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史光荣丨散文/苦涩的年味
作者简介
史光荣:1965年3月生于山西汤都亳城,现供职于垣曲县经信局,喜好文学,屡有习作在《作家在线》、《作家新干线》等网络平台发表。
苦涩的年味
文|| 史光荣
时光荏苒,又快到过年的时候了。
每到过年时节,不由自主地就想起小时候生活在乡下老家的过年情景。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物资极其匮乏的年代,俗话说宁穷一年,不穷一节,过了腊月二十三,全村人就紧紧张张地开始忙碌起来了,一切工作都围绕着过年来安排,扫屋除尘的,糊窗户纸的,倒垃圾的,洗菜的,蒸馍的,写对子的,大大小小的事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人儿,都有干不完的活忙不完的事,直忙到腊月三十晚上那袅袅的炊烟在乡村上空飘荡,那浓浓的年味,就像那噼里啪啦的鞭炮炸响后,空气中到处是丝丝缕缕的火药味,在村巷里弥漫,尤如烙在心头,融入血脉,几十年后还历久弥新,令人回味无穷。
那时每到腊月二十四五,我们都要提前洗好过年用的红薯和萝卜,因为那时没有自来水,全队人共同一口井,从水井里挑回一担水极不容易,要洗净几十斤红薯和萝卜需要好几担水,真的不舍得。好在村的西头缠绕着一条水渠,渠水清冽冽的缓缓流淌,我们就用担子挑着两个荊条编的篮子,一篮子盛红薯,一篮子盛白胖胖的萝卜,间或有几个红的或黄的,迎着清凉如水的空气,一步一步向渠边走去,一阵冷风吹来,就像猛地灌一口凉水,牙床不由自主地嚼合几下才能慢慢适应。到了渠边,先用肩上的担子将水面上的冰层戳烂,然后才能把篮子放进去,用渠水自然地冲洗一会,再拿高粱咯指缚的刷子翻着个儿多刷几遍,直到把泥土大部分刷干净了,再用手一个一个搓洗一边,把坑坑洼洼部分抠洗干净,再用水最后冲一下才算完成,经常把小手冻得胖嘟嘟的几乎失去知觉,寒风一吹,手上就开始炸口,看着看着血丝丝就渗出来了,赶紧咬着牙把洗净的红薯和萝卜再担回去,感觉比来时又重了许多,真想偷偷扔掉几个,但这是过年要用的主菜,所有的菜几乎都离不了萝卜,没有萝卜这年就没法过了,红薯也是如此,红薯面油糕、红薯面丸子、炸红薯块,离了它油锅就没法支了。
到了三十下午才可以贴对子,学校放假时已安排好了,贴对子时要先给本队的烈属家里贴,对子和慰问的年画由大队统一准备,年年是同一个内容,上联是“唯有牺牲多壮志”,下联是“敢教日月换新天”,横批“光荣烈属”,由本队的小学生集体去贴,我队上有两户,贴完对子后还要给烈属扫扫院子,擦擦门窗,有时还要帮烈属担水,直到把水缸挑满,然后才能各回各家去贴自家的对子,对子贴完了,又要放一阵鞭炮,最后一遍扫院子倒垃圾,到了大年初一,就不能再往外倒垃圾了,要攒到初五一块儿倒,并在垃圾堆上燃放几个鞭炮,这就叫“破五”,过年这几天,我们二三年级的学生还要拿上小本子,去各家各户抄写不一样的对子,这也是老师每年布置的一道作业,可见一个小小的对子,不仅仅是起到红彤彤的喜庆装饰作用,更是一个弘扬社会正能量的载体,传承学习楹联文化的一种方式。
到了初一,我们还有一个任务是送饺子,因为初一早上,要给爷爷奶奶、大爷大奶以及族里有名望的长辈家送一碗饺子,这不但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孝敬,送早了怕老人们还没起床尴尬,送迟了又怕别人抢了先,要是坨了更不好看,所以一定要掌握好火候,第一锅饺子舀出来后,我们姊妹几个要一块去送,一人跑一家,送完饺子回来家后,才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这过年饺子的开心时刻,浓浓的年味不经意间就慢慢地弥漫开来,沁入心房。
几十年过去了,过年的形式和内容早已丰富多彩了,但这曾经苦涩的年味却还牢牢记在心里,还是这般清晰和难忘。
(责任编辑:杨志强)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图文编审:姚普俊 微信号: yqwyzfq
发刊制作:师郑娟 微信号:szj872668752小说投稿:3295584939@qq.com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诗歌投稿:34746829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