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告诉你,血压低是怎么回事?要不要治疗
我们常常说高血压是三大代谢性疾病之一,一旦发现血压高就要终生服药控制血压。其实生活中血压低也并不少见,但往往容易被我们忽视,实际上低血压也要警惕,严重者甚至可能有生命危险。那么如果发现低血压该怎么办!
01
低血压
低血压是指人体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水平,通常成年人血压 ≤ 90/60 mmHg(老年人血压低于100/60 mmHg)称为低血压。数据显示,大约10%的人患有低血压。常见表现为:疲乏无力、头痛头晕、心前区隐痛不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以及血红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抵抗力降低易引起感染等征象。
偶尔一次血压偏低并不意味着就是低血压,因为血压是有波动的,不是恒定不变的数值。若血压偏低,没有不适症状的话,并不属于病理情况。如果血压明显偏低,并伴有临床不适症状,那么需要留心并及时就诊,进一步查找原因。
02
分型和原因
1.生理性低血压。主要是指血压已达到低血压的标准,但无任何症状,对身体也没有危害,多见于体质瘦弱的年轻女性。若循环系统调节能力弱,那么在变换体位时,如卧位改为站位,容易出现低血压,以老年人多见。
2.病理性低血压。指对身体会造成一定的损害,主要是会引起重要脏器供血不足,还会使患者出现疲乏无力、四肢湿冷甚至休克的症状。病理性低血压包括急性低血压和慢性低血压。
急性低血压往往是其他严重疾病导致的突然发生的血压明显下降等临床表现,比如大出血、心源性疾病、感染、过敏、外伤等引起的晕厥或休克。
慢性低血压包括未发生晕厥的直立性低血压、特发性低血压、继发性低血压等。通常伴有头晕、乏力、健忘等症状,多在中年后发病。
3.药物不良反应性低血压可发生急性或慢性低血压,急性低血压常由药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大剂量短效药物应用等时发生。慢性低血压较急性低血压常见,可见于服用心血管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等多种药物的副反应。
4.卧位性低血压。可见于晚期妊娠妇女或盆腔巨大肿瘤等患者,由于下腔静脉受压、回心血量减少所致。血压下降常伴心率增快、头晕等症状,若改变为侧卧位或坐位,则血压回升和上述症状缓解。
伴有低血压的妊娠妇女易发生早产、婴幼儿体重较轻和易发生产后并发症。此类患者若施行硬膜外麻醉进行剖腹产或切除肿瘤时,由于回心血量进一步减少,甚至可能出现血压显著下降、脸色苍白、头晕、 出汗等休克样症状。
03
治疗方法
1.低血压需择情处理,生理性低血压不需要太担心,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者,可以不应用药物治疗,可通过饮食及生活等多方面进行干预。如适量增加锻炼,保证充足的营养,不饮浓咖啡、浓茶、烈酒等,适当进食含钠高的食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体位性低血压改变体位时宜慢,出现先兆症状时应尽快下蹲,改为坐位或卧位,尽量避免导致低血压的诱因。
2.急性低血压要紧急处理,否则可能危及生命。
3.慢性的低血压首先要找到原因,进行对因治疗。可在医师指导下进行系统的药物治疗,如氟氢可的松、去甲肾上腺素、口服麻黄碱等。临床也常结合中医药疗法,如方剂以补中益气汤、生脉散、桂枝甘草汤、四君子汤、归脾汤、沙参麦冬汤、升陷汤等为主,经由医师辨证后使用。同时还可以配合针灸和艾灸等传统疗法进行纠正血压。
04
食疗方
最后为无症状或轻症的低血压患者推荐三款食疗方:
1.气虚型
材料:黄芪10g、白芍10g,冰糖30g。
食用方法:加3碗水,大火煮开,小火煮成1碗,可每日1次。
2.血虚型
材料:当归25g,桂圆肉25g,羊肉500g。
食用方法:炖汤食用,一周1-2次。
3.气阴两虚型
材料:党参15g,麦冬9g,五味子6g。
食用方法:党参、麦冬、五味子加适量水煎煮取汁,加入糯米150克煮成粥,可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