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千佛崖:青衣绝佳处 步步莲花生
夹江千佛崖,位于乐山市夹江县城西3公里处。这里“两山对峙,一江中流”。 夹江千佛崖山雄水秀,古迹众多,被称作"青衣绝佳处"。青衣江畔原本是古代氐羌系中青衣羌的故地;李白笔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平羌江;青衣江上铁石关,当年张献忠攻打青衣江县的古战场。大约汉代开始,夹江就已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孔道,商贾往来不绝。夹千佛崖最初的名字叫古泾口,山岩上“古泾口”三个字透出几许苍凉。
佛教自汉朝传入中国后,于唐朝至鼎盛,及安史之乱后,中原大型石窟相继衰落,盛唐以后,中原再无大规模石窟造像,相反,地处西南偏安之地的四川却成为了民间造像的一处沃土,石窟艺术循着金牛古道从中原进入四川,于是在涪江、嘉陵江、沱江、岷江流域的岩壁上,星星点点出现了诸多石窟,成都之南,青衣江畔的夹江千佛崖便是其中的一处。
千佛崖佛像雕刻始于隋,兴盛于唐开元年间时期,延及明清。比乐山大佛的开凿时间还要早。与乐山大佛不同的是,千佛岩摩崖造像基本上是由民间自发镌造,因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艺术形象更加多姿多彩。石刻造像依山而建,临江而凿。共计162龛,大小佛像2400多尊,故有“千佛岩”之美誉。
千佛崖佛像的内容丰富,有弥勒佛、阿弥陀佛和毗沙门佛等,也有天王、观音和经变故事的图解造像。造像排列错落有致,少则独占一窟,多则上百尊集于一窟;大可逾丈,小不及尺,造型优美,技艺精湛,姿态各异,绚丽多彩,尤以“净土度”为佳;显示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石刻艺术水平。
佛崖西端的“万咏岩”上,有琳琅满目的历史题刻,或赞山水并秀,或抒揽胜情怀,不乏辞美意雅、雄浑秀丽之作。
《中国建筑史》一书中,梁思成写下了这么一段话:“龙门唐代石窟之雕凿者,对于建筑似毫不注意,故诸窟龛鲜有建筑意识之表现。然在四川多处摩崖,则有雕西方阿弥陀净土变相,以楼阁殿宇为背景者,如夹江县千佛崖,大足县北崖佛湾,乐山县龙泓寺千佛崖皆其例也。”
弥勒像龛为此处最大造像龛,佛高2.7米,弥勒佛端坐正中,神态安详。造型优美,比例适度。周围聚集着僧众弟子。顶有飞天伎乐,翩翩起舞,二胁侍菩萨服饰华美,衣纹流畅,肌肉丰硕,体积感强。是夹江千佛崖的标志性龛窟。
毗沙门天王,四大天王之一,在夹江千佛崖的弥勒佛所处的同一面崖壁之上有两窟,窟中天王或站或坐,均头戴冠冕,身披甲胄,脚着战靴,手持宝塔,足踏夜叉,尽显威严;在临江的第159龛也雕有一天王,其身躯之上的铠甲甲片与衣饰的纹路清晰可见。
临江的第159龛天王,其身躯之上的铠甲甲片与衣饰的纹路清晰可见。
时有过往的村民如同穿越时光。
这里的题字很多,有当地文仕有过往游人,有文官作秀有武官弄墨,因而这里又叫作万咏崖。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