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早期王原祁二十八幅绘画作品赏析(上)

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朝早期。这一时期,文人山水画兴盛,并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追求。承续明末董其昌衣钵的四王画派,以摹古为宗旨,受到皇室的重视,居画坛正统地位。活动于江南地区的一批明代遗民画家,寄情山水,借画抒怀,艺术上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以金陵八家、“四僧”、新安派为代表。我们这里介绍四王之一画家王原祁作品。

王原祁,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生,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卒。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江南省苏州府太仓人(今江苏太仓),王时敏孙。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观政于吏部、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后任直隶顺德府任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任县)知县,地当九河下流,滏漳诸水复久壅塞,腴田变为污渚,圪刘累泊等处,即古大陆泽为患,尤甚甲子乙丑秋雨连旬,水势陡发,堤岸尽壊,田莱俱成巨浸。原祁请照淮扬例,永免水荒田赋三千余金,民困以苏其余如,筑堤以防水宪,建桥以通水道,毙盗贼以安民命,明僎介以昭典礼,发仓储以救羸,着迹难以枚举。丙寅,奉命行取擢谏垣,改翰林,累官少司农,卒于位,赐祭葬如例,康熙五十九年入祀名宦。

传世作品:《仿高房山云山图》《仿黄公望山水图》《夏山图》《江乡春晓图》《溪山幽居图》《富春大岭图》《溪山高隐图卷》《深树草堂》《仿大痴山水图》《仿梅道人溪山无尽图》《仿黄公望富春山图》《南山图》《仿黄公望笔意》《湖山闲居》《仿大痴山水》《仿吴镇山水》《山村雨景图》《云山图》《仿高克恭云山图》《仿大痴山水》《仿黄子久山水图》《送别诗意图》《仿王蒙山水图》《溪山逸兴》《溪山草阁图》《层峦耸秀》《虎丘春色图》《富春山色图》等。著有《雨窗漫笔》、《罨画集》、《麓台题画稿》等。

清代早期王原祁《仿高房山云山图轴》赏析

清 王原祁 仿高房山云山图轴纵113.6厘米横54.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王原祁山水画“于大痴浅绛,尤为独绝,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书卷之气,盎然楮墨外。”(《园朝画征录》)。他的画设色亦较别致,有时红绿间用,有时只以淡色烘染。此图描绘江南春天雨后的山村景色。近处坡石高树,阜柳交荫,小桥边,雨后溪水潺潺;远处峰峦高耸,丛树幽深,白云飘忽。此图云山取元人高克恭法,横点皴染,并用焦墨破醒, 富有厚重的感觉。构图以高远兼平远,得深远飘渺之意。

清代早期王原祁《仿黄公望山水图》赏析

王原祁《仿黄公望山水图》纸本墨笔,纵40.6厘米,横26.5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王原祁的画风中年秀润,晚年苍浑。中年时期的作品从摹古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用笔秀雅脱俗,设色清淡圆润。至60岁后,作画已显示出一种“熟而后生”之感,用笔锋颖幻化,生涩之处见真率。此幅《仿黄公望山水图》作于“辛卯(1711)春日”,是作者晚年山水小品精妙之作。此图仿效黄公望笔意,出神入化。如他自己所言:“不在古法,不在吾手,而又不出古法吾手之外。笔端金刚杵,在脱尽习气。”

清代早期王原祁《夏山图轴》赏析

王原祁《夏山图轴》纸本设色。现藏广东省博物馆

此画取法黄公望,浅绛设色,墨色相参,笔墨苍润。绘画方面他得祖父和王鉴的传授,也是走的临古路子,尤其喜欢临摹黄公望,笔墨生拙,韵味醇厚,在技巧方面,他喜欢用干笔积墨法,先用笔后用墨,连皴带染,由淡而浓,由疏而密,反复皴擦,画面显得融和厚金。不过,他的整个画面是一小片皴擦出来的,一幅画要数十天、月余才完稿,显得琐碎,重复,缺乏整体感和连贯之气。

