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一个孤独的老男孩 2024-08-07 00:45:38 这周的经济学课上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假如你穿越回古代,成为当时的皇帝。你出台哪些政策,可以最有效的增加人民的财富,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有人说鼓励对外贸易,有人说发展科技提高生产力,有人说直接给人民发钱。一个女生说:减税。这个答案,让我想起了两千年前一个孤独的老男孩:老子。哲学家老子的经济思想很简单,概括起来就三板斧:低税收、无为、愚民。01低税收老子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资源是稀缺的,统治者拿走的财富越多,留给人民的就越少。拿走的这部分,称之为税。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没有人喜欢自己的钱财被拿走。所以,古代朝廷收税的方式,常常是粗暴的,掠夺式的。老子形容无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严格残酷”(无德司彻)。苛政猛于虎,高税收不仅降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败坏社会道德。国富民穷,盗贼四起。在低税收这一点上,道家和儒家的观念是一致的。孔子也主张“敛从其薄”(少收点税)。减轻税收,把财富留给百姓。民间就有了更多的资本,创新创业就可以有更多的投入,经济就可以发展;遇到天灾人祸,没有被朝廷拿走的那一点财富,也可以帮助人们度过难关,而不用鬻儿卖女,甚至揭竿而起。西方的保守派也秉持同样观念,里根总统当年就强调:“高税负造成了我们目前的经济困境,继续下去的话,无益于解决强加在美国人民身上的苦难、焦虑和失望。”这句话,是老子思想的现代版。02无为怎么才能降低税收呢?答案是无为,也就是统治者少折腾。如果朝廷动不动就要搞各种大工程,比如修建阿房宫、大运河、颐和园;或者要开疆扩土,征服四方。那么,降低税收就是不可能的。就像人们所调侃的:减税不减支,等于骗白痴。朝廷不减少支出,不减少”作为“,怎么可能减税?当然,“无为”不仅是为了减少朝廷开支,降低税收。更重要的意思的不要干扰人民的生活,不要用多如牛毛的律法管制他们,不要老折腾他们,把他们当棋子一样使唤。老子说,“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法物滋彰,盗贼多有。”管制越多,律法越严苛,老百姓就越贫穷,犯罪分子就越多。“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百姓难以治理,是因为统治者太喜欢折腾。“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统治者不要生事,不要折腾,老百姓自然会富起来。“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取得天下要常常不多事不扰民,如果妄为滋扰,就不配取得天下。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难理解,他本人也认为这套理论非常简单:“吾言甚易知,甚易行。”我的理论很简单,很容易践行。人类历史上的大多数苦难都来自统治者的折腾,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秦始皇广征徭役,王莽没收土地,隋炀帝搞各种大工程,唐玄宗发动战争,罗斯福没收黄金,尼克松取消金本位。更不要说无尽的掠夺、奴役与战争。实行老子的这套政治理论,确实不需要雄才大略,而是需要统治者节制的自己的欲望,克制自己动辄想建功立业搞“大事情”的野心。“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圣弃智,民利百倍。”统治者放弃自己的雄才大略,百姓就会有百倍收益。西汉初年的统治者信奉黄老之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结果实现了文景之治;里根和撒切尔夫人降低税收,减少管制,带来了经济的空前繁荣。这些都是老子“无为”思想的验证。经济学家罗斯巴德在他撰写的经济思想史中给予了老子极高的评价:“对老子来说,他形成了这样一种观点,单个人及其幸福是社会的关键所在。如果社会制度束缚了个人的繁荣和他的幸福,那么这些制度应该被削减甚至完全废除。对于作为个人主义者的老子来说,一个“拥有法律和规则多如牛毛”的朝廷,将是对个人的邪恶的压迫者。总之,公权力必须被限制在所可能有的最小规模。“无为”成为老子的口号,因为只有统治者无为才能允许单个人兴旺发展并获得幸福。他宣称,任何政治干预,都是反生产的,从而将导致混乱和动荡。作为第一个认识到政治干预的系统后果的经济学家,老子在援引人类的共同经验之后,得出了他的富有洞察力的结论:“在人为的禁忌与限制越多的地方,人民越贫困……在法律和规则越被赋予重要性的地方,盗贼与抢劫犯越多。”罗斯巴德在读《道德经》的时候,大概很有共鸣。和老子一样,他也认为真理(道)是客观存在的,是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兴衰的。不过,真理在罗斯巴德这里,清晰的表现为经济学规律和伦理学知识。03孤独的老男孩“无为”理论的最大困难在于,统治者很难清心寡欲。清心寡欲,还追求权力干什么?还要统治者干什么?要知道,老子写《道德经》时,按照《史记》的记载,已经是一个老人;西汉文景时代深度参与政治、推行黄老之术的窦太后,也是一个老人。