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评论员:批判性思维是科技创新的必备前提
光明网评论员:今天(3月3日)有媒体报道说,由中、美、俄、印相关机构共同展开的一项研究的报告披露,其针对中国学生的调查测试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后,一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学术技能水平出现了下降。该报道称,上述调查测试是针对中国、美国、俄罗斯和印度工科学生学业表现的大规模研究,首次跟踪统计和比较了4个国家的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在物理、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表现,相关研究文章发表在《自然人类行为》杂志上。
近代以来,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强调,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批判性思维的养成设立为教育目标并摆在重要位置,批判性思维也籍此愈益成为衡量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的前提,没有批判性思维,一切创新都是空谈。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量,创新的关键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而创新人才的创新起点则正在于批判性思维。
传统的教育内容是传授知识、技能和价值。没有批判性思维贯穿其间,传授与接受就是一个“传”与“接”的机械过程;在传授知识、技能和价值的基础上,反向思考乃至置疑既定的知识、技能和价值,其碰撞产生的火花也许正是创新的星星之火,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过程就变成了双向互动过程,课堂和学校就成了创造工厂。因此,对于大学而言,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亦即创新思维,前提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提倡和保护学生的质疑性发问。
如果说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育目标还是以传授为主的话,那么,大学阶段的教育就应将培养和养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作为重要目标之一。在此,养成批判性思维目标的设定,无疑是使整个教育体制效益最大化的最重要的“边际投入”。有了批判性思维的加持,所有教育阶段所传授的知识、技能和价值,就有了“活”起来的基础,就有可能由此产生出新的知识、技能和价值,从而产生创新的结果。没有批判性思维的激活,被动接受的知识、技能和价值,只是一种因循和因袭,知识、技能和价值的效益只能逐渐递减。
上述调查测试也表明,学习成绩与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虽有关联,但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如果学习及其测试的内容不包括批判性思维的成分,那么,学习成绩的标定只是接受被传授知识的程度而已。并且,上述调查测试虽然只是针对4个国家的“精英大学”和“大型大学”中的工科学生,但是,实际上,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许多相关研究都显示,批判性思维对所有学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都至关重要。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