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门道德
还三书院 · 经典复真
1
医门道德为何。本于易,河图洛书中仅讲一个性命,从古及今讲性命二字。三教最终围绕性命展开演教。原理和最终要达到目的是一致的,而医门中的术仅用于修行的过程中,用于纠正自我。身体的偏差,气机升降开合,脏腑经络,气化失常,以上仅是用的一个术而已。道门有内丹,中医就是外丹术,借助草木的偏性,来纠人体之偏。物物一太极,医门的道德等于医道,就是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师门将儒门内容吸收过来,结成精华,名为性理学,开篇讲心,何为心,心为真如,也就是真我,如何发现自我。发现自我没有执着,妄念,发现原本。原本为何,就是去彼取此,即朴素的,敦厚的这个我,将心志参透,当心无杂念之时,另外一个名词就叫性。不要执着于心和性,心性是一体的,有妄念就是心,无妄念时内不敝,外不拘,此刻就是性。
心如止水,像水一样静定。道德经中讲水德,水之德好比道之性。当如止水则定,修心如止水时自然静定。定后有何好处,定则心静,心静则明,如一直坚持须臾不离就可以做到常明不昧,到此时性功了,常明不昧之为性,性理学开篇请大家明了性和命。
2
性学如何去做,本源为何,它源于正,切于诚,切是指关键切要的地方。正心诚意就能通神灵,如能通神灵,医理天人合一之道,自然就会感而遂通。在此过程中如不正不诚,即违背此理,违背学医真正的原则。诸位一定要记住,为何强调一定要修心。如今日开篇就讲医理,学到的内容过三个月就会遗忘,不会真正属于您自己,只有通过自己认真地修正,静定自己,后取天下之理,医理道理,理仅此一理就是太极之理。所谓门派,由此分化而出各执一端,真正的中医是不分门派的。
做好性学功夫,贯通医理,首先正心诚意。发心,心之发称为意,意根于心,心意之微通乎于冥冥,冥冥即自然之道。君子要正心诚意是故慎其独也。独一方面指独处之时如何把持起心动念,真正的独字是独一无二,就是性,无心之时,性光会出现。真正有修为的君子,通过真心诚意可以证得明心见性。
读者可以多读《中庸》与《大学》。大学之道,何为真正的大学,就是贯通天人合一,推原河洛之数,性命的真理,推原河洛天人理,揭确阴阳——才能确定这个阴阳,后做性命功夫,揭确阴阳性命真,而中医自在其中。
君子之性,以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为本。如未修身,其余无从谈起。本立而道生,每一个人,身心未修,何谈事业家国。应物处世尊礼而节制,才可有齐家治国平天下,慢慢做下去,才可从人道进入天道。人天道功夫做好,才能进入到上一层。今天本文内容,全德合道,真正了得一之时,何事做不好呢,万事毕。道门中的六个字,“了得一,万事毕”。
在修养过程中要去格物。如何去格?格物方法自古以来有争议。从宋代朱熹将四书五经定格之后,就开讲格物,但朱熹的格物可能有不妥,真正的格物是从内在开始格,格掉自我,格掉我执,格掉内在的还有外在的呢。如何去格,是一个修的过程,功夫做到无所事事之时,心性自然会混化自如,静虚动直接,此时你会感悟自身内气机,掌握自身气机变化与天地四时相合,自会乐在其中。反之,如心中有私心,外在的一切有形世界又去执着,日日心绪不宁,心如何会与天地相合呢,要做到因物忘我,正诚乃真,正心诚意,在因物过程中,物不是理,物理物理,因物即理。而任我即欲,放纵自己,即欲。起心动念即放纵自我,要做到去欲存理,不要放纵自我,才是真正性之道。
因物而喜物,因物而悲物,应以自然之道,范仲淹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境界心性做得好,应之以自然之道够随时把持自我,其机微无杂,心机是微妙的没有杂念。有所皆掺假无为自存真,心安意怡,如有昧即妄。不以我执,不以自我的观点小我的观点去做格物功夫,格物之时不要执着自我,没有我见才能悟入真正做到格物,此为修心过程。
3
如能在此过程中修正自己,以此心态再去学习中医,学每位老师之所长,师之有错,当学徒学到师之水平方可提建议,更不可在师之背后妄议诽谤。即博采众方,要有此心态去学习中医。凡事按自然之理,格以致知,是就是,而非就非,自公忘私,无休弃也,一刻不能停止。
中医是自然之道,动关生死,是就是,不是就不是。药、方、法,不以人我见去掺杂,辨证施治,把握阴阳虚实寒热表里八纲辩证,如伤寒表症,伤寒表症的证据拿出来,是就是,如没有它就不是,伤寒表证还要结合人体的虚实,病人体质如何,体质是开型还是合型。(所谓的开型,即胖,气机起达太过,固归不及;合型气机固归太过,起达不及,这样的人很瘦。)临床上这些道理都要去贯通,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我们现在看电视,以前的太医,他们行医之时未治好之病为何,首先想到自己,怕丢脑袋。我们学习中医,如果有这个心念,终究你会害已害人。孙思邈《大医精诚》大家要多读,如辨别医理时看法准确你一定就要当仁不让,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还三书院·经典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