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月了,念月了。一斗麦子一个了。
友情提示:本文1665字,阅读约需6分钟
【原创文字不易,感谢关注本公众号】
念月了,念月了
念月了,念月了。
一斗麦子一个了。
念月饼了,
好年景了。
念扒古猴了,
盖瓦屋楼了。
念煎饼了,
骡子马子一大天井了。
(视频来自网络)
在我小时候,还住平房的时候,邻居家的孩子们把各自做好的月儿拿出来,大家端着月儿,对着月亮一起唱上面这首《念月谣》,孩子们都乐意参加,一是觉得好玩儿,再就是可以吃到香甜的月儿。这儿歌一定要用潍坊话来念唱,才出那个味儿,潍坊话儿化,了不读le,读liào,每句尾都是押liào韵。
念月儿,似乎应该是老潍坊(城区)独有的,或者距离城区近的县份昌乐昌邑可能也听说过,偏远的比如临朐青州诸城可能不知念月儿为何物,现在有的年轻人也不知道月儿是什么玩意,以为就是月饼或者是月饼的前身。其实月儿是用白面做的,做法和馒头差不多,不过花样比馒头要好看复杂的多,底层是一层一层的大圆饼状摞起来,上面捏一些小兔小鸡小狗或者小人,再嵌上几颗大红枣,然后放锅里蒸,蒸熟即可。端出来,香喷喷的。
在以前那个普遍吃粗粮杂粮的年代,能舍得拿出白面在中秋节肯给孩子做月儿的家庭,家里一定有一个中华好嫲嫲(潍坊人都读mǎmǎ,就是奶奶)或者中华好姥姥,甚至是中华好母亲。在她们眼里,孩子只要能吃到香甜的月儿,比她们自己吃到,都高兴开心。小时候的中秋节,记得月亮很大很亮,嫲嫲做的月儿很圆很甜,月夜之下,嫲嫲抱着我,哄我入睡,对着明月,给我讲月嫲嫲的故事。“从前有个月嫲嫲,不打仗来不吵架,谁家孩子听父母的话,漂亮的月嫲嫲就嫁给他”,从小被灌输的想法就是,月嫲嫲别看年龄大(都叫嫲嫲了一定岁数不小了吧),却是漂亮温柔,我要好好听父母话,做个乖小孩,还要努力长大成人,将来娶到漂亮的月嫲嫲。
以后我的嫲嫲年纪越来越大,做月儿总是力不从心,把这手艺“传授”给我的母亲。母亲一学就会,她觉得很简单。其实这在会做的人来看,不难,在不会做的人来看,还是很难。会者不难,难者不会。母亲几乎每年中秋都做。她总以为我很爱吃这个月儿,她一点也不嫌费事,在月儿上面做出各种惟妙惟肖的小动物,以后在我长大了,工作了,结婚了,有了小孩,母亲还是每年中秋都做,她一直觉得,小孩子一定喜欢月儿。我长大了,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喜欢吃月儿了,但我的孩子肯定喜欢吃。于是她每年都做。
她甚至还多做,送给偏远的亲戚们,亲戚们很好奇,都不知道这月儿是干什么的,和月饼根本不是一回事,都觉得做这个很费事,就劝母亲不要再做了。她说好好好,以后还是做。我也劝她别做了,这不是以前的年代了,现在都不缺白面,小时候吃白面觉得不容易,小孩子吃月儿觉得好玩好吃,吃到香喷喷的红枣白面,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这些似乎只有中秋和过年才有的事,现在的生活好了,人们可能连白面都吃腻了,又喜欢吃粗粮杂粮了。
文字原创,感谢好友源、亿翔家装提供图片
祝各位阖家幸福中秋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