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学生,如果不改变方法,数学很难学好
对于数学,如果你:1、只会模仿者做题;2、思考时,总是丢三落四、漏洞很多;3、不会做的题目总是不会做;4、会做的题目,也有时就不会做了,尤其是考试紧张时;5、灵活题目很少能做出来;6、同一题型,题目稍微变化下就不会做了。7、“用直觉解题”的能力很差。等等。
如果你有上面说的这些中的三个以上,你基本就属于“思维支脚粗大”类了。
对于绝大多数“思维支脚”粗大者,若不能改变学习方法,那么,无论数学多么用功,往往只能考100分以下(按满分150分);另外,你去“名校”、找名师,或许表面上会有提高,但最终的大考试时,你还是不会有多大的提高。
“预习、听课、做作业、答疑、复习、考试”的教学和学习的模式,主要就是建立粗大的“思维支脚”的过程。
这种模式,既狭隘又僵化,导致学生必然出现两种情况,要么根本不能建立起有效的“思维支脚”,要么就是积累了粗大的“思维支脚
前者的表现就是有些学生觉得数学太难学了,甚至怎么学也不能入门,怎么也学不会。后者就是越学习越觉得数学难学,而且碰到难题和灵活题,就没办法了。
建立细小的“思维支脚”
学好数学,轻松学好数学,数学越学越轻松,其中一个方法,就是从一开始,就要先建立细小的“思维支脚”,而不是建立粗大的“思维支脚”。要建立细小的“思维支脚”,就要遵循以下的几个原则:
一)先理解再记忆
二)不理解就不记忆
三)理解不透彻绝不狠记硬背
四)“看”的永远比“做”的多。
从参考书的角度,可以广泛的、多角度的看书,例如看数学史类书、数学家专家书、数学科普书、数学运用于日常生活书、数学运用于物理等课程书,等等。你看到书的范围越广,你理解的难度越低。
从学习阶段的角度,就要根据自己的学习阶段,确定学习的内容。你的数学水平就是小学3年级,那么,无论你现在读初中、高中还是在考研,你就必须从小学3年级开始学习。
从“看懂听懂率”的角度,一般的,任何数学课程、习题集合参考书,只有超过80%以上的看懂率,你才读之。
通过“看题”,细化“思维支脚”
如果你长期形成了大量的粗大的“思维支脚”,而且“思维支脚”越来越粗大,那么,你必须用某些方法来对已有的“思维支脚”进行处理了。最有效的处理方法之一,就是进行“细化”。
而“看题”,就是“细化思维支脚”中的一个好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大量的看自己会做的题目的解题过程,而且要越看越快。记住,只看自己会做的题目,如果题目看了几遍还不会,就不要看了。看题的量要大,一般的,每天要看300道题目以上,每个小时50道题目以上。看题过程中,碰到不懂的,稍微思考下,如果几秒钟后还想不明白,就赶紧看下一道题目。
通过“看题”,重塑“思维支脚”
对于数学的“思维支脚”过于粗大者,甚至形成了好多“知识误痕”(请看《辛雷学习方法》)或者“思维偏差”者,可通过“看题”,重塑“思维支脚”,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你只看“一题多解”类题目的解题过程。对了,只看“一题多解”的。其次,在看某道题的详细解题过程之前,你最好用几秒钟想一下这道题目该怎么做。
对于数学,核心要解决的就是解题思路。因此,对于解题思路出现“思维偏差”大的学生,可以专门看“一题多解”类参考书,而且选一道题目解法多的参考书,比如一道题目有5种、10种,甚至几十种解法的参考书。在看题时,只看总体的、大致的解题思路。采用这种方法,一个小时必须看完20道到100道题目不等(学习基础越好的,当然看题速度要越快)。
通过“狠练”、“形成套路”等方法,固化“思维支脚”
固化“思维支脚”的前提,是要“细化”。当你的“思维支脚”足够细小了,你就可以进行“固化”了。
“自己出题”、“自己出综合性极大题”等使用过程中,固化“思维支脚”
在“自己出题”、“自己出综合性极大题”的过程中,有时你碰到必须用的基本的解题技巧和知识点时,如果这个解题技巧和知识点你尚未精准的掌握,你就必须进行练习和记忆,这就是对必要的基本的解题技巧和知识点的“固化思维支脚”。主要,一般的,在“自己出题”、“自己出综合性极大题”的过程中,为了确保速度,你只需对基本的解题技巧和知识点中的“拦路虎”类,进行固化。当然,如果你时间充裕,可以多固化一些。
切莫伤害“直觉类”思维支脚
对于某道数学题目,你能“不假思索”的很快做出来的、或者不需思考能用“直觉”做出来的,都可以归入“直觉类”思维支脚题目类。
对于此类题目,一旦碰到,除非大的考试时,否则,你就不要再碰之:不看、不想、不做之。
对于数学,能够“不假思索”或“直觉”做出来的题目,还做之,那是极端愚蠢的事情。很多学校,跟多的是辅导班,把很多“数学天才”给扼杀了,把本来能考高分的学生弄白痴了,这是最重要原因之一。
▼更多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