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散文推荐」李雨生|扁都口的油菜花
作者简介
扁都口的油菜花
去过青海、甘肃大环游的人,都知道青海门源的油菜花最有名。殊不知,在甘肃省的张掖附近,也有一个久负盛名的油菜花种植基地,那就是民乐县的扁都口。
去扁都口看油菜花,一直是我们的愿望,也在我们“大西北自驾大环游”的攻略之内。那天,我们早早从张掖出发,驱车约不到一个小时,就来到了久负盛名的扁都口。
从7月10日我们飞机在兰州落地,除了在青海的坎布拉、青海湖看见过一抹绿色之外,一路上的茶卡盐湖,德令哈的雅丹“魔鬼城”,大柴旦的百里无人区,夜宿的鱼卡村,甚至包括莫高窟,敦煌,嘉峪关,张掖等等,无不是以黄沙为主色调。漫漫的黄沙,茫茫的戈壁,一直在我们的心里翻腾着黄色的波涛,让人感到视觉的疲劳,精神的乏溃。
乍一到扁都口,立刻就被满视野的绿色所陶醉。在祁连山山根的缓坡上,在一片葱茏浓绿的衬托下,不知用什么镌刻着“扁都口”三个巨大无比的字。远处的祁连山雪峰闪烁着圣洁的白色;近处的十几万亩金黄的油菜花铺满山坡;高原的深蓝色天空有着宝石般透明的晶莹;茁壮的青稞,炫目的山花旺盛地生长,这一切交融在一起,就构成一幅色彩斑斓,构图鲜明,带给人以丰富联想的绝美风景画。我们仿佛一下子冲出了黄沙的重围,一扫连日来对枯燥的黄色厌倦了的郁闷,心情一下子开朗舒缓,从而变得不再焦躁,不再急迫。
说起扁都口,那真是大自然馈赠人类的一方宝地。扁都口位于祁连山山麓,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高大险峻的祁连山一劈两开,从而形成了著名的扁都峡谷。扁都峡谷长约28公里,宽约几十米,最窄处仅有十几米,是甘肃通往青海的必经之地。峡谷的两边高山对峙,峭壁悬崖,林木茂密,飞禽走兽。谷中,是从祁连山上流淌下来的雪水,水流汹涌,浪花飞溅,滋养着山脚下的人们,也滋养着十几万亩的油菜花。
爱花是女人的天性。老伴和儿媳一下车,就急不可待地跑到油菜花地,与油菜花一起合影。她们笑着,喊着,用野花、野草编成花环,戴在头上,套在颈上,举在手里,做出各种卖萌的动作。满地的金黄,幽绿的大山,鲜艳的衣裙,都恰到好处地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这正是摄影者最喜欢捕捉的精彩瞬间。我和儿子一起举起相机,留下了这一帧帧宝贵的镜头。因为我们都知道,此生,这是第一次,恐怕也是最后一次来到此地。机会难得,不留下珍贵的纪念,就虚枉了此行,也虚枉了扁都口的美景。
站在扁都峡谷里,往事越千年。我的思绪一下飞到了重重的历史蒙太奇之中。我似乎听见了张骞手持节杖途经扁都峡谷出使西域的马蹄声;似乎听见了卫青、霍去病的大军从扁都峡谷奔袭匈奴的喊杀声;似乎听见了隋炀帝的兵马从扁都峡谷进军,大破吐谷浑人的欢呼声;似乎听见了解放军西路军在扁都峡谷浴血奋战,最后全军覆没的悲壮呼喊声;似乎听见了王震将军率大军从扁都峡谷乘胜前进,剿灭“马家军”的隆隆枪炮声……
自古以来,扁都峡谷曾走出过多少金戈铁马,走出过多少商贾驼队,也曾走出过多少文人墨客。李白、高适、岑参、王维、王昌龄等等,都是经由扁都峡谷西出阳关,去寻找他们梦中的故人,去撰写他们的绝美诗篇。
在离开扁渡口的时候,忽然有了一丝的不舍。我在想,扁都口之所以能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发展成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之外,还要说扁都峡谷的人们辛勤的付出。他们充分利用了祁连山脉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开创了甘肃省的油菜花种植事业,从而不仅美化了家乡,净化了空气,保护了环境,带动了经济,而且还把自己的家乡“扁都口油菜花景观”推向了全国,全世界。使扁都口的油菜花成为甘肃省的一张金卡名片。2013年,扁都口的油菜花基地,还被国家农业部乡镇企业局授予“中国美丽田园”的称号。我深深地为扁都口的油菜花折服,也深深地为扁都口的历史所折服。
青山不老,深谷为证,那些曾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过一幕幕惊天动地、可歌可泣,可圈可点功绩的人们,包括现代的扁都口人,都将与扁都峡谷一起青史留名,万古长存。
责任编辑:杨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