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职业化”减负才能激活家庭人口生育
育邻梦
有网友问:为了生活,你愿意把孩子留在老家让父母帮忙带吗?
低薪工人、必须还房贷+车贷,孩子刚出生,一个人上班负担不起,带回老家又舍不得!该怎么办?
职业成就是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大山
根据自我对大自然的综合认知,人类将自然生命归类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植物从土壤中吸纳溶于水的微矿物并结合“光合作用”实现生命自养;动物不能自己制造养料,它们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微生物属寄生生物,它们要么以辅助植物+动物为生、要么以分解植物+动物遗体为生。
人类是自然生命体系中最具智慧的高等级哺乳动物,人类也必须通过劳动获得能够为自身维持生命体征补充养料的植物或其它动物,人类社会进化史就是人类不断探索、完善自我生存养料补给体系的历程。驯化播种植物、驯服圈养动物、制造生产劳动与生活辅助工具......现代人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在“自然生态食物链”基础上开创了独立的养料补给体系,也创造出了人类社会特有的劳动生产分工协作体制——劳动职业化。
《警世通言》四O:“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二亲老迈,汝当朝夕侍奉,调护寒暑,克尽汝子妇之道!”忠,效忠国家,即为参与社会工作;孝,孝敬父母,则为生活。现代人类社会,职业化的分工协作体制规定明确了工作时长、工作任务、工作地点、工作目标,也就是工作时间不能“一心二用”、工作时间不能干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比如工作时间不能陪伴自家孩子学习成长、不能陪伴自家年迈的老人。如此以来,城镇家庭中青年劳动者参与工作将不得不以牺牲照顾家中老幼为代价,而如果不参与工作则必将无法获得足够的社会消费财富支配权益。因此,对绝大多数“工薪阶层”来说参与工作与享受生活在时间管理上俨然已经成为“零和博弈”关系。
儿童和老人的留守现象已经不在局限于农村,它已经蔓延到了城镇。近年来,全国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陆续要求学校做好课后“延时服务”即是最好的例证,那些“披星戴月”的工薪阶层几乎没有时间辅导孩子们的课外学习。童年近视发生率越来越高、心理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其根本就指向一个——孩子们的童年乐园越来越小。所以,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聚焦“一老一小”领域扩大养老托育服务有效供给,提升服务质量,完善服务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要求。2021年6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国家庭生儿育女+赡养老人从此被提升为国家发展建设的核心战略,换句话说就是以后家庭生儿育女+赡养老人不仅是家事更是国事。
动物劳动的根本目标是为了生活,人类工作的核心价值也是为了实现幸福生活。然而,幸福生活的核心就是家人能够团聚,中青年劳动者能够有时间抚育幼小的子女、有时间陪伴年迈的父母,“劳动职业化”这座大山俨然已经成为阻碍家庭生育、实现幸福生活的“真凶”。所以,现代人类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正确的,但这个正确必须建立在促进家庭参与社会工作与实现幸福生活和谐共荣的基础之上。
育邻人的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