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液器使用——基本操作
移液枪的发展史
移液枪的历史很短暂,从移液枪的雏形出现到现在也仅仅刚过50年而已,很年轻。
01
1958年
德国Eppendorf(艾本德)公司发明了第一支移液枪,是为单道固定量程移液枪
02
1968年
芬兰Labsystem(雷勃)发明了多道固定量程移液枪,俗称“芬兰枪”
03
1972年
法国Gilson推出了第一支单道可调量程移液枪,并把它命名为Pipetman
04
1984年
美国RAININ(瑞宁)开始让世人体会电动移液枪的快感
分类和原理
排气式移液枪(内置活塞)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这种移液枪需要一次性枪头,枪头与液体接触。排气式微量移液枪通过活塞驱动,排出空气,由此,垂直运动的金属或陶瓷活塞在密闭的筒管中制造出真空。当活塞向上抽动,压缩后半部气体,而前一半空间则变成了真空。此时,枪头附近的液体便进入了真空部分,随后便可转移或再次排出。这种移液枪准确度和精密度很高,适用于常规移液操作。然而,由于其依赖于气体的移动、压缩,准确度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特别是温度、气压和使用者的技术。因而,这种移液枪必须妥善保存和校准,使用者也必须经过训练,练习正确和稳定的操作技术。
正置换移液枪(外置活塞)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这种移液枪与排气式移液枪相类似,但是更少用,通常用于避免污染,或用于体积小、挥发性或有粘性的物质,比如易挥发性有机物、DNA等。主要的差别在于其一次性尖端是一个带活塞的微量调节注射枪活塞,由塑料制成,活塞与液体直接接触吸取和排出液体。
移液枪的结构
移液枪的结构
Structure of pipette
1.控制按钮
2.体积调节旋钮
3.吸头脱卸按钮
4.体积显示窗口
5.密度调节孔:用于移液枪的密度调节,出厂时贴有ADJ银色标签,表明符合出厂设定
6.密度调节窗口:移液枪出厂时,默认设置为“0”
7.标记区:可用于移液枪的标记
8.套筒:用于脱卸枪头
9.弹性吸嘴:具有伸缩性,优化安装和脱卸枪头的用力
10.枪头:推荐使用原装枪头
常规操作指南
艾本德工程师示范
下面是操作的中文译解
>1. 装枪头
移液枪套柄用力下压,需要时小幅度旋转即可。
错误操作:用力敲击吸头。此方法会带来吸头损坏甚至移液枪套柄磨损,从而影响其密封性。
>2. 量程设定
操作之前请先选择正确的移液枪可提高1%准确性,推荐在30-100%量程范围内操作。空气柱的体积越小,误差越低。
>3. 润洗
用同一样品重复吸液排液二至三次,可提高0.5%准确性,润洗为以后每次吸液提供相同的接触面,保证操作的一致性。注意:高温或者低温液体勿润洗
>4. 枪头浸入角度
吸液时尽量保持垂直状态可提高0.5%准确性,倾斜角度不能超过20°。
>5. 枪头浸入深度
浸入深度正确可提高0.5%准确性:<10μL 1-2mm,10-200μL 2-3mm,200-2000μL 3-6mm,>2000μL 6-10mm。
>6. 枪头浸入时间
浸入时间:吸液后在液面中保持一秒钟再将吸头平缓移开,这对于大容量移液枪或者吸取粘性样品尤为重要。
>7. 吸液速度
匀速连贯移液,控制好移液速度可提高5%准确性,太快会造成喷液,液体或者气雾冲入移液枪内部,污染活塞等部件。
>8. 排液及吹液
正确分液可提高1%准确性,先将活塞按至第一档排液,略作停顿后按至第二档进行吹液。
>9. 手温
移液枪不宜长时间握在手里,不用时最好将其挂在支架上或者挂在手上晾一下。
移液器精准度及错误分析
01 |
影响移液枪精度因素 |
(1)温度:室温低时,手温较高,使得空气膨胀,吸入冷溶液时往往发生误差
(2)气密性:枪头和枪体的结合部,以及枪内柱体之间的长期磨损,造成误差
(3)吸速:容易造成枪头内气泡产生,而且会污染枪头
(4)试剂的挥发:吸挥发性高的试剂时,蒸气进入枪头,内压增高,因此漏液。
02 |
错误操作及分析 |
(1)错误:装配枪头时用移液枪反复撞击枪头以上紧
正确:插入枪头,左右轻转旋转上紧枪头
分析:撞击会造成移液枪内部齿轮组合的松动,长期操作会对移液枪的精确性造成影响。
正确:选用与移液枪匹配的,有质量保证的枪头
分析:枪头的不匹配,主要表现为对气密性的影响。会直接影响移液枪的精确性,通常会移液操作会小于设定量。
正确:垂直吸液
分析:倾斜的状态会造成气压面的改变。会对移液精度造成影响。
正确:将移液枪垂直挂在移液枪支架上
分析:枪头内含有未打出液体,移液枪平放之后液体有可能会流到移液枪体内部,这会对移液枪内部组件造成影响,严重的回造成损坏,较差污染等情况的发生。
正确:不建议用普通移液枪做强挥发型液体转移
分析:如果一定要移取强挥发性的液体,应该在移液结束后立刻拆开移液枪,让蒸汽挥发。建议使用外置活塞式移液枪。
以上只是基本操作,对于特殊移液及维护知识,我们下期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