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效验方:急慢性肠炎方17首】

急慢性肠炎,属中医"泄泻"范畴,暴泻多属急性,久泻多为慢性,是临床常见多发病。

病因 多因饮食不节,或过食生冷之物,或饮食不洁,或脾胃虚弱,湿自内生,或外受湿邪,或寒邪直中所致。慢性多由急性失治迁延转化而成。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夏秋季节发病较多。

症状 泄泻、腹痛、肠鸣。急性则起病较急,日泻十多次或数十次,或伴有恶寒发热,或嗳腐吞酸、或腹胀、喜热饮。慢性则迁延难愈,时泄时止,或久泻不止,大便日2~3次或5~6次不等,为清稀便,臭味不浓、食欲不振,精神疲惫,或见五更泄泻,滑泄不止,完谷不化等证。

论治 本病可随证选用下列高效良方以治之。

1.理泻汤

【组成】党参、茯苓各15克,乌豆衣9克,蚕砂15克,砂仁4.5克(后下),白芍12克,台乌药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健脾行气,渗湿止泻。

【主治】腹泻。凡急性或慢性均可用之。

【疗效】屡用效佳。

【来源】引(《临证见解》)。林夏泉验方。

【附记】腹泻之病,必须抓住脾胃受损与湿邪为患这两个环节。脾胃功能是因,湿邪为患为果。故治当以健脾为主,佐以行气,渗湿。方用党参益气健脾;茯苓渗湿健脾;白芍、乌豆衣平肝养肝;砂仁、台乌药行气止痛;蚕砂化浊。诸药合用,有健脾、行气、渗湿之功。

使用本方,应随证灵活加减,如属暴泻(急性)因于风寒偏胜者,去党参,选加香薷、佩兰、扁豆、鸡蛋花、绵茵陈、六一散之类;因于湿热偏胜者,去党参、白芍,加火炭母、蛇舌草、绵茵陈、银花,白头翁之类,甚者加黄芩、黄连。大便带血者,加地榆、槐花;大便有粘液,加蛇舌草、鸡蛋花、白芨;因于食滞者,去党参、白芍、加麦芽、布渣布、鸡蛋花;腹胀甚,在上腹者,加川朴花;在下腹者加樟木子。

2.治久泻方

【组成】党参15~24克,焦白术12~18克,白扁豆花、焦山楂各18克,炒破故纸12~18克,炒神曲、炒泽泻各9~15克,吴茱萸、五味子各6~9克,炒白芍9~15克,诃子肉9~12 克,木香6克,砂仁6~9克,甘草6~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温补脾肾,益气固肠止泻。

【主治】慢性泄泻,五更泻。

【疗效】临床反复验证,确有良效。坚持服用,每获痊愈。

【来源】引(《名医特色经验精华》)。刘惠民验方。

【附记】本方是以"温补命门以生土,暖脾固肠以止泻"的原则而立的。故方用党参、白术益气健脾,山楂、神曲、扁豆花帮助消化;破故纸、吴茱萸、温肾;泽泻渗湿化气,利水泄浊;芍药、甘草缓急止痛;诃子、五味子固肠止泻;砂仁,木香芳香化浊,行气止痛。诸药相伍,对于因命门火衰,不能温熙脾土,以致水湿不化,大便开阖失司之久泄,效果颇为满意。

服上方12~15剂,泄泻不减,腹痛如故者,加醋炒御米壳6~9克,煨肉豆蔻9~12克;虚寒甚而腹痛剧者,加干姜、附子各6~9克,并加重党参、白术之用量。

3.香姜红糖散

【组成】广木香50克,干姜350克,红糖120克

【用法】先将木香、干姜等研为细粉末,然后和红糖调在一起,混合均匀,贮瓶备用。此为1疗程剂量。每次服10克,白开水送下。3小时服1次,日服4次。连服13日。如煎辣味过浓,可改为每次5克,1个半小时1次,日服8次。