画幅上作者自题:“斜风细雨打蓬窗,北望扬州隔一江。无限云山离绪写,西园犹记倒银缸。余客岁冬日偕高子口客饮树存襟丈绣谷,树兄出石谷临子久《夏山图》,见示并索拙笔,久未应命。庚辰清和北上,风阻江干,写此奉寄。腕弱笔痴,口米老所云,惭惶煞人也。娄东王原祁。”钤引首印:〔埽华庵〕 ( 朱椭圆 ) 、又钤印:〔王原祁印〕 ( 白方 ) 、〔茂京父〕 ( 白朱方 ) 。麓台给谏笔墨妙天下,一扫秾纤刻画之习。盖由家学渊源,遂至穷神入化。此图峰峦树石浑朴古雅,真能集诸家之胜,即一峰、黄鹤不得擅美于前。缔谷先生研精绘理,自应赏识,其以余为知言否。庚辰小春望后五日,耕烟散人王翚题。〕钤印〔王翚印〕(白方 ) 、〔石谷〕(白方 ) 。

清代早期王原祁《江乡春晓图》赏析

《江乡春晓图》 立轴 设色纸本 纵135厘米横58.6厘米 苏州市博物馆藏

《江乡春晓图》充分体现了王原祁山水画的艺术特色。纵观此画,丘陵平远,溪水迂回,桃花盛开,绿柳成荫,那坡石、草屋和谐地分布在岗峦洲渚间,远处连片的田畦仿佛刚刚被细雾浸润,透着些许新绿,远处无边的翠岫深锁于漫漫迷雾中。画家以细腻轻松的笔调将江南水乡早春优美、祥和、安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这种对恬静、疏旷的自然美景的生动描绘,体现了作者对特殊地域物象的细心观察和体悟,寄托了文入画家那种悠游闲适的意趣和放归自然的情怀。同时,也欣赏到作者在画面处理上独具匠心的布局和富有意味的笔墨形式。

作品构图主要取平远法,景物位置或疏或密,虚实相生,平中寓奇,在不经意间又有着严谨的章法和隽永的笔墨形式趣味。作者以清溪的曲折变化贯穿整个画面,图中右下角的溪流随坡岸转折,渐次向上收拢,消失于密集的溪石丛树掩映之中。接着溪面又在画面的中部蜿蜒延伸,逐渐伸展到远方,形成—片开阔的水面。远处的虚与近处的实,画面上方的疏朗与下方的密集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在技法—上,此作笔墨娴熟,虽接近黄公望的画风,但自有古抽淳厚的特色,用笔涩而不滞,刚健凌劲又柔韧而富有弹'睦,坡石圆浑凝重,树木勾皴点簇细密精到,老笔纷披,不拖不沾,加之青绿设色,更衬托出明媚春光的韵昧。画面右下角署有“臣王原祁恭绘”,钤有“乾隆御览”、“石渠宝笈”等印。

清代早期王原祁《溪山幽居图》赏析

《溪山幽居图》立轴 水墨纸本 1704年作

钤印:王原祁印、麓台、御书画图留与人看。

1704年是王原祁一生中最为得意的一年,时年62岁,这年4月,他入值南书房,由此历任侍讲、侍读学士、太子府詹事等职,供奉康熙左右,康熙皇帝因此经常观其作画,御书“画图留与人看”即得于这一年。他将康熙题词鎸刻成印,从此,每绘得意之作往往钤上这方印。《溪山幽居图》作于这一年的腊月三十,当时王原祁正从康熙身边侍值归来,在谷诏堂守岁,心情格外愉快。于是,仿梅道人笔法画下了这幅《溪山幽居图》,构图笔墨都洋溢着一种畅快。此作先后经晚清、民国两位大藏家爱新觉罗.廷雍(字邵民)和金城法眼鉴藏。启功先生1989年4月观赏此轴时更是欣喜不已,在裱边用行书小字题下长跋,盛赞之外,娓娓叙说传承由来,为此画犹添可爱。

清代早期王原祁《富春大岭图》赏析

《富春大岭图》纸本设色 康熙辛酉(1680年)作 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辛西清河,仿大痴富春大岭,似东屿老长兄正委水弟王原祁。钤印:王原祁印(白方) 麓台(朱方)。

清代早期王原祁《溪山高隐图卷》赏析

《溪山高隐图卷》纸本水墨 康熙甲子(1684年)作 故宫博物院藏

题识:溪山高隐图,时甲子仲春,为云壑道兄写于渚阳官署之荫碧轩。王原祁。是卷与云壑有夙约,戊亥二载相聚渚阳,公余即出此遣兴,史事鞅掌,时复作辍。今云壑寿母南归,为之尽晷穷膏,半月告竣。中间未免多荒率之笔,或以古法绳之者,取其意、不泥其迹可也。麓台又识。钤印:王原祁印(白方)、麓台(朱方)、茂京(朱方)。

