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君林:红色吴祥
投稿邮箱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在2020年的深秋时节,我们沿着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西行,在一个面临碧水、背倚青山的路口处,我们看到了那个刻有“红色吴祥”的石碑。石碑的后面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黄梅县大河镇吴祥村。
一进入吴祥村,我便被眼前绿色的树、黄色的果所吸引。在吴祥村,橙子树随处可见。硕大饱满的橙子沉甸甸地挂在枝头,像灯笼,金灿灿,黄澄澄。阳光从高空倾泻下来,像是给吴祥村笼罩了一层金纱。
吴祥村是一块热血浇灌的土壤,它独特的地理优势孕育出了决定中国革命进程的红色文化。村里的老人都说吴祥村是块风水宝地。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是一片开阔的平原,10华里开外就是大河铺,前有考田水库,后有大别山余脉依靠,地势险峻,站在山顶,可以俯瞰山下近景。进可攻,退可守,是历史上兵家常争之地,独特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吴祥村和吴祥人不平凡的命运。
1930年10月16日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在吴祥诞生了。在吴祥村的稻田畈里,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村里的青壮年都积极踊跃地报名。在整齐的队伍中间,有一个穿着灰色军服,头戴八角帽的小伙子格外引人注意,他叫赵正洪——是从隔壁的赵畈村赶来的,他是我县经历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后幸存的四位少将之一,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和吴祥村的浴血奋战。
在参军之前,他一直都在地主家里做长工,没日没夜地干活不说,有时还要忍受地主家无理由地克扣工钱。在听到工农红军第十五军要在吴祥建立根据地时,他高兴极了,晚上休息的时候一个人在村子里跑了一圈又一圈。临行前,他来到老母亲门前,扑腾一声,跪倒在地:“娘……”,儿子的呼喊声惊醒了沉睡的母亲,老母亲披衣下床,询问赵正洪原因。“我想去参军,可是,可是……”,赵正洪梗塞了好久,始终没有将下面的话说出来,老母亲定定地望着赵正洪,柔声问道:“孩子,是他们说的那个红军吗?”,母亲的询问让赵正洪的眼睛里有了光亮,“是,我想去投奔红军,为穷人打天下…”,老母亲沉思了好久握住赵正洪的手说道:“儿啊!你去吧,娘知道你的心思,娘也不想拦你,只求你保护好自己,早点回来!”,老母亲恳切的话语像一块块石头掷进了赵正洪的心里,虽有不舍,但抱负和责任让他义无反顾地来到了吴祥,成为革命的一份子。参军临行前母亲来送别,赵正洪站在村口说道:“娘,恕儿不孝!等革命成功了,穷人翻身了,再报答养育恩情。”说完转身投进了红军队伍中。
像赵正洪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在当时,吴祥是红色革命中心,蕲黄广三地年轻人争先恐后,奔赴此地,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新中国成立后,赵正洪少将每每提到吴祥百姓捐款捐粮,支援革命,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但是吴祥村作为战略要地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1931年红十五军奉命北上,屡遭失败的国民党反动派调动正规军队对吴祥发起疯狂反攻。考田失守后吴祥村被国民党军队占领,疯狂的敌人大开杀戒,把行动不便的伤病员押到吴祥门口平坦处集体屠杀。据村里老人回忆:当时仅吴祥籍就有18位革命志士英勇就义。一时,烈士的鲜血浸红了土地,染红了村前的大水塘(公门口塘),场面极其悲壮。
英勇的革命战士走了,但是革命的红色却永远留在了吴祥村,近年来,在大河镇文化站的引导下,村里依托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资源,将红十五军纪念塔、军部旧址、吴铁汉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景点与考田平湖等绿色景点串成一线,努力打造红色旅游名村。
现如今的吴祥村有着漂亮的村文化广场,宽敞的村道,修葺一新的民居,四周环境山青水绿,山野小院瓜果飘香,人民生活富裕安宁。我想,现在的生活大概就是70年前那些将士们前仆后继、梦寐以求的生活。但是这还不够,吴祥村还不能停下发展的脚步,在大河镇文化站的引领下,它正沿着前人奋斗的足迹,发挥自然和人文优势,开辟出大别山红色旅游线路,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它一定会走出一条文旅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
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湖北省摄协会员
魏鲜红
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唐亚红
执行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推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