【功用】温中健脾,理气止痛。

【主治】脾阳虚弱,腹中隐隐作痛,每日泻下3~5次,呈半水样便,久而不止,服附子理中丸或痛泻要方巩固不住者。

【疗效】临床应用本方治疗宿寒,久泻之证,已历验多年,虽无大量病例统计数字,但功力甚好,大都一剂便能收效,最多2疗程即可完全治愈,效著。

【来源】引(《中国中医药报》)。张志远验方。

【附记】此方系治"痛泻"之验方,由干姜丸化裁而出。全方包括两种药物一味食物。方中广木香,辛苦性温,能醒脾行气,散寒止痛;干姜大热暖中助阳,可煦化沉积的寒邪;红糖甘温而补,先君在世时,尝谓其有小建中汤的作用。其组方义是遵照《素问·至真要大论》"寒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苦辛"之旨,共奏驱寒健脾,温肠止泻之功。以中下二焦素有伏寒为适应对象,凡舌苔白滑,脉博沉迟,面带黧色,腹痛便泻,粪不成形者,即可服用。

本方具有三个特点,即∶一是有效,药味少,花钱不多,易于调配,符合验、便、廉的要求;二是无付作用,在内服过程中,并不影响饮食,且有健胃的功能;三是有利旅行携带。本方十分平妥,无任何毒性,一般不予增减,可根据病情需要加入随证药。如食欲不振,用砂仁5~9克;气虚无力,用人参3~8克(冲);大气下陷,用炙黄芪15~21克;阳虚较重,用熟附子9~15克;心悸不宁,用桂枝7~12克,茯苓9~12克,炙甘草10~18克;小便短少,用泽泻8~16克,猪苓9~15克;精神易惹,怒则腹痛,用炒白芍12~20克。每日以水煎汤,分4~8次送服此散即可。

4. 藿麻平胃汤

【组成】藿香6克,野麻草 15~24克,车前子(布包)9 克,苍术6克,厚朴4.5克,陈皮4.5克,粉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5~7枚(儿童剂量酌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2剂,日服2~4次。

【功用】健脾燥湿,和胃行气,利水止泻。

【主治】寒湿泄泻。

【疗效】治疗112 例,痊愈102 例,好转6例,无效4例。

【来源】郑仁松(《福建中医药》(1)1984 年)。

【附记】寒湿泄泻。湿为阴邪,其性粘腻,易遏气机,当湿邪侵入人体后,每每内困脾胃,脾胃受伤,运化失调,清浊不分,则水注肠道,引起泄泻,故方以平胃散健脾燥湿,和胃行气;辅以化湿的藿香,止泻的野麻草,利水的车前子,温中的姜枣,共奏其功,每获捷效。

加减∶兼表寒者,加桂枝、佩兰;腹胀肠鸣者,加木香、炒麦芽;尿少者,加猪苓、泽泻。

5. 固肠汤

【组成】党参12克,苍术(麸炒)、诃子肉、豆蔻(面煨)、乌梅(醋炒)、葛根各9克,云苓12克,木香8克,黄连5克,罂粟壳(醋炒)6克,生姜3片,大枣3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气健脾,消炎行气,固涩止泻。

【主治】慢性肠炎。

【疗效】治疗89例,痊愈64例,好转21例,无效4例。

【来源】王健民《(四川中医》(2)1985 年)。

【附记】加减∶若脾胃虚寒,去黄连、加炮姜;纳呆,加炒山楂;肝木乘脾,加白芍、防风;脾肾两虚,加补骨脂、五味子。

6. 健脾饮(一)

【组成】党参15克,升麻3克,仙鹤草30克,黄芪15 克,茯苓10克,车前子20克,炒白术6克,砂仁3克,炒山楂30克,乌梅 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 3次。