此图为王原祁中年时的佳作,历时三年方告完成。

清代早期王原祁《深树草堂》赏析

《深树草堂》立轴 水墨纸本 1687年作

款识:丁卯九月三日,为梅老道长允生辰,余愧无以寿之。梅翁云:昔人有好石者,有好酒者,有好琴与棋者。余所好者,子之画也。子以为寿可乎?余欣然应之,援笔作此图请正。弟王原祁。印鉴:王原祁印(白文)、麓台(朱文)、古期斋(朱文)

此轴以淡墨分轮廓,复以干笔层层皴染,由淡入浓,苍润华滋。想其构思落墨之际,刻意经营,凝神练气,自存千秋,其非寻常之作可知。奉常曾言得大痴神者思翁,以得其形者自许,而以形神俱似许麓台。此轴作于丁卯(1687),麓台年四十六。正精力弥满,功力精进之时。长松叠嶂,苍而能秀,得痴翁正脉者,非麓台而谁?

清代早期王原祁《仿大痴山水图》赏析

《仿大痴山水图》纸本水墨 康熙丁卯(1687年)作 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丁卯初春邢州寓所多暇,偶捡麓中废纸柔薄醉作此图。纸涩拒笔,竟未得大痴脚汗气,存之以博识者一笑可也。麓台。钤印:麓台(朱方)。

清代早期王原祁《仿梅道人溪山无尽图》赏析

清 王原祁 《仿梅道人溪山无尽图》 立轴 水墨纸本,创作于公元1708年,纸本,墨笔,纵85厘米,横41.5厘米,约3.2平尺。

画作左上方有一段长跋,介绍了这幅画创作的动因及经历。跋文说:(麓台)家中旧藏一幅梅道人的真迹,为仿其意,作了这幅,但画了一半,“未竟”,一放就是四年,后由朋友敦促而成。原文是“余家旧传梅道人《溪山无尽图》,得自董华亭宗伯,今为家司寇所藏。癸未扈从舟中偶仿其意,未竟,客秋司民徐兄来都出以见示,新春促余续成,阅四年矣。戊子仲春望日题。王原祁”。

己丑(1709年)中秋,王原祁为陈七作《仿梅道人图》,题曰:“笔不用烦,要取烦中之简;墨须用淡,要取淡中之浓。要于位置间架处步步得肯,方得元人三昧。如命意不高、眼光不到,虽渲染周致,终属隔膜。梅道人泼墨,学者甚多,皆粗服乱头,挥洒以自鸣其得意,于节节肯綮处全未梦见,无怪乎有墨猪之诮也。”

这幅作品中提到的“梅道人”,即“元季四家”中喜爱梅花的吴仲圭。吴镇(1280年---1354年),字仲圭,自号梅花道人,也自称梅沙弥和梅花和尚,浙江嘉兴魏塘镇人。或自称“老书生”。

清代早期王原祁《仿黄公望富春山图》赏析

《仿黄公望富春山图》水墨纸本 癸酉(1693年)作 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癸酉清和雨窗,余作观大痴富春氏卷歌,适伦叙年兄以素纸索画,遂写其意请正,王原祁。钤印:王原祁印(白文)、麓台(朱文)、古期斋(朱文)。

诗堂:大痴吹笛车箱去,粉本零残半有无,好手今推王给事,人间重见富春图。陈元龙。富春山绘黄公望,生面重开王麓台,应是长歌影不尽,画中诗见右丞才。孙岳颁。诗成泼墨意萧闲,吞吐烟云尺幅间,何必按图寻子久,分明雨后富春山。胡会恩。

此图为《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长卷意趣而作。图中描绘一高山大岭之间,林木茂盛,云气蒸腾。细瀑飞挂,崖边孤亭独立,山涧屋舍栉比。整个画面,水光山色,溶为一片,意境清和,宁静悠远。画中构景丰富,主次有序,揖让错落,和谐自然。其笔法松秀,多用披麻、米点、折带皴法,山石树木形体类黄公望富春山居,虚和宁静。其墨色以淡为主,浓淡相间,多用干笔,因而使画面亦具有苍茫而浑厚之感。王氏一生专力于黄公望绘画,他曾言所学者大痴也,所传者大痴也。《富春山居图》为黄氏平生杰作。据王原祁自言,曾有幸寓目,井多有仿学,此图即为其中之一。该图笔卷墨润,所绘雨后景致清新爽丽,正如他自己所说:“大痴画至《富春》长卷,可谓化工。学之者须以神遇,不以迹求。

