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康平:心胸宽广者赢
前情
心胸宽广者赢
周康平
但凡成就霸业者,无不拥有包容的胸襟与真心接纳的情怀,求贤若渴、礼贤下士,视才俊为立国之希望,待豪杰为行走天下之手足。一个帝王若能如此开明,天下英雄莫不服之,人才齐聚,戮力同心,国之大业,岂有不成之理?
笑李飞叨的新历史小说《新李悝变法:破晓》所讲述的魏文侯的故事,便是战国时期明君招贤纳才安国兴邦的经典案例。作者以轻松不失幽默的语言,将历史重要一幕浓缩于魏文侯的王宫:子夏,魏文侯的老师,借马夫饲养的两匹御马遭老虎咬死为例,向魏文侯阐明了一个更深刻的道理:御马之死,可以看做一种大难临头的警示,如不及时自救,魏国早晚会成为其中一匹被老虎吃掉的御马。恍然大悟的魏文侯深知其害,求助于师。子夏的学生李悝便顺理成章地迈进了魏文侯的大堂,后成宰相。
李悝何许人也?子夏最得意的高徒,自然不是浪得虚名之人,他变法的思想正切中了魏国的时弊,也正是魏文侯自救的唯一生机。魏文侯明了,国贫民穷与军力不振的魏国,如不自我拯救,迟早会成为周围列国的盘中餐。深谙弱肉强食法则的魏文侯,怎能不忧心忡忡?他好歹也是一方诸侯,岂能束手待毙!但是,光有雄心壮志又如何?需有才干出众与能力超群之人相佐才行。否则,即便自己天生雄才大略,称霸诸侯的抱负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没有贤人相助,他的天下梦也不过是黄梁梦。
得能人者得天下的案例多不胜数。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文不及张良与萧何,武不及樊哙与韩信,却能凭借他们过人的谋略与胆识,打败了实力强大的项羽,逼其自刎于乌江;三国时的刘备,更是文不如诸葛亮,武不及关羽张飞,却靠着他们的运筹帷幄和征战杀伐,终成帝业……这些都是彪炳史册的辉煌案例。而慧眼识人的魏文侯与这些威名赫赫的后人相比,其胸襟与才智有过之无不及。在当时严峻的国际大环境之下,魏文侯所做出的果断选择,从一个侧面充分体现了他豁达的气度和超人的眼光。换了其他平庸的帝王,他即便能看清自己国家面临的生存危机,又能做到像魏文侯那样广纳谏言,把素不相识的李悝视为座上宾么?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夹缝中求生存的魏文侯自知其理。
从晋国分离出来的魏国,运气太背,不如与之同分于晋的韩国和赵国。积贫积弱的魏国,经济水平远不如韩国,军事实力更是无法同赵国抗衡。南面的楚国、东面的齐国、西面的秦国这些诸侯之国,对魏国也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前后左右,强敌环伺,谁都有咬上自己一口的野心,怎能不让魏文侯提心吊胆?
在那一言不和便武力向相的强权时代,一个国家想要生存和兴旺,军事实力无疑是重要的资本,而军事实力又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经济落后的国家,何来军事的强大?魏文侯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从善如流,听从老师子夏的推荐,拜同门师兄、无业人员李悝为相,力挺其打破旧日体制下的坛坛罐罐,励精图治,废除世袭特权,推行法制,制定《法经》,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依法治国,将官员的晋级升迁和军人的奖励提拔,置于立国之本的《法经》之下。哪怕是一介布衣,也能凭本事与能力当官,凭军事才干拜将。同时积极鼓励农民拓荒生产,允许土地私有买卖……这一系列变革方案的有效实施,使魏国摆脱了困境,走向富强。魏文侯在位的50年里,雄霸天下,称雄于诸侯,心愿尽了。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既有阴暗沉重的一面,也有光亮照人的一面。《破晓》一文,意在向世人宣扬魏文侯的英明,他审时度势,敢于放下帝王架子,知人擅用,视人才为宝,从而避免使魏国成为被老虎吃掉的那匹看似必死无疑的御马。由此可见,哪怕身处危险之境,只要擅于发现身边的人才,以其之长补己之短,山穷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生机便无处不在。
刊发于2021.3.19《劳动时报》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