【功用】补中益气,健脾升阳。

【主治】脾虚泻泄。

【疗效】治疗63例,痊愈61 例,无效2例。服药20~40 剂即愈

【来源】程润泉(《四川中医》(1)1987 年)。

7. 养脾护根汤

【组成】熟地30克,生白术、生山药、生扁豆、炙甘草各15克,炮姜3克,吴茱萸3克

【用法】上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水煎2次。每日1 剂,早晚各服1次。

【功用】育阴和阳,益脾安中。

【主治】泄泻(脾肾气阴不足型)。

【疗效】屡用效佳,一般1剂知,3剂已。

【来源】(《名医治验良方》)。柴彭年师传秘方。

【附记】腹泻长期不愈,不仅脾阳受损,而且阴津被耗,若久病及肾,肾为胃之关,关门失阖,则腹泻更难控制。本方系业师,已故名医李日伦,以张景岳"胃关煎"化裁而成,方中熟地,山药益胃强阴;生白术、生扁豆、炙甘草、益脾安中;取小量炮姜,吴茱萸温阳,取阳生阴长之义。众药合用,对脾肾气阴不是之腹泻,深蕴育阴和阳之义,益脾又不失刚燥,颇合病机,故用颇验。

8. 危氏安和散

【组成】前胡、桔梗、川芎、木香、青皮、柴胡、当归、甘草、茯苓、莲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若服而不效者,上方再加乳汁浸3日荜拔一味,其效明显。

【功用】宣肺疏肝,理脾和胃。

【主治】慢性腹泻,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

【疗效】屡用效佳,一般服 10 剂左右即愈。

【来源】(《名医治验良方》)。任继学验方。

【附记】久泻不止,治从肝肺。盖因久泻伤脾,脾气呆滞,于降阻滞引起肺失治节,肝失疏泄,则大肠乏其传导之力而致久泻不止,取危氏安和散加莲肉,顾有效验。此独辟蹊径,诚宜效法。

9. 加味白头翁汤

【组成】白头翁 20克,川黄连、川黄柏、米壳、炮姜各 10 克,白术、诃子各 15克,砂仁、甘草各 10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 2 次。

【功用】调肝理脾,清热解毒,温脾固摄。

【主治】尿毒症结肠炎。

【疗效】临床屡用,取效颇佳。

【来源】(《名医治验良方》)。张琪验方。

【附记】方中白头翁汤,味苦寒入肝、胃、大肠经,清肝热以治肝气之亢逆,且具清热解 毒,凉血止血,有治热毒血痢之功,尿毒症,结肠炎常泄泻与便血同时出现,此药既能清热解毒止泻,且又能止血,故为治疗本病之首选药物;连、柏、甘草协同以治热毒下痢;白术健脾,炮姜、砂仁温脾以助运化功能。顽固性泄泻不止、大肠已滑脱,故用米壳,诃子涩肠固脱,共奏调肝理脾,清热解毒,温脾固摄之功。

10.白芷固肠汤

【组成】广木香、白术、乌梅、干姜各 10克,苦参9克,白芷、生黄芪各 15 克,石榴皮20克,陈皮6克,甘草 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次。

【功用】健养脾肾,导湿止泻。

【主治】慢性结肠炎(泄泻)。

【疗效】治疗 64例,服药15~90天。痊愈 12 例,显效32例,好转 14 例,无效 6 例。

【来源】彭海棠(《陕西中医》(2)1987年)。

【附记】加减∶如腹痛明显,加元胡、川楝子;泄泻较重者,加赤石脂、五味子;腹胀明显,加枳壳、川朴;偏于湿热者,去干姜、黄芪、加黄连、秦皮;脾虚者,加党参、怀山药;肾阳虚弱者,加附片、补骨脂;夹瘀血者,加制乳没。

11.便溏灵

【组成】党参、白术各 10 克,炮姜 3 克,桂枝、白芍各 10 克,草果5克,秦皮、辣蓼各 30克,防风、陈皮各10 克,甘草 3克,青皮 10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 3 次。