一般来说,老人的欲望,是比较少的,也不那么旺盛。窦太后这样的老年妇女,也不会追求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但汉武帝、拿破仑这样的年轻人,你能指望他们清心寡欲无为而治吗?无为难,有为易。“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统治者们要么利用权力追求财富地位,要么追求建功立业,结果就是给世界带来无穷无尽的争斗、战争与苦难。“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面对这种情况,老子也没有办法。孔子说自己如丧家之犬,老子则形容自己如一个不合群的乡下人。哲学在政治面前,理想在暴力面前,往往是很无奈的。“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漂兮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众人兴高采烈,就像去赴丰盛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只有我淡泊宁静,没有萌发欲望的兆头,如同婴儿还不会发出笑声,疲累懒散的样子,似无所归宿。众人都有余财,唯独我时常匮乏。我真是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啊!俗人都光辉自炫,唯独我昏昏沉沉;俗人都明明白白,唯独我好像浑浑噩噩。就像那茫无涯际的大海,漂泊而无处停留。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领,唯独我像一个愚昧而笨拙的乡下人。这是一幅老子的自画像,别人在热热闹闹的开Party,而他,像一个不合群的、落落寡欢的老男孩。04愚民人类的各种争斗大多是对稀缺资源的争夺。“利”字旁边一把刀,这种争夺,常常带来残暴、破坏甚至毁灭。任何哲学都要处理这一难题,最常见的一个答案就算让人们减少甚至消灭自己的欲望。存天理,灭人欲。佛教让人们放下贪欲,儒家让人们克己复礼,老子的思想和这些差不多,他注意到各种新鲜事物会激发人们的欲望,所以强调返璞归真和愚民思想。“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为什么要愚民?为蠢人欲望少,也没有什么知识和心机去尔虞我诈你争我夺,社会就比较平静。况且,老百姓知识多了,想法多了,就容易不满足,就容易有纷争,就不好管理。为了减少人们的欲望,老子还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知识增长的反对者:“人多伎巧,奇物滋起”。“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苹果手机太炫酷了,买不到的人焦虑怨恨,买到的人还想要更新更好的,社会弥漫着一股贪婪焦虑的风气。老子给出的解决办法是:最好大家都很蠢,没有知识,没有技术,根本发明不出来苹果手机,生活多平静美好。“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小国寡民,有好的工具也不用,有车船也不用乘坐,最好回归到走路,回归到结绳记事的古老年代,吃什么都觉得甘美,穿什么都觉得好看,住什么都觉得安逸,对传统风俗毫无挑剔,心满意足。这是老子梦想的黄金世界,但它肯定不是大多数人所追求的。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并不是返璞归真就可以解决问题;也不是拒绝新的知识、技术和商品,避开外界的刺激,就可以清心寡欲,让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原始社会里也充斥着残忍与杀戮,这是匮乏历史和考古知识的古代哲学家所不知道的,所以他们才一味提倡返璞归真;淳朴的底层人民也会互相欺骗、掠夺和互相伤害,这是像老子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们所陌生的。他们误把美梦当成了答案。05不要瞎学老子老子的话主要是说给大大小小的统治者们听的,大到王侯将相,小到基层干部。讲述的是政治经济学原理,以及为官之道,而不是普通人生活指南。“不敢为天下先”,“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夫唯不争,故无忧”。这些都是官僚阶层的生存智慧。你敢为天下先,领导还没发言,你抢先发言了;你喜欢争权夺利,暗中举报同事,背后捅刀子。这些政治行为,都有极大风险。作为一个老年人,一个风险厌恶者,老子反对“争”可能有三个考量:一是政治领域的竞争风险极大,弄不好会杀身灭族;二是政治领域的竞争手段往往不符合道德标准,不合乎“道”;三是政治领域的竞争往往会给无辜者带来深重的苦难,让世道变得更坏。所以老子才强烈的反对竞争。当然,这也源于他对低欲望社会的向往。但是今天的普通人大多在市场经济中生活工作,你当然要去积极竞争,要敢为天下先,要有所作为,要去满足自己那些正当合理的需求,而不是把老子讲的那一套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你是普通人,又不要成圣或者修行。老子反对战争,强调“无为”和“低税收”的这些政治经济学理论,当然是人类思想宝库中的精华,甚至可以称之为真理。但并不是他的每一句话都绝对正确,都是宇宙真理,都像许多专家学者所吹捧的那样玄乎其玄,甚至可以用来指导你的家庭教育、个人投资、社交应酬、企业经营、心灵成长等所有方面。