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伟波:集约化养猪的疾病管理思路


集约化养猪的疾病预防,重在管理。管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预防性管理”,另一种称为“补偿性管理”(可理解为“亡羊补牢”式的管理)。“预防性管理”是猪场工作的主动追求,而“补偿性管理”是一种被动措施,可能是在猪场发生问题后采取的“救火性”措施(比如“拔牙”)。


一、预防性管理,提高猪的健康度
细菌、病毒突破皮肤或黏膜,进入血液里时,复制与繁殖超出机体承受范围,动物自体的缓冲系统崩溃,平衡被打破,引发动物发生疾病或伤亡。因此,猪场预防性管理首先要做的是,提升猪只对抗大自然的能力(正常生理所产生的免疫力),微生物也需要适宜的生存条件,它们“怕高温、怕干燥、怕强酸强碱”。提供适合猪只的健康生活环境,才是预防性管理的方向!
用管理解决技术问题,管理是技术的载体,技术是管理的方向。任何环境都会存在环境性疾病,如“生存环境病”,原因是:饲料配方不均衡、功能性原料缺乏、霉菌毒素超标等,造成动物生理功能下降或丧失。目前,环境疾病(猪只因生活环境造成的疾病)靠疫苗预防,而“富贵病”(没有根据猪群情况,设计出来不合格饲料引起的疾病)被某些“专家”、商人当作赚钱的门道。要解决这些问题,要提高猪的健康度,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用管理解决猪只疾病问题。
二、重视“养”在预防性管理中的作用
“养”是预防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前段日子,与动物营养专家王爱勇老师探讨我国猪病,他认为其中百分之九十都是饲料引起的。之前笔者曾发表过一篇文章《凡病不治疗》,如果猪群不达到最低生存健康标准,生产成绩能好吗?稍有风吹草动,非洲猪瘟病毒进场太正常了!劣质的原料、脏乱的环境、密集有限的生存空间,无限制地压榨猪只性能,缺乏最基本的动物福利,我们的猪能不出问题吗?未来养猪技术的发展方向,应该根据猪场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的动物福利标准,全方位地推进动物福利措施。

三、非洲猪瘟防控中的独特发现
四、总结
专家点评



往期回顾
【2】余旭平:非洲猪瘟可防可控,生物安全:让非洲猪瘟病毒遇不到猪
【1】郭廷俊:养猪实战派:巧妙解决冬季北方猪场保温与通风矛盾!
【3】仇华吉:格局决定结局、态度决定高度——猪场如何打赢抗非战争?
【7】李金龙:十六字箴言 论非洲猪瘟防控策略之精准清除方案成败
【10】吴荣杰:非洲猪瘟凭眼观超早期识别与预防性淘汰技术探讨
【11】曹松嵘:用消毒池替代猪舍门口的消毒盆——细节决定成败
【1】杨耀智:从技术角度看集团化养猪企业在非洲猪瘟背景下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5】王长年 赵俊娜:非瘟防控,岂容“烽火戏诸侯”?——浅谈PCR实验室环境污染的监控措施及规范化操作流程
【9】余旭平:生物安全是一种态度、一种意识、一种意志!再谈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防控
【12】王帅彪:非洲猪瘟下猪场的生存哲学——巴西净化非洲猪瘟给我们的启示
【1】赵同刚 韩春光:猪场复养失败原因浅析
【2】吴家强:非洲猪瘟监测的误区和盲点
【3】赵宝凯 耿健:非洲猪瘟定点清除的战术应用
【4】王珂:非洲猪瘟定点清除中的关键举措
【5】仇华吉:新冠肺炎阻击战对非洲猪瘟防控的镜鉴
【6】仇华吉:防非复产十大要略--尊重事实,科学施策;着眼整体,系统思维
【8】王直夫:系统思维,把握重点,精准防控非洲猪瘟
【9】吕广骅:体内外生物阻断的理论与实践 —— 以天津猪世纪种猪公司为例
【10】黄如渠:筑牢防线,多级阻断,系统防控非洲猪瘟
【12】赵和平:非洲猪瘟荧光定量PCR检测常见假阳性结果分析
【13】尚海广:非洲猪瘟防控实践与探索
【14】陈家锃:当前的非洲猪瘟检测技术亟待升级
【15】高远飞:防非“护城河”的理念与实践
【16】唐朝:从新冠肺炎到非洲猪瘟(下)——疫苗那些不得不说的事
【2】仇华吉:老虎苍蝇同时打、鬼子伪军一起防——如何应对非洲猪瘟“野疫苗毒”?
【3】张军:当前形势下非洲猪瘟防控决不能忽视场内生物安全
【4】区伟波:集约化养猪的疾病管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