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徽州(73)徽州版的开胃羹——绝乌溜(方言音译)
舌尖上的徽州(73)徽州版的开胃羹——绝乌溜(方言音译)
司马狂/文
绝乌溜是什么?这个其实是写这篇文章时候,我一直想准确的向非歙南人去表达清晰的关键点。虽然标题上,我将它比作徽州版的开胃羹,但其实是不恰当的。因为开胃羹的味道是既酸且辣的,绝无溜的味道是咸而鲜,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只是两者的外观相似而已。
(点开视频,能看到完整版的绝乌溜制作过程)
歙南多山地,人多而地稀,为了糊口,那一亩三分薄地通常都会套种多种农作物,其中番芋(既普通话的番薯)因为容易生长,颇受乡人们的青睐。番芋丰收后,一直直接食用会让人觉得乏味。聪明的徽州人,不知道是受到什么启发,开始将番芋碾磨成粉,这番芋粉可以用来做番芋粉丝,那在之前的文章中就写过。不重新塑形,保留番芋粉粉状的形态,那就是用来做绝乌溜的核心原料。
孩提时代,歙南因为地处崇山之间,乡人们大抵都挣扎在温饱线上,一年到头也不舍得吃几回肉。间或剁了肉回来,却总是僧多粥少,完全不够分。于是主妇们,将瘦肉切成极小的丁状,如此一来全家人都能打个牙祭。当然,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肉丁改成火腿丁,那鲜美的味道一下子提升好几个等级。辅以笋干丁、香菇丁、豆腐干丁、豆腐丁,菜籽油热锅后,一股脑儿投入铁锅中,翻炒过后,香气四溢,弥漫在整个厨房。
趁着铁锅内的各式食材,被土灶内的旺火逼出最佳味道的时候,加水,稀释成汤。同时,将番芋粉用水搅拌,缓缓倒入那一锅汤水中。白白的番芋粉其实起到的作用就类似厨师勾芡时候用到的生粉,只不过厨师们用的生粉大多是土豆做的。番芋粉的水沁入锅内,那一锅的汤汁逐渐发生神奇的变化,汤汁变得粘稠起来,似乎有什么肉眼不可见的物质,将锅内的食材牢牢的聚集在一起。那一锅汤就这么变成了绝乌溜。
之所以选用绝乌溜这三个字,绝是品尝完以后拍案叫绝的意思,乌是因为整个羹呈现出来的是一种乌黑明亮的色泽,溜是一口绝乌溜入嘴顺溜得很。再加上歙县南乡的发音体系中,也就这三个字是最为贴切的,于是我就自作主张选了“绝乌溜”这三个字。至于书面语中,究竟该如何称谓这一碗歙南人最为钟意的美食,我还真就不知道啦。在一亩山庄再度品尝到绝乌溜的时候,女庄主给绝乌溜换了个名字叫做“妈妈的味道”,确实这真是南乡游子内心深处,最难以割舍的妈妈的味道。
眼见着冷空气即将到来,收回家来的番芋已经磨好粉,是时候做一碗绝乌溜啦。一只小碗,盛满绝乌溜,一个勺子,舀出来的是一缕乡愁,吃进去的是寒日里最为舒适的温暖。留在徽州的你,多久没有吃到绝乌溜了?漂泊在异乡的你,可还记得绝乌溜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