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告诫:子女没出息的家庭,往往是犯了这2条人生大忌

有言:“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

在农历每个月的十五日过后,那么无论是多圆满的月亮,它的光明都会逐渐变得黯淡起来。

同样的道理,当人到了中年这个时期之后,其实人也会面临大大小小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中年人就要认识到,要想摆脱这些问题的侵扰,关键不是望天打卦,而是要靠自己。

有句话说得很好,人生的主人恰恰就是你自己。

人到中年,别指望别人会对你特别好,因为每个人都过得不容易;人过40岁后,别随意说出自己的心声,因为没有人会听。

可以说,你说得越多,你所遇到的问题就会越多。

王阳明是明代的心学大师,他所创立的“知行合一”和“致良知”这两大心学体系,受到了很多文人墨客的追捧,甚至还名扬了海外,影响了无数的人。

堂哥打电话给我,叫我一同回老家看望爷爷。

于是安排好手头的工作,驾车前去。爷爷是镇上的老书记了,虽然年过古稀,却风采依旧,神采奕奕,这不,听说我们要回来聚聚,里里外外张罗了一整天。

一家人好久没小聚了,真的好不热闹。吃过饭后,我们与爷爷在院子里喝茶聊天,爷爷问起堂哥的儿子乖不乖,堂哥的脸色瞬间耷拉了下来。

堂哥有点苦闷地对爷爷说:“也不知道我上辈子是得罪了谁,我这儿子就是不听话,这次老师来家访,说他上课不认真,总是顶撞老师,我多次和他进行沟通,总是不听,实在是头疼。”

爷爷说:“你可不要把这件事当成小事,人生百年、重在幼学,子女没出息的家庭,大多也不会幸福,所以,现在还来得及,好好教学,好好培养。”

一个家庭,最重要的是子孙后代的教育培养,无论家庭是贫苦还是富裕,最忌讳的就是儿孙不成器。而当一个家庭的儿女普遍没有出息时,我有一位充满智慧爷爷。他常常教导我如何识人,让我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爷爷常说:你们这些年轻人要好好学学古人王阳明先生的智慧了,爷爷的告诫:子女没出息的家庭,往往是犯了这2条人生大忌

01薄族者,必无好儿孙‍

爷爷告诫道:“俗话说,'薄族者,必无好儿孙’。意思是对亲戚朋友苛刻的人,后代一定不会出现有出息的子孙。正所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一个人如果对身边的亲人和朋友都尖酸刻薄、不知感恩,那么此人也是心胸狭隘、自私自利,不懂善意为何物的人。

爷爷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对兄弟,因纠纷发展到反目成仇的地步。弟弟在两个庄园之间开了一条渠,以示永不往来,当地村民们对此议论纷纷。一天,哥哥请来一个木匠,弟弟以为他会在两个庄园之间造围栏,永不相见。但是,没过多久,弟弟外出干活,回家却惊诧不已,因为他眼前看到的不是什么围栏,而是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小桥。小桥穿过小渠连通他们两家的庄园。他抱住哥哥激动地说:“哥哥,你真伟大,我做了对不起您的事,您还能不计前嫌,修建这座桥。”两兄弟重归于好,村民们都对哥哥称赞有加。

从爷爷讲的故事中,可以看出这样一个道理:有些人对外人很友好、很客气,彬彬有礼;对家人却斤斤计较,毫不客气,一点小事就耿耿于怀。

这些对亲人锱铢必较的人,他们认为家人是自己人,不必戴上面具做人;而外人毕竟不熟悉,不能轻易得罪,所以需要好好相处。

然而,如果连亲人都不用心相待,还能指望对别人真心相待吗?亲戚族人如同手足,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最坚强的依靠。

一位哲人说:“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只要家庭和睦,族人团结,他便是最幸福的人。”

对待自己的长辈、家人要真诚相待,宽容彼此的过失,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生活才会快乐而温馨。

家是需要经营的,为了创造温暖而亲密的氛围,家庭成员彼此之间应当相互尊敬和理解。子孙后代的培育是为人父母肩上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此,在教育下一代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兄则友、弟则恭、姐爱妹、妹尊姐,爱戴族人”。

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学会处理好亲戚朋友之间的关系,一家人要相互扶持,相互帮助,才能使生活充满欢乐。

在和谐、友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也会受其影响,习得好行为,拥有好品行,成为栋梁之才,有出息。

02薄师者,必无佳子弟,君所见亦多矣‍‍

爷爷说:“'薄师者,必无佳子弟,君所见亦多矣’,这便是第二大忌,意思是不尊敬自己老师的人,一定不会有好的子弟。”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尊敬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古代,老师又叫先生,是所有人尊敬的对象,就算是帝王也要把老师放在首位,年年敬拜。

尊敬老师的人,是心怀感恩之人,老师不仅传授我们知识,还教会我们如何做人的道理。老师就如同再生父母,对老师的爱戴是人人必须要学会的。

不讲品行,不思感恩,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会变得自私自利、索取无度,认为一切的获得都是理所应当,学不会分享和回报。

无数的实例告诉我们:不尊敬老师的人,也往往不会孝敬其父母,更不会对他人友善。

爷爷说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

古代帝王唐太宗李世民,从小便教自己的孩子要尊师重道、爱戴老师。在子女教育问题上花费了很大的精力。特别是有一次,太子的老师要进宫,但腿脚却有疾病,无法自己走入皇宫,而作为官员,是不可以坐轿子进皇宫的。但是李世民却开先例,请老师坐轿子进宫,并亲自迎接。

从上述故事中可以看出,无论身居何位,有什么样的身份,对自己的老师,要心存敬意,谦虚懂礼,要明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道理。

爷爷顺道告诫堂哥:“现在虽然孩子不听话,还不懂尊师重道,但一定要从现在抓起,好好教育,讲道理给他听,好好改变。”

因此,一个人想要儿孙有出息,自己先要学会尊师重道,才能培养自己的儿孙从小尊敬老师,做个感恩图报的人。因为这样的人,社会需要、国家需要、家庭更需要。

孩子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反应的是家长的问题,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孩子的教育要看父母。故而,如果自己的儿孙没出息,先反思自己。

日常生活中,大人要起到榜样的作用,做到家庭和睦、尊师重道,儿孙自然能耳濡目染,养成良好的品行,成为有用之才。

爷爷喜欢读王阳明,因为他能教给我修心,能让我在迷茫的时候找到出路,能让我学到很多人生的智慧,不至于活了大半辈子什么都得不到!

王阳明的心学远不止此,他的思想自从诞生以来,影响了千秋万代的文人墨客,包括张居正、曾国藩、康有为等人,都是他的“门徒”,他们完善、发扬了王阳明的心学。

《传习录》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王阳明的重要著作,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

而《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记载了很多故事,从官场故事,或者是民间有趣但又值得人深省的故事中,我们学到为人处世的智慧。

当内心浮躁的时候,当遇到困境的时候,无论什么时候,读一读王阳明,自然是能更上一层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