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传真:泻心汤类方

导读:泻心汤此为吐衄之神方也。妙在以芩、连之苦寒泄心之邪热,即所以补心之不足;尤妙在大黄之通,止其血,而不使其稍停余瘀,致血瘀后酿成咳嗽虚劳之根。


一、泻心汤方
【方剂组成】大黄12克,黄连6克,黄芩6克
【用法】以水三杯,煮取三杯,顿服之。
【方解】大黄伍以除热解烦的黄连、黄芩,功能泻火。古人以心主火,故名以泻心汤。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第17条: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注解:心气不足,《千金方》作“心气不定”,可信。吐血衄血,其人心悸烦不安者,为有热,宜泻心汤主之。
按:本方治吐血衄血如神。心气不定即心悸烦、精神不安之谓,以是则失眠惊狂、癫痛、以及出现其他神经症等,亦有用本方的机会。高血压现本方证明显者,亦多有之,须注意。
【辨证要点】心烦吐衄、大便干者。
【验案】赵某,男性,53岁,病历号154112,1965年4月2日初诊。发现高血压20多年,常头疼失眠,近一月来常鼻衄,烦躁心慌,大便干,血压170~200/130~140毫米汞柱,苔黄,舌红脉弦数。证属里热上犯,治以清泄里热,与泻心汤:大黄10克,黄连6克,黄芩6克,生地炭10克
结果:上药服三剂,大便通畅,心烦已,睡眠好转。因时有胸闷,改服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青,服一月,鼻衄未作,血压在150~160/100~110毫米汞柱波动。
二、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方剂组成】大黄9克,黄连5克
【用方】以沸水一杯渍之,须臾后,去滓,顿服。
【方解】此于泻心汤去黄芩,固亦泻心,但以沸水渍之不煎,气味俱薄,故只能泻热而解心下痞。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154条: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注解:心下痞,即胃口处有痞塞不通的自觉证。痞属气结,不似结胸证的实结,故按之不硬而濡,关上脉亦应之浮而不沉,故宜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伤寒论》第164条: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注解:见桂枝汤方证。
【辨证要点】心烦、心下痞者。
三、附子泻心汤方
【方剂组成】大黄6克,黄连3克,黄芩3克,附子3克
【用法】先以麻沸汤一杯渍前三味,须臾,绞去滓。附子别煮取汁,合之温服。
【方解】泻心汤减其用量,并渍之而不煎,亦同上方专以解痞,但加附子,故治心下痞而半陷于阴证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155条: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注解:心下痞本属里热,既无关乎表证,而复恶寒汗出者,则半陷于阴证甚明,故宜附子泻心汤主之。
按:本条是承前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的条文而言,不是太阳病误下而致的心下痞,以无关乎表证,则复恶寒汗出者,其为阴证可知。由于是阴阳交错互见的证,因以寒热合用的方药治之。
【辨证要点】心下痞、恶寒汗出者。
四、大黄硝石汤方
【方剂组成】大黄12克,黄柏12克,栀子9克,硝石12克(分二煎)
【用法】以水三杯,先煮三味,取一杯,去滓,内硝,更煮沸,温服。
【方解】栀子、黄柏均属苦寒除热驱黄药,伍以硝黄故治黄疸证、里实有热、二便不利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金匮要略·黄疸病》第19条: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
注解: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显系实热在里,黄疸见此证,故当以大黄硝石汤下之。
【辨证要点】实热黄疸,大便干、小便黄少者。
五、茵陈蒿汤方
【方剂组成】茵陈蒿24克,山栀9克,大黄6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茵陈蒿除湿解热,与栀子协力以祛黄除烦,伍以通便的大黄,故治黄疸证、烦躁、小便不利而大便难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236条: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注解:阳明病,发热汗出则热随汗越于外,故不发黄疸。若只头汗出而身无汗,小便不利,且渴欲饮水者,则必使热和湿瘀于里,故必发黄,宜以茵陈蒿汤主之。
《伤寒论》第260条: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注解:伤寒七八日,常为病传阳明的时期。身黄如橘子色,谓一身尽黄,其色鲜明如橘子皮那样,为多热的阳黄。小便不利、腹微满。为水不下行,此亦热与湿瘀的黄疸证,宜以茵陈蒿汤主之。
《金匮要略·黄疸病》第13条: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注解:谷疸初作,亦似外感而发寒热。因里有湿热,故不欲食,食则助湿动热,故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而为谷疸,宜以茵陈蒿汤主之。
按:本条所述,颇似急性黄疸型肝炎证治,不过依据经验,此病单用本方的机会较少,而以本方合用大柴胡汤的机会较多,宜注意,
【辨证要点】阳黄见大便干,小便不利者。
【验案】王某,男性,34岁,某医院会诊病例。1964年5月8日初诊。患慢性肝炎有年,近突发黄疸,经中西医治疗,黄疸指数逐渐升高,人亦面目俱黄如橘色,发热口舌干,胸胁苦满,恶心不欲食,大便秘结,苔黄腻,脉滑数。证属湿热郁久化热之阳黄,治以清利湿热,与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
柴胡12克,黄芩10克,枳实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半夏12克,大枣4枚,茵陈24克,大黄10克,山栀子10克
结果:上药服二剂,大便得通,恶心已,胸胁苦满减,精神好转,因坚持服药28剂,黄疸退,查肝功完全正常,旧有肝病亦随之而愈,约一月出院。
六、栀子大黄汤方
【方剂组成】栀子9克,大黄6克,枳实9克,香豉18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此于栀子豉汤加枳实大黄,当治栀子豉汤方证而腹胀满、大便难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393条: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服之愈。
注解:见枳实栀子豉汤条。
《金匮要略·黄疸病》第15条: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
注解:病黄疸,若心中懊憹或灼热痛者,宜栀子大黄汤主之。
【辨证要点】栀子豉汤证又见腹胀满、大便难者。
【骏案】陈慎吾老母,90岁。外感发热,发汗后热更甚,他医视其年迈气虚以小建中汤甘温除热,热益盛。诊其脉弦细数,苔白而干,与小柴胡加石膏汤一剂,热退。第三天因过食厚味而又复高热,心烦,口渴,腹胀,大便干,苔白而于,脉细数,此证为阳明余热与新邪相加,属栀子大黄汤的适应证:
淡豆豉18克,大黄6克,枳实10克,栀子10克
结果:上药服一剂而愈,嘱慎饮食,未再复发。
七、大黄汤或丸方
【方剂组成】黄连、黄芩、栀子、大黄各3克
【用法】水煎温服,亦可制为丸。
【方解】此于泻心汤加栀子,故治泻心汤证而烦热更甚者。
按:本方虽出于后世,其实不外泻心汤合栀子豉汤去豉所组成,故应用时亦宜依二方证而治用之。
【辨证要点】心烦、心下痞满、大便难者。
【验案】李某,女性,65岁,延庆县巡诊病案。初诊日期1965年11月9日。左半身不遂五天,头晕不起,懊憹不得眠,他医给通经活络之品,并用羚羊粉五分,药后诸症不减,反见烦躁。今日听胡老巡诊急来询问:是否包好,否则白花钱就不治了,光羚羊粉就花了五元钱,治不起,胡老劝其服药看之,不用花多少钱。诊其脉弦滑数,舌红苔黄腻。血压260/160毫米汞柱。证属阳明里热,与大黄汤加味:
黄连6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大黄6克,生石膏45克
结果:上药服一剂,大便通一次,诸症大减,血压为150/100毫米汞柱。
- 完 -
(0)