清代早期王原祁《南山图》赏析

《南山图》立轴 设色绢本 1695年作

题识:(一)九龄风度主知深,浴日芜怀爱日心金鼎羹和丹在手,槐堂萱茂绿成阴。欢承白髪来缑鹤,颂及苍生感传霖。翘首台星映南极,起居八座盍朝簪。葭莩何幸托兰芬,谬许吾家有右军。廿载恩施虚报称,一庭花萼竞缤纷。觞传西母从星海,衣出天孙见锦纹。敬赋南山惭句拙,秋窗提笔扫晴云。(二)乙亥新秋,写南山图并题,恭祝张母何太夫人八秩荣寿,兼呈大师相张老先生教正。娄水晚生王原祁。钤印:王原祁印、麓台、埽花庵、兴与烟霞会

题跋:麓台画宗法大痴,得其神意。其祖烟客亦学大痴,而二者各有别,所得不敢雷同。盖烟客所学为大痴墨笔,麓台所法为浅绛。盖墨笔则妙在萧淡,浅绛则力存遒劲,其所向既殊,故所归不同也。此幅为张师相太夫人寿,尤用力之作。沉雄浑厚,笔端有金刚杵,麓台本色备于此矣。癸亥五月,长尾甲观因题。钤印:长尾甲印、雨山鉴藏印:明珠归匣、豹岑寓目、永裕藏、欧阳润生珍藏。

清代早期王原祁《仿黄公望笔意》赏析

《仿黄公望笔意》立轴 水墨纸本戊寅(1698年)作

款识:江行小孤山,舟次写大痴笔。时戊寅冬日。庚辰小春京邸偶检出题之,麓台祁。印鉴:西庐后人(朱文)、画图留与人看(朱文)、王原祁印(白文)、麓台(朱文)

此画是王原祁在戊寅年(1698)所作,庚辰年(1700)又题。图中描绘高山大岭之间,林木茂盛,云气蒸腾。整个画面,水光山色,溶为一片,意境清和,宁静悠远。画中构景丰富,主次有序,揖让错落,和谐自然。其用笔秀雅脱俗,清淡圆润,多用披麻、米点皴、折带皴法,浓淡相间,虚和宁静。墨色以淡为主,多用干笔,从而使画面具有苍茫浑厚之感。王原祁的绘画思想深受其祖父王时敏的影响,极崇拜元代画家黄公望,而且是身体力行。他曾说:“所学者大痴(黄公望)也,所传者大痴也”,因此王原祁的仿古作品,以仿黄公望的画最为精道,其艺术特征是笔墨秀润,用笔锋颖幻化,真率而意韵高古,生涩之处见纯熟。

清代早期王原祁《湖山闲居》赏析

《湖山闲居》镜片水墨纸本 己卯(1699年)作

款识:己卯春日,余寓谷口小筑斋中,后一曲植,蔷薇满架。复构精舍,余坐卧其中,意甚适也。主人以轮美四子属余侍晨夕。余见其读书之暇,酷嗜笔墨,亦风雅中人也。为写黄鹤山樵示之,以正其趋。偶尔竟携归。闰七月下澣,染就贻之,重过其室,物换星移,追思旧游,不禁人琴之痛也。书以志感。麓台祁。印鉴:王原祁印、茂京父、扫花庵、西庐后人

本幅画作为王原祁仿学王蒙笔意之作,为学生而作分两次完成。用的是王蒙的牛毛皴技法,笔墨韵味醇厚。他喜欢用干笔积墨法,先用笔后用墨,连皴带染,由淡而浓,由疏而密,反复皴擦,画面显得融和厚实。不过,他的整个画面是一小片一小片皴擦出来的,“五日一山,十日一水”,一幅画要数十天、月余才完稿,因为是给学生做示范使其明了学画正途,所以王原祁画得比较精到,笔无妄下,山水画的各种元素都齐备在这画中,烟峦云树笔笔分明,画面布局也比较整体,没有常见的琐碎之弊,所以更显得难能可贵。

清代早期王原祁《仿大痴山水》赏析

《仿大痴山水》立轴 纸本 1699年作

款识:荆关董巨为元四大家祖祢,大痴画人知为董巨正宗,不知其得力于荆关之处也。屺望侄问画于余,以此告之。随写其意,当为识者讪笑矣。时康熙己卯长夏,麓台祁识。印鉴:原祁之印、麓台、扫花蓭、石师道人

