员的唱腔却是“散”(自由节拍)着唱的。一般〔摇板〕就是这样唱的。这种唱腔也必须以心板作为自己演唱的内心节奏标准。而且这种唱腔曲调往往会由于伴奏与演唱的节奏反差而产生一种要么是“摇曳生姿”的潇洒感,要么是“内紧外松”的紧张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