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靠网上推荐好物,赚了3亿佣金

星主老胡,淘客公园创始人,淘宝联盟「十大优质合作伙伴」。
 12 年前挖掘出 
 淘宝客行业潜力 

12 年前老胡发现,网购是未来趋势,一款产品想在网上卖出更多,找到愿意推广的人,就有机会。
比如,你和店家谈好,带来一笔产品成交,分多少钱。
那么推广者有了明确的收益,将吸引人们做产品推广,店家卖出货,也能赚到钱。
也就是后来的——淘宝客。
淘宝客,帮助了店家获得更多消费者。
那消费者,通过淘宝客链接下单,没有任何好处吗?
通过淘宝客分享链接下单的消费者,也能获得现金奖励——返利。
老胡最早参与过「返利网」的创建,并担任其商务副总裁。
返利网是电商导购特卖平台,专注返利 10 年,拥有超 1 亿用户。3 月刚刚通过证监会审批,即将登陆 A 股上市。合作伙伴包括天猫、淘宝、京东、亚马逊等 400 多家电商网站,及 20000 多家知名品牌店铺。
2011 年从返利网离职后,又创建了淘宝返利平台「返利邦」,并在2015 年以数千万元价格,将其出售给国内某知名移动互联网营销公司。
接着,老胡又创建了知名导购 App「好省」,目前是国内社交淘客导购前三的 App。
老胡是优秀的「淘宝客」创业者,更是优秀的自媒体人。
他的公众号「老胡地盘」是国内淘宝客从业者学习的主要渠道。
2020 年,老胡所写文章《 10800 字深度解读淘宝客这个赚钱的神秘行业》完整描绘出淘宝客商业模式和发展史,全网阅读超过 30 万次。
老胡通过「淘宝客」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 1000 万和第一个 3 亿。
下面是他的分享,enjoy:)
 大学读了一年后离校 
 2004 年去北京创业

星主老胡:很多人都喊我老胡,从 2009 年大家都这样称呼了。
平时见到比我年纪大的朋友,都会问,你这么年轻,为什么叫老胡?
其实互联网圈子大家都这么称呼,以前互联网网公司要不叫 Tony 、 Lisa、Amy 这种英文名,要不就是模仿阿里的花名制度。
而我以上两种都没用,选择了「老胡」这个代称。
这样可以跟我的姓进行绑定,叫起来也比较亲切不陌生。
你们看 360 的董事长周鸿祎,大家不也都喊他老周么;阿芙精油的董事长雕爷,很多人也喊他老雕哇,哈哈哈。

△ 创业时的老胡

好,言归正传。
2003 年刚进大学,我在学校学的是计算机美术设计专业,上了 1 年就肄业出来上班了。
为什么?
因为那时候在学校里,大家都在打游戏,混毕业证,我不忍心花着父母的血汗钱在学校里混日子。
另外,比尔·盖茨也是大学没上完就出来创业了,就想着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出来创出一片天地?
就这样,我和几个同学在 2004 年 9 月份一起踏上了北漂的旅程。
 2004 年
 人生逢贵人:马云
北漂的几个月,我最大的收获来自很意外的一件事。
有天晚上,我没事在公司的电脑上浏览新闻,突然看到 2004 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
其中有位叫马云的人,发表获奖感言。我看完后获得了很大的信心,热血沸腾,久久不能入睡。
我至今都记得马云说的话:
我如果能够成功,世上 90% 的年轻人都能成功。
男人的长相和他的才华往往成反比。
五年十年后阿里巴巴可以影响中国经济。
蚂蚁雄兵可以战胜大象等诸多金句。
当晚,我把马云的演讲文章全都搜集出来,发到邮箱长久保存,以方便未来在人生低谷的时候,拿出来看看看,激励自己。
当时,我甚至很想写一封信给阿里巴巴的人事部门,迫切希望加入阿里这个组织。
但我自觉资历太浅,他们不要我,就迟迟没有动笔,以至于到今天都是一种人生遗憾。
 2009 年第 1 次创业 
 拿下千万美金融资 
很多年来,我一直在想,到底多少钱才能算人生的第一桶金?
如果以几十万起步计算的话,那我的第一桶金来自上班的收入。
2009 年初,经过朋友介绍,我认识了「返利网」的创始人 Gary 。
那时候,返利网刚起步没多久,员工人数才 6 个人。
Gary 第一次向我介绍「返利」的商业模式时,我眼前一亮,心里一直感叹:太牛逼了,原来电商 CPS 广告还可以这么玩——
通过给用户发放返利,既提升用户的留存和黏性,复利效益还非常明显。
而复利这个玩意,爱因斯坦说过: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于是,我很愉快地答应了 Gary 的创业邀约,加盟了当时还很弱小的返利网,负责它的商业变现。
那时候,返利网的收入非常单薄,主要做 B2C 电商的返利(当时淘宝返利还没出现)。
比如:引导一名用户在某电商平台下单一件商品后,就有 10 元的佣金,我们把其中的 8 元作为返利,返给用户,自己留下剩余的 2 元作为利润。
所以,每月扣除各项成本费用,返利网几乎没什么太多的利润,公司规模很难扩大,市场推广也很难通过砸钱扩张。
△ 星主老胡
我加入后就开始着手改变收入结构——取消成果网、亿起发、领克特等平台接入的推广模式,逐步改为和各大 B2C 电商平台直接对接。
别小看这一点点调整,它直接影响了返利网后续的发展和竞争力。
投资回报率(ROI)的营销服务,可以向商家保证投入成本和获得利润的比例为 1:3。
恰逢 2009-2011 年,独立电商都在烧钱抢用户的大战阶段,这样使得我们每月仅 ROI 营销就有近百万的利润收入。
这次调整,我们彻底扭转了各种不利因素,提升了收入,加强了自身的竞争力。
公司有钱后开始扩张招人,从不到 10 人的小团队做到了上百人的大团队,并在 2011 年,拿到了启明创投和迪士尼旗下思伟投资的千万美金 A 轮融资。
几年过后,返利网的估值逐步达到了独角兽的 10 亿美金。
而在这期间,我也通过努力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几十万的收入。

