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活在贴贴纸里吗?
原本对街头那些画面凌乱不堪,印刷粗制滥造,甚至连安全和健康都不能保证的贴贴纸不甚关注的,加之四岁儿子对贴纸本身也没表现出多大的兴趣。所以,一直以为,这些破玩意应该没有多少客户群体的,所以开设机构的时候,贴贴纸也从来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之内。
最近,陆陆续续接触了几个幼儿园的小家伙,和他们聊天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伟大和英明的幼儿园老师,早就把贴贴纸这种屡试不爽的宝物引入了幼儿园。孩子从3岁懵懵懂懂进入幼儿园开始,他们一天当中只要醒着的时光都会和贴贴纸息息相关,甚至睡觉也得惦记着老师手里的贴贴纸。就像一个神圣的武器,抑或是管理工具,老师手里那些原本廉价的贴贴纸开始左右孩子的喜怒哀乐。为了那张神圣的贴纸,在家被老人追着喂饭的孩子从此不再挑三拣四;原本活泼好动的孩子也可以安静地端坐在椅子上;毫无困意的孩子,也能逼着自己躺在小床上,直到把自己无聊到睡着。学校既定的考核标准,都可以用贴贴纸的多少来衡量。睡觉之星,吃饭之星,纪律之星,拍球之星等等各类星星,层出不穷。而今天得到贴贴纸的数量,左右着孩子所有的情绪,或欢喜,或失落。也正是因为手握这个小小的贴纸,老师成为了掌握生杀大权的裁判,而孩子们时刻要警醒自己的,顺理成章的变成了:我这么做,等于多少张贴贴纸,又是几张机器猫,或者hello kitty.
而,有一天,当孩子换了一个群体生活。这里,她有足够的自由,大把的时间,而老师竟然一直和颜悦色,毫无威严,手里也不攥着贴贴纸。孩子反倒无所适从了,她不确认这里的规则是什么,因为做好做坏,都没有贴纸;她也不清楚大家的底线在哪里,所以她想方设法去试探;她不知道自己需要做什那么,甚至喜欢什么,她说,原来就算坐板凳很端正都是有贴贴纸的。而这里,她做的任何事情,都没有及时到来的贴贴纸。她说,幼儿园的老师很凶,不乖的孩子会被拎到门口站着,所以,她一直很乖。而在确认我们永远不会把她拎到教室门口后,她就可以无所顾忌的不乖了。
因为这个事情,前前后后翻了几本书,看了很多文章,咨询了些许教育专家。得到的答复都是一样的:这就是贴贴纸里长大的孩子,毋庸置疑!当内心的力量没有被唤醒的时候,这就是最正常不过的表现了,儿童如此,成人也一样。只是,之于成人,我们没有那么重视,或者表现没有要求贴贴纸这么明目张胆罢了。
试想,在我们长大成人,第一次被时光追赶着走入大千世界的时候,是否也惊慌失措?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能做到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然后,为了保险起见,更多的人按照小时候如何得到贴贴纸的思路,谋得一份工作,找了一个对象,生了一个孩子。只是作为养育孩子,作为可以随心所欲给孩子贴贴纸的父母或者老师,我们的日子又有多少童年的贴贴纸和奖状的影子?
有多少人,心甘情愿做着一份自己喜欢的事情?完全不为赢得父母的认可,周围一众好友朋友的艳羡?
有多少人,默默坚持着自己的爱好,或阅读,或码字,或琴棋书画,哪怕没有掌声,没有鲜花,也一如既往的孤芳自赏?
有多少人,发自内心无条件的接纳自己的孩子。哪怕他不是别人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我们也可以心平气和的把他养育成一个平凡而幸福的人?
不置可否,我们的日子,小到柴米油盐,大到成家立业,大都活在别人的眼皮底下,或者品头论足里。从懵懂开始,我们所有的行为,从最基本的吃饭,走路,到学习考试,无一不在父母和老师的监督和评价里。我们努力学习,努力乖,生怕哪天失去了那些可以用来昭告天下“我很棒”的贴贴纸。
只是,当贴贴纸被撕去的时候,或者不再有人给我们贴贴纸的时候,和孩子一样,我们又是谁,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
聆书轩之生而有道 多谢关注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