此幅仿大痴山水轴,为其五十八岁时精佳之作,布局用笔虽云仿大痴,实乃麓台自家面目,图中绘山峦叠嶂,板桥茅屋,飞瀑如练,中幅绘曲径通幽,山居掩映其间,渺峰崦霭,近屿远坡,湾环于湖天空阔中。观此图,沉厚绵密而虚朗有度,用笔得熟中生意,秀润雄浑兼而有之。麓台笔墨独步有清一代,读斯图不虚也。考上款屺望即王瞻,原博长子,原祁侄,此图即乃叔麓台所赠。

清代早期王原祁《仿吴镇山水》赏析

《仿吴镇山水》纸本水墨 康熙己卯(1699年)作上海博物馆藏

题识:画至南宋,竞宗艳冶,骨格卑靡,梅道人力挽颓风,成大家风味,所谓淡妆不媚时人也。己卯春日京江道中写此以质识者。麓台祁。钤印:古期斋(朱长圆)、王原祁印(白方)、茂京父(白朱方)。

清代早期王原祁《山村雨景图》赏析

王原祁《山村雨景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题跋:自跋: “'近溪幽湿处,全借墨华浓’。唐人此语真所谓'诗中画’也。偶图数笔,觉满幅冷光,又非画中诗耶?戊子深秋,适树翁老先生南归,言别遂以赠之。其工拙不复问矣。王原祁”宝亲王 长春居士题:著录书籍:《石渠宝笈初编》《故宫书画图录》

清代早期王原祁《云山图》赏析

《云山图》纸本水墨 康熙己卯(1699年)作  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客秋雨中,云期道兄过谈竟日,为作高尚书笔未竟,今复坐索,率尔续成,恐非古人面目矣。时康熙己卯三月下瀚。王原祁。钤印:埽华庵(朱长圆)、王原祁印(白方)、茂京父( 白朱方)。

清代早期王原祁《仿高克恭云山图》赏析

《仿高克恭云山图》纸本水墨 康熙庚辰(1700年)作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学元代高克恭画风,画幅左上角作者署款:“庚辰清和广陵舟次,仿高房山笔。麓台祁。”款前印:“古期斋”(朱长方),款后印:“原祁茂京”(白朱方)。另有收藏印章六方。

清代早期王原祁《仿大痴山水》赏析

《仿大痴山水》纸本水墨 康熙庚辰(1700年)作上海博物馆藏

题识:几翁先生文章政事之余,留心风雅,谬赏余画,属奉者有年,久未应命。庚辰八月下瀚秋窗新霁,偶得一纸仿大痴,兴会颇合,敢以请正。娄东王原祁。文前钤印:埽华庵(朱长圆),文后钤印:王原祁印(白方)、麓台(朱方)。

清代早期王原祁《仿黄子久山水图》赏析

《仿黄子久山水图》绢本设色 康熙辛巳(1701年)作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画构图平稳,用笔稍简,右上角署款为:辛巳冬日仿大痴笔。麓台祁。款前印:苍润(朱长圆),款后印:王原祁印(白方)、麓台(朱方),画幅左下角印:石师道人(白方)。

清代早期王原祁《送别诗意图》赏析

《送别诗意图》纸本设色 康熙辛巳(1701年)作故宫博物院藏

题识:吴门旅雁两三声,我去西江君北征。一片楼头寒夜月,桃花流水隔年情。两载相思南北分,孤舟淮浦忽逢君。离愁一夜连床话,湖岸西风浪接云。意止图成点染新,一山一水末能真。知君夙有烟霞癖,侧里重贻拂旧尘。侵晨扣户喜盘桓,无那霜花人砚寒。促迫由来多疥癞,挂君素壁不须看。戊寅夏秋,敬立表叔读书余斋,余为作意止斋图,长卷甫成而北行,复购纸相待。历年以来彼此往来南北,仅于清淮一晤。今始得都门聚首,欢甚。连日过寓斋坚索前约,呵冻遂成此图。因题四绝,以誌我两人离合之迹云。康熙辛巳小春下瀚王原祁。钤印:御书画图留于人看(朱白圆)、王原祁印(白方) 、麓台(朱方)。

