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轻时的一些思考

一个观察,真正年轻人(20岁左右的人),对青年主题的某些刷屏文案兴趣寥寥,倒是70/80后等叔叔阿姨级别的中年人,对这些媒体素材感到兴奋,接力传播。
仔细一想,倒也不难理解。
一旦进入中年,绝大部分人在两个方面不再年轻:
一是物理意义上的身体,比如三十几岁吃同样的东西就是比二十岁更容易发胖。
二是抽象意义上的,对世界的好奇心。或者换此词也可以表达类似的意思:梦想、赤子之心、野心......
中年人一边感慨着自己不再年轻更容易发胖的身材,一边怀念着曾经那个年少轻狂什么都敢想的青春岁月。
于是乎,我们逝去的东西你们正在经历,我们提醒一下你们,为你们鼓个掌加个油,或者站在一个“过来人”的角度为你们说道一番,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其实哈,某位伟人早就说过,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终究是年轻人的。
这个话很多人都把重点放在了“年轻人”身上,我认为不太正确。因为,逻辑上,世界终究是年轻人的跟人长远终究会死,是一样必然正确的。
这个话的重点,我认为依次是:
1)是我们的。
2)是你们的。
3)终究。
“年轻人”最不重要。
我们是谁?就是掌握话语权掌握游戏规则的极极极小一撮人。你们是谁?你们就是游戏里的参与者,是大部分平凡普通人。年轻人是谁则不重要,因为距离太遥远。
大约在我上大学后不久,我学习到数理统计和概率论这门课。可以说,统计的思想,开启了我对这个世界崭新的认知。
世界的运行,绝绝绝大多数时候,样本足够的情况下,其分布都会收敛到正态分布。这是理解现实世界的最最最基本的思想武器。有了它,你才能在理想和现实中掌握好平衡,也才能在追梦和梦碎间找回自我。
任何一代人,作为整体,都必然超越上一代。进化使然也好,知识进步也罢,统计结论就是如此。但要注意,是整体,而非个体。
另一个残酷的现实是,任何一代人,在他们漫长的一生,也最终走向平凡,过着平淡的生活,甚至最后变得平庸。这就是社会运转的规律,只有极小部分人能引领社会的发展,而绝大部分都是追随者。
年轻的时候,容易做梦,也应该做梦。但只有梦,全靠梦,就容易被现实击垮。我很早就明白这一点,这大概是我人生路上三十余载,经历任何大大小小的失败,都能保持平常心的重要原因。
当然,理解社会运作规律,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其意义又不能等同于“安于现状”,“接受平庸”,或者是“宿命论”。
正是因为社会运行的统计结果大概率收敛于正态分布,这就决定了总有一部分人会“特别糟糕”,又有另一部分人“特别牛逼”。然而,谁落在什么样的长尾区间,都是事后而言的,事前无人能知。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年轻时又不得不做梦的原因。
简而言之,年轻时我便知道,大概率上我这一生终将平凡。因此,我能面对任何意义上的“失败”与“挫折”。
然而,小概率上,我可能会成为一个“特别牛逼”的人。但这个概率究竟有多小,我没尝试过我永远无法知道。而且,更有趣的是,一旦你开始做梦并付诸行动,这个“小概率”发生的条件也随之改变。
总结起来一句话,但我年轻时,我常常用这句话激励自己:
认清生活真相,但不屈服于现实。
到现在,我依然认为这句话带给了我莫大的力量,无论是面对虚无缥缈的未来,还是触手可及的当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