《道德经》里还涉及了很多科学问题,比如关于宇宙,地球,万物起源,语言和科学的关系,地球最初的形态,人体的奥妙,天道……这些问题,其实老子自己是根本没有搞明白的,而且错谬百出。比如说,《道德经》第一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关于宇宙和科学的这些思考,混乱错谬,对今天的我们而言,毫无价值。再比如第四节讲万物起源:“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第六节:“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第七节:“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这些认知肯定比不上今天的一个中学生。当然,这不是老子的问题。老子又没有天文望远镜,没有一整套科学研究的方法。他的错误情有可原,不应该嘲笑他。但遗憾的是,今天很多解读老子的文化学者,因为科学常识的匮乏,也没有搞明白这些问题,甚至不愿意谷歌一下正确的知识,却在那里一本正经的宣扬老子的这些理论多么伟大高深和正确,多么有益于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以己之昏昏,使人昭昭。无限的拔高和吹捧古人,不是科学的研究态度,而是一种恶劣的风气。老子的“道”,不是你的“道”。 参考书目: 01.老子《道德经》 02.司马迁《史记》 03.韩鹏杰《道德经说什么》 04.鲍鹏山《风流去》 05.罗斯巴德《亚当·斯密以前的经济思想:奥地利学派视角下的经济思想史》 相关文章:孔子的理想国 赞 (0) 相关推荐 道德经第三章——圣人之治 老子第三章,是一张赤裸裸的写给统治者的治人之术,愚人之术,看着让人不爽,但细细思来,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呢? 先贴下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 ... 62 | 道家的三个法宝在线收听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道家的三个法宝. 我们如果学习道家的思想,当然要知道他的法宝是什么.说到这个法宝,最主要是指老子虚拟一个圣人,他是悟道的统治者.既然是统治者,当然是 ... 老子思想中的“朴”之道如此微小柔弱,为何还要守“朴”? 老子的思想主张自然无为,儒家的思想主张礼制王道,虽然道家与儒家的思想主张各有不同,但在不以武力统治天下上,却是非常一致的. 孔子说:"以德治国",讲究德行天下."孟子说: ...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 这一章节是老子对 统治者所说的,对有道无道的看法,再次重申知足常足. 先贴下原文: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天下有道,战马耕作, ... 深度(输出式)阅读:孩子们读《老子》心得||读书课堂 致 谢 感谢大朋友们的支持, 感谢小朋友们的坚持, 我们用一年的时间读完了<老子>. 左爸爸说:细火慢炖得真味,日月雕琢成风雅. 希望往后,孩子们时常咀嚼,时常回味,成就她们丰盈的人生 ...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古之为道者 这一章节,老子明晃晃的提出"将以愚之"的话语,即教统治者愚民之术,即便有人辩称这不是愚民的意思,我依旧将这当成愚民. 先贴下原文: 古之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 ...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 老子在这一章节,继续很明显的为统治者出谋划策,即以无事取天下,即无为. 先贴下原文: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天下多忌讳,而民弥叛: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知而奇物滋起:法令 ... 细读《道德经》第十六章,懂得“没身不殆”的道理就是人生赢家 [细读<道德经>系列之第十六章] 本章的中心思想是讲"没身不殆"的道理,强调凡事没有自身利益优先的人,没有危险.当然,我们要一直清楚明白<道德经>的定位,是 ... 道德经名句起名:10个气质高贵的男孩名,真的很适合你 姓名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更是一个招牌,一种象征,一个有着巨大能量的集合体.在人与人的交往当中,我们无法一次就彻底地了解一个人,但是通过第一印象,我们还是会做出一定的判断,或热情.或沉稳.或真诚.或虚伪. ... 读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五章 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 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 故,以知知邦,邦之贼也: 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 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 恒知稽式,此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