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只有在悠闲中才能学习
这些信不是给你在闲暇之余草草浏览的,也不是用来作为消遣的。它们是认真写成的,如果你愿意读的话,就带着学习的态度去读。就像你要了解一朵花儿,就得非常细心地观察它的花瓣,它的茎,它的颜色,它的芬芳和它的美。这些信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去学习,而不是哪天早上随便读一读,然后就把它忘掉了。你必须给它点时间,与它游戏,质疑它,深入地探询而又不轻易接受,与它共处一段时间,消化它,使它成为你自己的东西。
——J.克里希那穆提
第一篇:完整的教育:培育完整的人
给学校的信,1978年10月1日 - 悠闲
心只有在悠闲中才能学习
和另一个人的关系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大多数人在关系中不是很认真,因为我们首先关注的是自己,然后在对我们方便,令我们满意或在感官上满足我们时,才会关注他人。可以说,我们是从远处来看待关系的,而不是把它作为与我们密切相关的东西。
小山笔记:
1、谈悠闲,先说关系,这个开题有些特别,悠闲永不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2、谈关系,就说到关注自己,也就是自我。松子和我分享过,西方的教育,就是以自我为中心,而中国的格言中也说了,人不为己天地诛。这便是千百年来不变的东西。而克氏的教诲就是在打破一些僵化的东西,因为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斗争,太多的焦虑和恐惧。
我们很少向别人表露自己,因为我们对自己不是完全觉知的。在关系中,我们向别人表现的是占有欲、专横,或是顺从。别人和我是两个长久保持界限的独立个体,每个人都只关心自己,因此这个界限会持续终生,直到死亡。当然,你会表现同情、喜爱、一般的鼓励,但这个分隔的过程在继续。由此便产生了矛盾,对个性和欲望的强调,于是有了恐惧与抚慰。或许会有性的交合,但是这种“你”和“我”的特别的、几乎不变的关系一直都在持续,伴随着争吵、伤害、嫉妒以及所有那些琐碎的事,所有这些通常被认为是良好的关系。
小山笔记:
1、距离产生美,这也是一句格言性质的话,源于我们害怕冲突,和别人适当保持距离,就能看到那个人比较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因为彼此的回避,就会避开。如果从欣赏的叫角度来讲,稍微远的距离,视角就会发生变化,能够较为整体地看待。这也是距离的使用之处,但是也要看到这种隔离所带来的局限。
那么,善能在所有这些东西中绽放吗?
关系就是生活,没有关系,人就无法生存。隐士和僧人,无论怎么从世界出离,都仍然携带着这个世界。他们可以否定它,压抑它,可以折磨自己,但是他们仍然和世界保持着某种联系,因为他们是数千年以来的传统、迷信和一切人类知识的结果。因此他们无法逃离这一切。
小山笔记:
1、佛家的禅定,是一种心专注在一件事情上,而不离开,例如专注呼吸。但这不是智慧,在所有的关系中有所觉察,这是观的智慧。所以佛家讲止观双运。
2、没有人能够孤立于这个社会而存在,但是很多人会自我隔绝,自我孤立,在某一处,在某个人,某个团里寻求心灵的庇护,在我看来这就是逃离。说到用钱能解决一切的人和用心能解决一切的人,都是有所偏颇的。
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一种关系。教师是不是有意无意地保持着一种优越感,总是占据重要的地位,使学生有一种“我必须被教育”的自卑感?在这个格局中显然不存在关系。它导致了学生的恐惧,一种压迫和紧张的感觉。于是学生从年轻时起就学到了这种优越感。他感到被轻视了,于是终其一生,他要么成为侵略者,要么不断地屈服和顺从。
小山笔记:
1、优越感,就是这样的一种传承吧。在很小的时候,上学的目的是成为人上人,当时不清楚人上人是何种意思,但是现在可以知道,就是掌握一般人所没有的知识,用更多的经验来面对这个世界,而拥有更多的资源和优越感,这便是人上人。