清代早期王原祁《仿王蒙山水图》赏析

《仿王蒙山水图》纸本水墨 康熙辛巳(1701年)作 上海博物馆藏

题识:忆癸酉秋在秦,为雨亭先生仿大痴笔,今阅八年矣。兹后为学山樵笔墨,痴钝未得古人高淡流逸之致,功浅而识滞,今犹昔也。请正以博喷饭。康熙辛巳暮春下瀚娄东王原祁画。钤印:御书画图留与人看(白长圆)王原祁印(白方)麓台(朱方)。

清代早期王原祁《溪山逸兴》赏析

《溪山逸兴》水墨纸本 壬午(1702年)作

款识:壬午长夏,仿子久笔似芝老年道兄,王原祁。印鉴:王原祁印、麓台、兴与烟霞会、埽华庵

此帧笔墨娴熟,古朴淳厚,用笔涩而不滞,刚健凌劲又柔韧而富有弹性,坡石圆浑凝重,树木勾皴点簇细密精到,不拖不滞。景物位置或疏或密,虚实相生,平中寓奇,在不经意间又有着严谨的章法和隽永的笔墨形式趣味。以溪岸的曲折变化贯穿整个画面,图中正中是向溪中延伸的巨石,上有古树三两棵,在溪石丛树掩映之中有一茅屋。溪岸右上转折,层峦迭嶂,山岩之间、平坡上坐落一座凉亭,依山傍水,蜿蜒曲折的小径隐约渐次向上。开阔水面的对岸是山峦起伏的远景。远处的虚与近处的实,画面右边的疏朗与左边的密集构成了强烈的对比。这幅画构图是以鸟瞰法为宗旨,将诸多景物融集在这一条线里,使观赏者可以上下、左右细细观看,繁多的景物均历历在目,这就是此画成功之处。在布局上,或疏或密,疏密有致,虚实相间,落落大方,在平淡中见奇观,使全画豁然开朗,呈现出灵动活泼的一派生机。

清代早期王原祁《溪山草阁图》赏析

《溪山草阁图》立轴 水墨纸本 1703年作

据题记可知,此图是作者“癸未”年即清康熙四十六年(1703年)62岁时所作。王原祁以“神完气足”为主旨习董、巨山水,他认为董、巨绘画具有“全体浑沦,气势磅礴”的特点,要体现这种特点,须章法通透,渲染分明,然能做到匠心独运、幻化出神实属不易之事。这幅《溪山草阁图》画作虽小,但构图饱满、气势宏大,不仅有王蒙细密的笔墨,还有五代董源和巨然气势雄伟、于严整中求变化的构图,表达着王原祁对理想山水“神完气足”的追求。画层峦叠翠,松林山舍,笔墨浑融而层次清晰,是其晚年杰作之一。深幽的意境以及山石的皴法都源于黄子久,用笔细皴,笔墨苍润,而生拙的用笔和多层皴染的画法则流露出作者“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的自家面貌。表现出作者成熟期的山水画风貌和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底。

清代早期王原祁《层峦耸秀》赏析

《层峦耸秀》镜心 纸本 1703年作

款识:癸未冬日仿黄鹤山樵于海淀寓直。王原祁。印鉴:王原祁、麓台、西庐后人、御赐画图留与人看

纵观王原祁一生的画风,早年跟随其祖父王时敏学画,他的山水画直接渊源于祖父而面貌更强烈,笔墨韵味亦更醇厚,致力于摹古,形式变化丰富。王原祁中年时期的作品,从摹古中脱出,形成自己的特色,笔墨比较秀润。后又受到王鉴指教,至六十岁时作画,已显示出一种“熟而后生”的老练,笔墨境界高妙。此作落款写“癸未冬日”,即康熙四十二年(1703),王原祁时年六十二岁。此图仿王蒙笔意,画面笔墨简淡,风格古秀,韵味醇厚,用干笔积墨法,先用笔后用墨,连皴带染,由淡而浓,由疏而密,反复皴擦,画面显得融和厚拙。笔锋颖幻,真率而意韵高古,生涩之处见纯熟。画面中累见笔笔交叠,全然不拘小节而直渲天然真趣。应为其晚年笔墨纯熟的佳作。

