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古诗里的化学方程式,文学和化学的结合也是如此完美!

提到古诗词,你能想到与化学知识相关吗

古人优雅的诗句中竟包含着现代科学!

是不是科学无时无处不在?

这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忆王孙·夏词

宋·李重元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沉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

释义

词中描述了夏季的雨后,惬意享受晌午的时光。雨后的荷花散发出满院的香味,令人心旷神怡。由于荷花中的香味物质分子在自由运动所以满园的清香,这是“分子运动”现象;其次,句中“过雨”两个字也十分关键,雷雨过后会感觉空气格外的清新!

原因:

其一是雨水冲刷了空气中的尘土,为空气做了一次“净化”;其二是在雷电的作用下,空气中少量的氧气在电击下生成了臭氧,而臭氧就是令我们感到雨后空气清新的源头。

臭氧小知识  

臭氧在常温下,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主要分布在10km~50km高度的平流层大气中。高浓度的臭氧是真的很臭,并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因此也经常被做消毒、杀菌、漂白之用。而低浓度的臭氧不仅不臭,相反还带有一丝青草的清新。而雷雨过后,空气中会弥漫着少量的臭氧,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在雨后的户外感到空气格外好的原因了。

客从

唐·杜甫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

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释义:

从南方来的客人送给诗人一颗珍珠,珍珠上好像有花纹字迹,诗人珍藏在箱中。过了好久,开箱寻看,珍珠不翼而飞,只剩下一些红色液体,令其迷惑不解。

原因:

珍珠贝的外套膜中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分泌物凝积而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有少量的有机质。碳酸钙难溶于水,在酸性条件下能转变为酸式盐而溶解。杜甫居室漏雨潮湿,遇到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珍珠发生了化学反应变成了红色液体。

化学方程式:

CaCO₃+ CO₂+ H₂O =Ca(HCO₃)₂

【CaCO₃(碳酸钙)、CO₂(二氧化碳)】

咏石灰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释义:

诗中不但展现了于谦清白一生的真实写照,还精辟地阐述了生石灰的生产过程。

“千锤万凿出深山”——表明了原料来源。

“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质地坚硬,经过千锤万凿将石灰石敲碎,然后在石灰窑里烧制成白色的生石灰

化学方程式:CaCO₃(s)=CaO(s)+CO₂(g)

【(s)固体、(g)气体】

“粉身碎骨浑不怕”——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白色的熟石灰

化学方程式:CaO+H₂O=Ca(OH)₂

【CaO(氧化钙)】

“要留清白在人间”——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

化学方程式:Ca(OH)₂+CO₂=CaCO₃↓+H₂O

【H₂O(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