2、我的学习经历中,在被灌输式的教育中,我的学习带着点隔阂,当我学会自学,真的找到那种学习的劲头的时候,从学生的眼中,教师和学生就是平等的关系。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关系中,有觉察,有分辨,有自由。
学校是一个悠闲的地方,教师和学生都在那里学习。这就是学校的核心——学习。我们所说的悠闲,并不是指一个人有自己的时间,尽管那也是必要的。它也不是指拿着一本书,坐在树下或自己的卧室里随意阅读。它不是指拥有一个平和的心境,当然也不是指无所事事或想入非非。悠闲意味着内心不是常常被各种事情占据——被问题,被某种享乐,被感官的满足。悠闲意味着拥有无限的时间,去观察身边以及内心正在发生的事情,去倾听,去清晰地看。悠闲意味着自由——这个词通常被解释为“做你想做的事”,人类也正是那样做的,导致了大量的危害、痛苦和困惑。悠闲意味着拥有一颗平静的心,没有动机,因而也没有方向。只有在这种悠闲的状态中,心才能学习,不只学习科学、历史、数学,还有你自己。人能够在关系中学习自己。
小山笔记:
1、常说的忙里偷闲,就有点悠闲的意思。心不被忙碌的事情占据,心能够很主动地在事情中自由自在。
2、悠闲和心不执著于物,不凝滞于物,有很大的关心。
3、悠闲中,才有真正的专注,这种专注产生的效率是很大的。
4、悠闲是心放松、自在的一种状态。我们的在现实中会有很多的麻烦事,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很多的麻烦,你背负了,并抗拒那种感觉,就是烦恼,你背负了,去感受那种状态,就不会演化为烦恼,就能毫不费心地放下。
5、想起我妈妈,总是被很多事情困扰着,自己的病对家里的拖累,花了很多的钱,儿子的工作没找好,赚不到钱,小儿子在家也不赚钱,怎么办呢?一直在忧心,焦虑。自己是节省在节省,紧缩再紧缩,日子过得越来越小,眉头越来越皱。这就是不得悠闲,不得自由。自己把自己困锁住了。
这一切能在我们的学校中被教授吗?还是说它只是你读到的东西,也许会记得,也许会忘掉?当教师和学生真的去了解关系非同寻常的重要性时,他们就是在学校里、在他们之间建立正确的关系。这是教育的一部分,它比只教授学术课程更重要。
小山笔记:
1、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师傅如何把学生领进门?用心,在师生的关系中,所传达的那种心意。而知识是重要的,但不是老师的关注,而是学生主动地吸取。
关系需要许多的智慧。它不可能随着一本书被买到或被别人传授。它不是大量经验累积的结果。知识不是智慧。知识可能是精巧、炫目和实用的,但那不是智慧。智慧能够运用知识。如果你看清了关系的整个本质和结构,智慧将自然地、不费力地到来。这就是悠闲如此重要的原因,它使得男人或女人,教师或学生能够平静而认真地讨论他们的关系。使得他们能够看到彼此真实的反应、脆弱和障碍,不是想象的,不是为相互取悦对方而被歪曲的,或者为了安抚对方而被抑制的。
小山笔记:
1、今天和朋友讨论家排,其实就是关系应用的一种。就是让人明了关系的整个本质和结构。对于海灵格的思想和方法,并没有很好地关注当下的那个状态,而是在关系的记忆里做手脚,并不是很自然的东西。
2、很多结,在当下清晰地照见后就能消泯,至于形成的原因,并没有必要追寻地清清楚楚,不需要纠结。
3、我和我的儿子,我只是把他带到这个世界,我们又拥有天然的关系,这种关系在生命层面是平等的,不一样的是我拥有几十年的经历,积累些知识、经验。而我丧失了生命本来的鲜活与直接,所以我们是平等的,相互学习。
无疑,这就是学校的功能——帮助学生唤醒他的智慧,并领悟到正确关系的极端重要性。
小山笔记:
1、佛头的教育是扫除无明,还生命的本来面目
2、佛法讲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命、正业、正语、正精进、正念、正定。这就是正确的关系。
3、学习是一生的事情,处处是学校,时时刻刻在关系中,悠闲也是时时刻刻的,美,也是处处存在的。
克氏的教育有他的独特性,在中国的传统教育里,能够看到一些克氏的味道,确切的说,克氏的东西,并非是凭空捏造,而是建立在觉悟者对事情自然、本来的观察中。我在上篇文章中,谈中国古代私学教育从几千年来的私学变迁简略史谈幸福文殊院,发现有很多可借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