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少年班的成就看中医教育

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名声在外,可很少人知道,山东中医药大学也成办过少年班,专攻中医。更重要的是,这些少年班的中医都成就斐然,成为各个医院的带头人,它们要远比成年班的中医水平成就要大。原因在哪呢?答案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从小就加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没有了长期学西方科学所带来的思维定式。

古人学中医,都是那些成绩不好的人去学的,成绩好的都去当官去了。可就是如此,中医学起来轻车熟路,很容易上手,“秀才学医,笼中捉鸡”就是最形象的说明。而现代人学中医,都是天之骄子,成绩非常好,可他们学中医却是“十年学医,进退无门”。因为一旦有了思维定式,中医你就理解不了了,学习如同老鼠进了风箱——两头堵。

当年的少年班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停办了,但是,它在中医人才培养的探索上却走了一大步。它告诉我们,中医的基础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如果我们把中国传统文化抛弃了,中医的基础你就理解不了。古人学中医容易,就是因为他们都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中成长起来的,现代人学中医难,就是因为他们都是长期受西方科学教育,形成了大量思维定式。

张奇文是中医少年班的创建者,当时任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校长。至于创办中医少年班的念头,源于他牵头主编的一套书《名老中医之路》,上面刊载了近现代97位名老中医的治学与成才之路。他从这些名老中医的成才之路中悟出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中医学习要从少年抓起,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扭转中医后继乏人和从业人员素质下降的局面,于是决定办一个中医专业少年班。

少年班培养重点和目标主要是:“精医理”,即精通中医理论,掌握中医理论精髓和中医思维方式方法;“懂文理、哲理”,即加强古汉语和中国古代哲学、传统文化教学;“早接触临床”,采取临床带教导师制,实施专业定向培养。

第一届少年班于1985年开始招生。学员从14岁—16岁的应届初中毕业生中选拔,学制8年,预科三年,本科五年;预科阶段中,趁年轻背诵中医启蒙著作和四大经典选读,外加中医文化课;本科阶段,系统学习高等中医教育教材,临床带教,早定向跟师。

传统中医班与普通班的最大区别,就是增加传统文化课,减少西医课程,把中医西医课程比例调整为5∶1;淡化英语、计算机课程;增加实训实践和技能,采取传统师带徒形式。”实践证实,张奇文创办的少年班成功了,3届学生毕业后,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成了硕士生、博士生,成为可靠的中医事业接班人。

少年班停办10年后,该校5位教师做了一项详细调研:少年班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专业基础牢固,成绩普遍好于普通班学生;毕业后这些学生的综合业务水平、中医理论水平、外语水平、工作态度、动手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也明显强于普通班学生。参与了这项调研的郭栋说:“少年班人才培养模式,吸收了传统中医教育的成功经验,弥补了普通中医本科教育的不足,培养了一批具有独特知识和能力结构的中医人才,为中医教育改革进行了富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积极探索。”

那么少年班的好处在哪呢?

首先,中医的知识量非常大,一个优秀的中医,不仅要精通中医理论,大量中药药性,还要熟用经方,以及各种中医治疗办法。而要很好的记住这些知识,少年往往是最佳时期。张奇文这样说过:少年背书如以凿刻石,永生不忘;中年背书如以刀刻木,记忆不深;老年背书如以锥锥水,旋背旋忘。利用少年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将一些经典刻在脑子里,虽然当时可能不太理解,但经历了大量临床实践之后,往往就会融会贯通。

其次,从小就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避免长期学西方科学带来的思维定式。这样再学中医就象古人一样,“秀才学医,笼中捉鸡”,手来擒来。看看当时的课程就知道了,《〈四书〉概要》《〈周易〉概论》《考古发现与中医学》《〈说文解字〉解读》《红楼医事》等15门传统文化课程是必修课。“四部经典”自不必说,《难经》《中医文献学》等也成必修课。中医经典是中医学术和中医思维的载体,只有烂熟于心,才能领悟中医的精妙。

其三,早临床,重实践。学校在校园里专门辟出5亩地,命名“百草园”,种有中草药数百种,让学生最近了解中药知识。每个中医班都配备了学业导师、临床导师和技能导师。从第二学年开始,每周至少有两个半天到医院实践,每年两次集中见习,毕业实习延长至两年半。

中医和西医不同,西医只要死记硬背,熟练操作就可以成为一个好西医。而中医主要靠自身积累和悟性,缺乏悟性,无论你学多少中医知识都成不了大医。因此,中医教育不能够按照西医教育的模式来搞。

现代中医大学教育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医药分开,学医的只懂医,不懂药,不识药;中医治病方法单调,忽视了很多临床更有效的方法;重院校教育,不重视师承教育;重学院派,不注重民间;重理论,轻临床。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忽视了中医人才成长的规律,没根据这个规律量身定做适合的培养体系。而是迷信西方教育体系、方法、评价标准,用西医的统一标准来要求中医教育。

近几十年来,中医是一代不如一代,主要原因就是中医教育出了问题,可我们至今也没有好的办法。中医少年班的成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中医学习要从小抓起,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抓起,从临床抓起,从个性化培养抓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