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穴疗法:第二章手阳明大肠经(十三)扶 突
十三、扶 突
【概述】'扶突'最早见于《灵枢·本枢》篇,《外台秘要》称'水穴'。有消肿散结、清咽利膈之功。常规直刺0.5~0.8 寸,或灸。
【{位置与取法】1.在颈外侧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之间。(《标准针灸经穴部位图谱》)
2.正坐微仰头,喉结旁开 3 寸是穴。
3.正坐微仰头,人迎穴旁开 1.5寸是穴。
4.正坐微仰头,平喉结,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是穴。
【局部解剖】 有颈阔肌、胸锁乳突肌,深层为中斜角肌起点,内侧有颈升动脉;分布有耳大神经、颈皮神经、枕小神经及副神经。
【临床应用】
1.扶突贴压蝎尾治急性咽喉炎∶ 蝎尾 2 只(末节有毒针部分),胶布 2块(约 1 厘米×1厘米)。将蝎尾置于胶布中心,贴压在扶突穴上,每次取双侧穴位。1~2日即可取下,一般不超过3日。结果∶ 100 患者,痊愈 99 例。
2.扶突穴封闭用于颈部手术∶ 病人取仰卧位,头偏向对侧,按常规消毒皮肤后,用 1.6%利多卡因,或用 1%利多卡因加 0.35% 布比卡因混合液 15 毫升,封闭两侧扶突穴。封闭时先将麻药在穴位上注一皮丘。然后针头进入皮内,皮下注药 3 毫升左右,再垂直进入(7 号针头进入1/3 深度)。抽吸无回血和脑脊液后再缓慢注药 3~4 毫升。封闭后两手垫纱布轻揉几下,使药物充分扩散,约 10分钟后即可进行颈部手术。结果;150 例颈部手术者,麻醉优者 115 例,麻醉良者 27 例,麻醉差者 8 例。
【前人经验】
1.《针灸甲乙经》∶咳逆上气,咽喉鸣,咳喘息扶突主之。
2.《针灸大成》∶咳嗽多唾,上气,咽引喘息,喉中如水鸡声,暴喑气哽。
【按语】扶突穴居呼吸之要道,可扶气而平其不平,故临床常用于治疗咽喉疾患。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