 2011 年第 2 次创业 
 公司年入千万 
早在返利网完成 A 轮融资时,我就提出离职,出来独立创业。
2011 年中旬,我看到淘宝开放了各种各样的接口,察觉到做淘宝返利的可能性。
试想一下:返利网只做 B2C 电商平台的返利,每年收入就能达到数千万。
而占据中国电商市场 80% 的淘宝,如果我们做它的返利,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金矿。
离职时,我没有从原公司带走任何一个人,只带着朋友的几十万投资款就离开了。
我各招了一名技术人员和客服人员,便开始了新的创业征程——做一家专注淘宝返利的网站。
我们借助微博营销,以低成本快速积累了数百万用户,当亏损到  15 万元时,就实现了盈利。
只用了 1 年时间,我们就实现了几千万的营收额,净利润也有几百万。
 2013 年个人收入 
 过 100 万定居上海 
那时候和别人聊天,我都不好意思说,我们公司赚钱了。
为什么?
因为在那个年代,大多数人认为创业基本都是不在乎亏本,努力做规模。
像我们这样在赚现金的公司,显得有些短视和思想落后。
这让当时的我认为,真正的创业应该是:砸钱搞规模,然后拿下 A 轮、B 轮、C 轮融资,最后冲刺 IPO 上市才是「正途」。
但为什么我仍选择赚现金流为主呢?

△ 点击图片和老胡一对一沟通
因为我经历过 2010-2011 年中国 B2C 电商的疯狂。
很多创业公司几个亿投下去,却什么都没拿到,只剩下一些办公家具和电脑服务器。
所以,每当想到「烧钱做规模」的时候,那些已死去的公司就会不断在我耳边敲响警钟。
另外,我始终记得创业前《 MBA 教不了的创富课》里特别提及的一句话:
创业当中的现金流是第一位。
我也时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扪心自问:我创业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除了为用户提供价值,首先应该是让公司赚到钱、员工赚到钱,养活团队;其次是让创始人和股东获得回报。
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去做融资、做规模可能更好点。
这么一想,我做了当年看起来有些愚蠢,今天看来却正确的决定:努力赚现金。
2013 年,我们公司进行了首次分红,而我获得了人生意义上的第一个 100 万。
我也有了一定经济能力,在上海买了房子和车子,让家人们过上了较好的生活。
 2015 年出售公司 
 年入 1000 万 
后续几年,公司基本都是盈利经营,每年都有分红,但在扩大规模上却困难重重。
2013 年,我已经察觉淘宝开始对返利网站,做各种各样的限制。
每次淘宝政策一改动,就会降低我们的用户体验,导致我们的收入减半。
当我们好不容易恢复到原来的营业额,政策一改动,收入又下降 50% 。
反反复复,让我们觉得头上始终悬着一把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砍下来,没有一点儿安全感。
我们也尝试边赚钱,边做新项目来破局。
但我们没有足够的勇气把资金全投进去,加上项目多次创新孵化无果,渐渐失去了做大做强的信心。
2015 年底,我把公司卖给了一家做移动营销的公司。
这次交易的收入加上前几年的积蓄,让我的总资产达到了千万级别。
同时也给我的投资人带来了可观的回报——少则翻了 5 倍,多则翻了几十倍。
现在回看这一路创业经历,可以说一半靠积累,一半靠运气。
虽然其中遇到众多坎坷,但都顺利渡过,我还收获了人生的第一个 100 万和 1000 万。
△ 2017 年在日本旅游的老胡
 2019 年写出爆文 
 成为淘宝客行业之星 
2019 年底,我在公众号「老胡地盘」发表了一篇文章——《 10800 字深度解析淘宝客这个赚钱的神秘行业》。
它让行业内很多朋友认识了我,也让大众了解了「淘宝客」这个群体。
一年内,我的公众号读者从 0 增长到 4.7 万,微信好友也累计到 1 万多人。
现在,每天都有上百人向我咨询「淘宝客」的问题,比如:
淘客小白怎么入行?
怎么解读官方政策对行业的影响?
我有没有行业资源可以提供?等等。
不久我发现,同一个问题,平均每天有上百个人提问,但我并没有时间一一回复,也没办法把行业内容沉淀下来。
既然有那么多人对「淘宝客」的赚钱模式感兴趣,为什么我不建立一个社群,帮助大家更好地链接和交流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