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位笔技术哪家强——Wacom EMR、Apple Pencil与Surface Pen横评
创作立场声明:我正在使用的设备是 Wacom EMR 的,但尽量客观的比较三者的差异。
写作缘由
作为一名身在医学院的值友,课上那么多课件,自然而然不可能全都打印下来做笔记。再加上本值友临考前医学影像学的手写笔记,在别的专业突如其然安排在自己班级自习教室的考试中,被监考老师清理桌面时意外弄潮…于是有了转向全电子笔记的想法。
周围的同学也陆陆续续的购入了 iPad、Surface 等带到课堂上做笔记。不过对于我而言,因为我还会有业余摸鱼还有参与漫画翻译的需求,对于笔的要求比较严格,加上值得买站内并没有一篇比较完备的数位笔之间的比较。于是,熬过考试月以后便有了此文。在文章最后,我将结合软件生态对这些笔的对应的设备的使用体验做出总结。
外观展示
我主用机在考试期间挂掉了,备机渣像素,凑合着看吧==( ̶所̶以̶什̶么̶时̶候̶我̶才̶能̶抽̶中̶大̶妈̶的̶众̶测̶
)
本次的评测主角从左到右分别是我持有的使用 Wacom EMR 技术的 Lamy AL-Star EMR(凌美恒星系列,德亚入手)和 HP Zbook x2 配套笔(美亚入手,可能是 Wacom Feel 设备中最好的笔,手感十分接近新帝用的)、同学甲持有的 Apple Pencil 一代(本来这里应该还有二代 Apple Pencil 的,奈何用 iPad Pro 的同学丙在我测评完想起来拍这张照片的时候,已经离校了),以及同学乙持有的 Surface Pen。
如果对于我现在使用的基于 Wacom Feel(EMR)的 Samsung Notebook 9 Pro 感兴趣的话,可以移步这里:
Samsung Notebook 9 Pro 本站首测:背包里的生产力小编注:此篇文章来自#原创新人#活动,成功参与活动将获得额外50金币奖励。首先要声明的是,2019年Boom星的9Pro不包括SPen,取而代之的是一支主动式的笔,而本文这里评测的对象为SamsungNotebook9Pro(2018),型号为NP940X5N-X01US。如果特别在意SPen的话,march_happy|赞25评论55收藏75查看详情
使用体验
笔本身的硬件体验
下面将从重量(重心分布)、压感、漂移与抖动三个客观方面以及手感这一主观方面进行评价。
重心分布上,Apple Pencil 一代直接出局。偏高的重心加上滑溜溜的塑料,导致其握持体验最差,需要用点力攥紧。其他的几支笔重心分布基本和传统的笔差不多,稍微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习惯。在压感环节,几支笔没有表现出特别明显的差异(均有倾斜感应,可以获取笔倾斜的角度),而在漂移和抖动环节上,各个笔的表现就不太一样了。Wacom 的设备在屏幕边缘大概 5% 的地方会轻度漂移。不过,可以通过 Windows 自带的屏幕校正改善很多。
当然,默认的四点校正效果很差,是用的特殊命令调出来的(以下命令仅适用于 1080P 屏幕,如果之前有用过默认的四点校对,需要先清除校对信息):
tabcal.exe lincal novalidate devicekind=pen XGridPts=10,60,110,360,660,960,1260,1560,1810,1860,1910 YGridPts=10,60,110,200,330,490,650,810,970,1020,1070
而其他笔基本没有这个问题(当然 Wacom 的这个漂移和国产数位屏比起来还是好了太多)。在抖动环节,主动电容式的 Apple Pencil 和 Surface Pen 慢速画线时都会出现抖动的情况,尤以 Surface Pen 为甚。Wacom EMR 的笔由于工作原理不同(电磁式)完全不存在。
手感上(这里的结果综合了几位同学的反馈),首先我们来聊聊握持体验。显然,如同前面中心分布所述,其他的几支笔完虐光不溜秋同时重心偏上的 Apple Pencil 一代,剩下来的笔差别真没那么大,无非就是重量的区别(都可以接受)。
当真实使用时,在没有贴膜的屏幕上,苏菲的笔尖的感觉是最好的,有很明显的阻尼感,然后 Wacom EMR 的二代毛毡笔尖(还有 S Pen,不过这不是本文重点)的笔尖能凑合,不过比苏菲的笔滑了很多,Wacom 二代标准笔尖和两代 Apple Pencil 则是滑到完全不能用。
而在贴了类纸膜/磨砂膜的屏幕上,Wacom 的二代毛毡笔尖提供的感觉最接近于铅笔,甚至使用的时候发出的沙沙的声音也很像在素描纸上,紧随其后的是苏菲,两代 Apple Pencil 有点滑,根据个人习惯可能还需要缠纸胶带,Wacom 二代标准笔尖依旧很滑…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 iOS 虽然有防误触,然而我经常莫名其妙的移动了画布。而 Windows 这里则是更加暴力的解决方案——在检测到笔进入屏幕以后会自动禁用触控,个人觉得这样更舒服一些。