【功用】调理肝脾,温中缓急,清利湿热。

【主治】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之慢性腹泻,或便溏、或夹有粘液,或肠鸣腹痛。

【疗效】屡用效佳。

【来源】引(《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杨泽民验方。

12.香连固肠饮

【组成】木香、黄连、马齿苋各 10 克,石榴皮 15 克,陈皮、茯苓各 20克,大腹皮10克,莲肉 10克,煅瓦楞、炙甘草各 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分 3 次温服。

【功用】理气燥湿,健脾止泻。

【主治】顽固性腹泻,血痢。

【疗效】屡用效佳。一般服3剂,若不愈加罂粟壳5~10 克(待腹泻好转即停用)即愈。疗效卓著。

【来源】引(《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周学文验方。

13. 燥湿健脾汤

【组成】苦参、白藓皮、秦皮、蛇床子、生百部、炒白术、云茯苓各 12克,党参、黄芪各 15克,砂仁3克,木香6克,苦楝根皮 10克(儿童用量酌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空腹各服 1 次。

【功用】燥湿健脾,杀虫止泻。

【主治】滴虫性肠炎

【疗效】治疗 46 例,服药5~10天,全部治愈。

【来源】陈永明(《新中医》(6)1990年)。

【附记】临证运用,应随证加减∶若咽干舌燥或舌红,苔剥者,加石斛,北沙参,五味子;大便呈水样泄,或久泄不止者,加诃子肉,石榴皮;腹痛甚者,加元胡,抗白芍;如便检转阴后仍有脾虚泄泻者,去苦参、白藓皮、蛇床子、秦皮、苦楝根皮,加炒苡仁、焦山楂、吴茱萸。

14. 纯阳槟榔汤

【组成】公丁香、官桂各 3 克,青木香(或木香)、云茯苓各 6克,花椒 15 克,青皮、陈皮、莪术各6克,黄柏9克,槟榔、制大黄、制香附各6克,黑白丑4克,藿香10克,苍术 12克,姜半夏 10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 3次。

【功用】行气导滞,祛秽辟浊。

【主治】夏秋季泄泻,急性肠炎。

【疗效】临床屡用,无不应手立

【来源】引(《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朱晓鸣方。

【附记】本方系从上海中医学院童少伯经验方化裁而成。原为丸剂,今改用汤剂,故去红灵丹、川连、增黄柏剂量,用之临床,效果亦佳。

15.久泻汤

【组成】黄芪、党参、白术、山药、诃子、肉桂、附子、当归、炙甘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 2次。

【功用】温补脾肾,涩肠固脱。

【主治】虚寒久泻

【疗效】多年使用观察,有效率为 100%,治愈率为 92%。

【来源】山西成大权秘方。

16.健脾固肠汤

【组成】党参、白术、干姜、五倍子、诃子各 10 克,扁豆、山药各 30克,台鸟药、补骨脂各 12克,小回香、肉豆蔻、附子、炒防风各 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剂,日服 3次。

【功用】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主治】过敏性结肠炎。

【疗效】治疗 194 例,痊愈 112 例,好转73 例,无效14例。

【来源】(《湖南中医杂志》(3)1990 年)。

【附记】本方名为编者拟加。随证加减∶若右腹痛甚者,加白芍30克,延胡索10克;里急后重,粘液便甚者,加郁金 10克,黄连 6克;大便滑脱不禁者,加乌梅10 克,赤石脂、禹余粮各 20克,重用五倍子至 15克。

17. 葛根黄苓汤

【组成】葛根、黄芩、茯苓各 10克,厚朴、陈皮、甘草各 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分3 次温服。必要时可配合补液。

【功用】解毒渗湿,理气止泻。

【主治】病毒性肠炎。

【疗效】治疗 41 例,全部治愈。

【来源】王静轩等(《四川中医》(7)1989 年)。

【附记】本方名为编者拟加。加减∶苔少,口干加石斛、沙参;热盛加金银花、大青叶;久泻不止加煨诃子;恢复期用四君子汤加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