相关推荐

  • 茵陈蒿汤的方证表达

    茵陈蒿汤的方证表达 黄疸专药:茵陈蒿. 体质状态: 1.(阳热状态):发热 口干 烦躁,舌红,脉数,大便干结.加栀子 大黄,成茵陈蒿汤. 2.(阴寒状态):加四逆汤或理中汤,成茵陈四逆汤或茵陈理中汤. ...

  • 刘渡舟:谈治疗肝炎的经验—湿热类!

    今天  治疗肝炎的经验 2.湿热成毒 2.1湿热在肝 症状:口苦,胸闷,胁满或痛,饮食不振,恶闻荤腥,体疲无力,小便黄赤而短,脉弦细,舌苔白腻. 证候分析:肝有热则口苦.心烦:肝气郁则胁满,甚则作痛: ...

  • 以麻黄汤治头痛案为例,谈六经辩证【附:胡希恕经方传真 麻黄汤类方】

    伤寒论是一个以六经辩证为核心的一个临床实践理论体系,六经辩证是贯穿整个伤寒论条文的一个主线.从病患的身体症状入手,综合判断并解决病在哪,怎么治,用什么药的问题.承载整个治疗的基础就是太阳.阳明.少阳. ...

  • 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泻心汤类方

    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泻心汤类方

  • 刘渡舟老先生讲透“泻心汤类方”

    2018-01-08 13:19 导读 <伤寒论>中,泻心汤类五方的组成.功效及组方原则,你都清楚吗? 为何泻心汤类方中,要加入旋覆代赭汤? 用3分钟的时间,跟随本文,跟随刘老,来看一看吧 ...

  • 必须掌握的经方十大类方

    桂枝类方 (1)桂枝体质:形瘦肤白纹理细,肌肉较硬肌表湿,腹部扁平腹肌紧,唇淡红暗目有神,舌体柔,色暗淡,舌面润,苔薄白,各种汗证接踵来.敏感寒冷及疼痛,易感伤风心悸动,易肌挛,易便秘,睡眠浅,或多梦 ...

  • 悟伤寒从《经方10大类方方证歌诀》!

    一:桂枝类方 (1)桂枝体质:形瘦肤白纹理细,肌肉较硬肌表湿,腹部扁平腹肌紧,唇淡红暗目有神,舌体柔,色暗淡,舌面润,苔薄白,各种汗证接踵来.敏感寒冷及疼痛,易感伤风心悸动,易肌挛,易便秘,睡眠浅,或 ...

  • 伤寒论中“泻心汤类”方组归类并用总结

    大黄黄连泻心汤 方组: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方用: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 附子泻心汤 方组: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二枚炮 去皮 破 另煎取汁 方用:心下痞而恶寒汗出阳不固表者 生姜泻心 ...

  • 王庆国教授:我用泻心汤类方的几个临床经验(免费送书)

    华医世界 图*国家首届全国名中医王庆国教授 王庆国师从著名伤寒学家刘渡舟教授,在40余年的教学.科研.临床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学术思想,临床善用经方,不拘时方,对多种内科.妇科.儿科病种有丰富的治疗经 ...

  •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 泻心汤类方(177)

    三黄泻心汤证 我们如果不说这个三黄泻心汤跟附子泻心汤的话,半夏.生姜.甘草三个泻心汤呢,它的主服法都是要先用比较多的水煮到差不多六碗,然后把渣渣捞掉,然后再光煮那个汤,把它收到三碗.那这样的一种煮法, ...

  • 【临床经验】胡希恕:泻心汤类方的运用

    胡希恕(1898-1984)又名胡禧绪,汉族,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胡老临床擅用经方, 尤其对桂枝汤.小柴胡汤等的临床应用更有独到之处,除用于伤寒温病以外,尚有内外妇儿各科杂病,每用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