有的机器可能没有默认打开,可以在设置 -> 设备 -> 笔和 Windows Ink 里启用这个功能
生态上的软件体验
Windows/MacOS 这样的桌面系统显然没什么特别好说的,论创作软件这方面的生态当然把别的系统吊着打,特别是弱鸡安卓…而我对于 iPad OS 的评价,没有大多数网络上的评价那么美好。Apple 宣传的一直是“你的下一台电脑,何必是电脑”。不过,水果那里的生态虽然看上去很“诱人”,的确,在画插画这件事情上它能完成的不错,但是当涉及到专业设计领域一些更加进阶的操作的时候,水果那里就要抓瞎了。
首先,最严重的问题,兼容性,突出体现在无论是 Photoshop Express 还是 Photoshop 都不能打开含有 Smart Object 的 PSD 文件…
这一部分用户很大概率会流失到 Affinity 全家桶下面,但是 Affinity 还不能完美导入矢量的 Smart Object…因此为了重新编辑矢量 Smart Object,你必须要拥有一台装着 Photoshop 的常规笔记本/台式机。
顺带打个没收钱的广告,Affinity Designer 像素和矢量角色无缝切换的能力,Designer、Photo、Publisher 全家桶之间的无缝联动,还有不用月付一次性买断的价格(还不贵!),足以说服一批平面设计师扔掉 Adobe 转投 Affinity(我算是其中之一,但是为了保留编辑矢量 Smart Object 的能力,还是不得不装了盗版 Photoshop…)
其次,iPad OS 的文件管理、字体管理远远没有 Windows 那里直观,相当折腾,而且如果要安装大量缺失字体的时候很麻烦。
最后,iPad 上的软件功能缺失严重,例如上面那张图,我想调色后把 CMYK 通道中的 K 通道去除颜色,然而在 Photoshop iPad 版以及 Procreate 上我没有找到分离通道的选项。在将上面那个 PSD 的 Smart Object 栅格化导入到 Procreate 以后新建几个图层做调整时,提示“达到最大图层限度”。问题是,这是一个 T 恤的设计稿(3500px × 5000px 左右),显然我不会为了牺牲可编辑性而合并图层,更不用提降低分辨率。
这也是为什么我下一台设备仍然打算留在 Windows 的缘由——可能 iPad 用来起初稿完全是可以的,但这些操作在 Windows 上完全也可以实现,而更加复杂的操作就不适合在 iPad 完成了,毕竟它最多也只有 6GB 运存。
不过作为 Windows 重度用户而言,我也很羡慕 iPad 那里有的 Marginnote,特别是其拥有的生成思维导图和卡片的功能。Windows 这里的话虽然 OneNote 配合 XMind/Freeplane/Anki 能达到类似的功能,但是没有 Marginnote 那种一气呵成的感觉,有时还要自己写写 Python 脚本转换。
总结
首先,iPad 无论如何,在设计领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 x86-64 架构的笔记本/台式电脑的地位,设计师们,特别是预算有限的学生党,无论如何都不要被某些(有钱,拥有第二设备的)果粉忽悠了!!水果最大的优势在于携带方便,以及系统对于小白更友好,但是大多数情况下随身创作的需求完全可以被一本速写本或者是小型化的 Windows/Android/ChromeOS 设备代替,例如装了 Autodesk Sketchbook 的 Surface Go 或者深水宝洋垃圾三星 Tab 系列平板/Chromebook,更不用谈 iPad Pro 与 Apple Pencil 二代的价格之和事实上差不多已经可以买到性能更强生态更好的 Samsung Notebook 9 Pen/Galaxy Book Flex(当然 Flex 得上昆山机)再配上 Elecom 的类纸膜了
其次,对于非常重视手写笔体验的设计师,优先选择 4096 级压感的 Wacom EMR 设备。如果说之前是用过 Wacom *级线 Intuos Pro 或者三星设备的话,除了屏幕边缘轻微偏移的小问题以外,实际数位笔本身的体验要高于 Apple Pencil(Wacom 的新帝数位屏卖那么贵为啥还是有那么多工作室用,不是嘛?)。尽量选生态最好的 Windows,Android 上面能拿出来的正经绘图软件貌似也只有 Autodesk Sketchbook 了……
最后,如果主要是辅助学习而只是业余涂涂画画的话,显然是 iPad 的生态更加占优了,Windows 还能凑合,而安卓那里基本没有靠谱的(除了个半残废的 OneNote)。
当然,小孩才做选择题,对于某些值友而言可能全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