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学校潘老师育儿故事12——引导让孩子羡慕和崇拜优秀的同学
【作者简介】潘从红,北京十一学校政治教师,初中学部资深教育顾问,十一学校职业考察课程负责人。潘老师女儿潘艺卓同学于2012年入十一学校初中部、2015年入十一学校高中部,2018年毕业,以668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科学实验班。
多年来,潘老师秉承十一学校老师的基本理念,坚持鼓励孩子自主学习、不上课外补习班,为此跟家庭主要成员“对抗”数年,女儿的这个成绩让他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欣慰之余,潘老师连发数文,撰写了关于孩子成长的一些小故事。本号征得潘老师同意,刊发其中的一部分。
让我们一起感谢潘老师的智慧付出!
平凡孩子的平凡故事(14)
——让孩子羡慕和崇拜优秀的同学
北京市十一学校 潘从红
不知道家长是否注意过:自己的孩子羡慕和崇拜优秀的同学吗?羡慕和崇拜之后有追求优秀同学的具体行动吗?
一个孩子是否羡慕和崇拜优秀的同学,并有追求优秀同学的具体行动,对于培养一个积极向上的孩子至关重要。
还是从小女的故事讲起:
(图片来自网络)
2013年8月,央视播出第一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比赛,我们一家每天准时收看比赛实况。在收看的时候,我和爱人看似无意实则有意地流露出对选手精彩表现的称赞。看着比赛选手的出色展示,听着我和爱人的有意无意地对话,小女也慢慢地心动了。于是,我和她之间有了这样对话:
“爸爸,我也想参加这个比赛!”
“是吗?”
“是的!可是我怎么才能参加呀?”
“参加这个比赛的都是初二的同学,你现在是初一,无法参加比赛,等你上了初二,就有机会参加了!”
“我到了初二就能上央视参加比赛吗?”
“那不一定,这些选手是每个省级行政区经过初赛、复赛、淘汰赛等等选拔出来的,不是谁想去央视比赛就能去的!”
“那我怎么才能去呢?”
“初二的时候,如果你能通过海淀区的选拔,就可以进入北京市的选拔,如果在北京市的选拔中,还能胜出的话,就可以代表北京市参加在央视的全国比赛了!”
“哦,这样呀!”
小女若有所思,默默地点了点头。
此后,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小女开始有意识地开始加强了对各类汉字和名词的书写和记忆。
进入初二的时候,北京十一学校初二年级的学生参加“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校内的选拔,孩子如愿以偿进入了6人的大名单中。紧接着参加海淀区的选拔,十一学校代表队名列团体总分第一名(其中有个小插曲:在海淀区的团体选拔现场比赛中,有一个名词在汉语中有两种写法,十一学校的一个同学写出了其中一种,被裁判误判为错误的,小女当即向裁判提出,说这个词有两种写法,写哪一种都可以,当时没有得到裁判的认可。后来裁判经过查证,认定小女的说法是正确的,对小女进行了表扬),小女也取得了个人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
在准备参加北京市的团体选拔中,小女进行了更加认真的准备,她在一周的时间内,翻完了第六版(当时最新版)的《汉语词典》,并积累了很多化工名词、地理名词、医学名词,等等专业名词(因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上要考的汉语字词范围非常广泛,各行各业的专业名词均有涉及),很多时候,她晚上要准备到两、三点,在我们的一再督促下,她才肯休息。有时候,等我们休息时,她又再次悄悄起床,继续学习积累。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北京市的选拔中,包括小女在内的北京十一学校取得了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比较遗憾的是,按照赛制要求,只有团体第一名的学校才可以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的比赛。
比赛回来之后,小女有点闷闷不乐。她给我说,她认为这个比赛不公平。应该挑选每个代表队中最优秀的选手组成代表队代表北京队参加比赛。我告诉她,赛制就是这样要求的,我们只能遵守这个要求。不过,你的表现已经非常棒了!你通过参加这次比赛,已经收获了很多,能不能上央视已经不重要了。
带着些许遗憾,我们一家观看了2014年的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比赛中,有很多词语我和爱人都没怎么听过(我自以为也是认识不少汉字的人),可是小女却能准确地书写出来,她甚至告诉我们,某一个词是出现在《红楼梦》的某个章节某个情节中,某一个词是出现在《论语》的某一段中,并随口背出了那一段……我和爱人对小女都有点儿小崇拜了。
比赛已经过去了四年,但是很多思考至今还在。
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孩子对优秀的同学没有羡慕的感觉,认为别人的优秀和自己没有关系,那这个孩子很可能没有进步的动力。所以在家庭教育中,通过特定情景,引导孩子对优秀的同学产生一种羡慕和崇拜感,并不断地激励孩子有追求优秀的扎扎实实地具体行动,对于培养一个积极向上的孩子至关重要。
当然,不仅仅是比赛,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都能发现一些优秀的同学。家长都可以以孩子可接受的方式期待和激励孩子,去追求优秀,学习榜样,并持续督促和帮助孩子,孩子也会越来越优秀。
有句话说的很好:“把优秀作为一种习惯!”帮助孩子实现它,家长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很多!
2018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