清代早期王原祁绘《虎丘春色图》赏析

这幅《虎丘春色图》画的是苏州美景,设色上采用浅绛赋色。浅绛是传统山水画的一种风格样式,它既可以保持笔墨的细微变化,又能突出素雅清淡的质感,是画家追求画面明快秀润的最好技法。浅绛山水的特点就如画中的题诗说的那样,“浑厚有余气,苍深无俗情”。元代的黄公望、王蒙就十分擅长运用浅绛技法,到了王原祁这里,他追求“借色显真”的艺术理论,将颜色作为抒发性情的手段,在运用颜色上也追求用笔用墨的技术要求。赏心悦目,就是王原祁在浅绛山水画创作中最直观的追求。画中鲜明的石绿、深沉的赭石、内敛的墨色,以及画中似有似无的淡红,几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江南春天的湿润恬淡,一派岁月静好之感。

清代早期王原祁《富春山色图》赏析

《富春山色图》立轴设色纸本  甲申(1704年)作

款识:甲申初秋,王原祁。印鉴:王原祁印(白文)、麓台(朱文)、西庐后人(朱文)

录文:黄宗伯评子久画从董巨间出,元人中,在四家之冠。余细绎其意,此言不虚。积雨连旬,兀生寓斋,作此图解烦热并识思翁之语。

王原祁《富春山色图》应当说,在清代用黄公望笔法创作山水而得其精髓者王原祁当属第一。此帧作于甲申(1704年),早于收藏在上海博物馆的《仿子久富春山图意轴》(1708年画)四年。此图绘远山重峦迭嶂,中景峰回路转,村落错落有致,近景树大根深,浅渚之边,构图呈“S形”,是王原祁的典型构图样式。作者以“金刚杵”般的笔融,有意识地让笔墨与天地造化争奇,并在干墨重笔的皴擦中去博取“浑沌”气象。

仿古山水册 (八开)纸本水墨款识:一、仿高房山。高米总是一家,鉴古者有宋元之辨。时有后生气分厚薄也,学六法者参之。二、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仿江贯道笔写唐人诗意。三、拟赵丞旨仙山楼阁图。壬午春日,畅春园画庐奉命,进呈拟稿之一。四、梅道人有溪山无尽,关山秋霁二图。皆画之罕物,此幅画用其意。五、云林设色小景,从荆关中出。天然逸趣,姿态横生。兹仿其意。六、江南春。丁亥春户从武林道中舟次写惠崇笔意。七、庚寅秋日兼写倪黄笔意于双藤书屋,运墨处颇合古人平淡法,存之。麓台,祁。八、 张伯雨评云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以画法论大痴非痴,岂精进头陀而以释巨然为师者耶,己丑长夏録出并。印鉴:王原祁印、三昧、麓台原祁、茂京、陗倩、苍润、王原祁、求是堂。

(0)

相关推荐

  • 畅春园里的守望人——清代书画大家王原祁踪影录「1」

    原创 方鸣 荟萃苑 今天 作者/方鸣 "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是北京大学西门.隔路相望,有两座孤零零的山门,突兀而立,相依相偎.雍正.乾隆年间,此处是两座寺院,一座叫恩佑寺,一座叫恩慕 ...

  • 清 王原祁名画赏析(3)

    王原祁(1642-1715年)是清初"四王"之一,开创"娄东画派",一统清代山水画坛百緇年,在中国绘画史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历史地位. 王原祁的绘画得益於乃祖王时敏 ...

  • 清代早期王原祁二十八幅绘画作品赏析(下)

    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在题材内容.思想情 ...

  • 清代早期王翚二十九幅绘画作品赏析(下)

    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在题材内容.思想情 ...

  • 清代早期王翚二十六幅绘画作品赏析(上)

    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在题材内容.思想情 ...

  • 元代时期倪瓒二十八幅绘画作品赏析

    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因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山水.枯木.竹石.梅兰 ...

  • 明代早期戴进二十五幅绘画作品赏析

    明代(1368-1644年)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绘画与书法,是在沿着宋元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演变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的发达,出现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 ...

  • 明代中期文徵明十八幅绘画作品赏析(上)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 ...

  • 清代早期王时敏二十五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

    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在题材内容.思想情 ...

  • 清代中期丁观鹏十八福绘画作品赏析

    清代康熙末至乾隆.嘉庆年间,随着政权的逐步巩固,社会日趋安定,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绘画领域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宫廷绘画"可谓名家辈出,人物画家如郎世宁.冷枚.丁观鹏:山水画家如袁江 ...

  • 明代中期沈周传世三十四幅绘画作品赏析

    明代(1368-1644年)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绘画与书法,是在沿着宋元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演变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的发达,出现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