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太平街粮站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友情提示:本文1503字,阅读约需6分钟
【原创文字不易,感谢关注本公众号】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我小时候,记得那时家里买粮买油都要到粮站去买,拿着各种粮票和油票,还有一个小本本,和红色户口本不一样的是,这个买粮油的本本是白色的。里面详细记录着每个家庭成员的购买粮油数量,必须凭这个证买粮油,买完以后,粮站的人,会在上面做好记录,等下次再买时,他们会翻看记录,如果超了数量,就不会卖给你,这叫限量购买。
粮站的人或许常年跟粮油打交道,印象里感觉脸上和手上,不是白乎乎的就是油腻腻的,虽然穿着白色的粮站工作服,带着白色帽子,似乎显得非常干净利落,感觉他们还是身上有种特殊的味道,也许就是那种粮和油混杂在一起的味道。
我在增福堂街住了很多年,直到拆迁搬走。小学是在增福堂南边不远的太平街上的,太平街小学在街西路北,小学往东不远,同样是在路北,有一家粮站,名字应该就叫太平街粮站。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小的时候,跟着家人来这里买粮油,所以对此印象比较深。走进粮站,里面也不是很大,两侧比较狭窄,如果来买的人多,就需要排队了。每个人都拿着白色的粮油本,有的上面还套着透明的塑料膜,可以起到保护作用。粮和油在里面堆放着,油在很大的油罐里。
我那时也就一米四五的样子,感觉油罐似乎比我还高,或者和我差不多高,粮站的人,拿着一个长长的舀子,从里面舀出一股浓郁的油,闻上去感觉特别香,也有的油罐上套着一个油管,通过按压,油从油管里淌到器皿里,然后要称重,记下数量,计算价格,在粮油本做好记录,交钱拿油,就可以了。白色的粮面袋子在墙角堆放着,有的敞着口子,也有的是整袋密封,根据不同的需求来买,买散装的当然也要称重计算价格,同样在粮油本上做好记录,通常都是用圆珠笔来写的,交钱就可以拿面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有一次由于顽皮,不小心把粮油本撕破,恰好是有记录的那一页,家人很生气,怕影响买粮油,就狠狠地收拾了我一顿,后来拿到粮油本到粮站,说明情况,所幸没事,还能买到粮油,否则我的罪过就大了。买粮油,除了用粮油票和粮油本,记得买面食,还要用一种叫面食券的东西,跟那时的电影票差不多大,很薄,上面印着面食的数量,如果没有它,可能就买不到面食了。
现在生活好多了,买粮油在超市就买到了,买多少也没有人管,也不用限量,很是方便。与以前相比,现在的小孩多幸福。关于那个年代的记忆,他们恐怕也很难想象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