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涵养”,修养“气质”
“涵养”是一个大概念,有着广泛的含义,一般是对修身养性而言,同时也包含道德、学问等方面的“修养”。
有“涵养”的人,做事稳重灵活,待人热情周到,工作严肃认真,交人慎重小心。
“涵养”是后天的,是“修行”和“修炼”来的。
“涵养”首先来自于长辈的熏陶,从长辈的言谈举止中进行模仿学习,长辈的言传身教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次是自己的学习,从书本和老师的教导中学习怎样接人待物,礼貌待人;再次来自于社会上的交友范围,与什么样的人交往相处,自己会就会受到对方的影响。由此可见,“涵养”是后天的一种“修行”和“修炼”,与自己的“修行”和“修炼”程度有关。
“气质”是指人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气度,是根据人的穿着打扮,行为姿态、言谈举止所展现的一种外在表现,给人一种整体的印象,简单的说,就是穿着得体,举止文明,言谈有礼,给人以良好的感觉,这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重视,并且给人一种有“素质”有“内涵”的感觉。
人们常说:世界上没有第二次给人留下第一印象的机会。说明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而这第一印象,就包括了“涵养”和“气质”。
“涵养”来自于修行,“气质”来自于修养。
“涵养”是需要“修行”和“修练”的,是人们在社会上提高自身综合“认知”的一种过程,通过不断的修行和修炼,提高了自身的“修养”,从而改变“气质”,使人们对一个人有高度的综合评价,来提升个人的“气质”。辩证地讲,“修行”和“修炼”是过程,“修养”是结果,也就是说,“涵养”是过程,“气质”是结果。“涵养”是内在的,无需张扬,不必表示,缄默不言,静而不表,是一种内在的“强大”,潜藏在内心深处的积累。
“气质”是一种表现结果,通过接触与沟通,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涵养”,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每个人的“气质”不同,人们对其的认知也所不同,对该人“涵养”的定义也自然不同,既有相同的共性评价,也有不同的个性认识。
大凡人们看上去有“气质”的人,其“涵养”也会很高,道理非常简单,“气质”是装不出来的,因为“气质”是“涵养”的外在“表现”,“涵养”是“气质”的内在“基础”,有什么样的“涵养”,才能表现出什么样的“气质”,有什么样的“气质”表现,就有什么样的内在“涵养”。
那么,在社会上生活、生存和发展,就要努力去修炼自己的“涵养”,让自己有学问,有知识,有文化,懂道理,成为一名有“气质”的人,看上去知书达理,举止端庄,行为有礼,待人真诚,成为一名受欢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