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诗画 | 姑苏繁华图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辛丑年五月廿八
07/07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送人游吴
[晚唐]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多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01 诗歌赏析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约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台县)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曾以诗颂朱温,后朱温表鉴他,授翰林学士,知制诰,故入《旧五代史·梁书》(《旧五代史·卷二十四·梁书第二十四·列传第十四》有其传)。
他以“诗旨未能忘救物”(《自叙》)自期,故而对晚唐的混乱黑暗,以及人民由此而深受的苦痛,颇多反映,如山中寡妇的避征无门,《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中官兵的遍搜珠宝,乱杀平民,甚至拆古寺,掘荒坟;《再经胡城县》中酷吏的残忍,县民的含冤,都是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其诗也明白平易,且都是近体诗,但也失之浅率,不甚耐读。他自称【苦吟】,从技巧上说,未必如此。《沧浪诗话》将他列为一体,翁方纲不以为然,在《石洲诗话》中说:【咸通十哲,概乏风骨……杜荀鹤至令严沧浪目为一体,亦殊浅易。】《苕溪渔隐丛话》引《幕府燕闲录》,也谓鄙俚浅俗,惟宫词为唐第一。
评注:
吴:春秋时吴国区域,以今天苏州一带为核心。姑苏:苏州吴县的别称,因姑苏山得名。
姑苏人家临水而居,到处水港,到处小桥,此处自然生盛产菱藕。苏州丝绸天下闻名,故来往的船上装在的也多是绮罗。清淡的笔墨,风景如绘,令人仿佛置身其中。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02 佳作赏析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滑动查看>>
名称:姑苏繁华图(部分)
作者:徐扬
材质:纸本设色
大小:35.8cmX1225cm
作品类型:中国绘画
收藏机构: 辽宁省博物馆
艺术时期:清代
清代,徐扬《姑苏繁华图卷》。为纸本设色,全长1225厘米,宽35.8厘米。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以苏州当时繁华景象为背景。从苏州城西灵岩山起,由山下的木渎镇东行,过横山,渡石湖等等,再入姑苏城。再自葑盘、胥门、出阊门外,转入山塘街,至虎丘而止。整个画面包括太湖至虎丘近百里的风光山色、地理民俗、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建筑园林等极为丰富的内容,重点描绘了一村、一镇、一城、一街的景况。妙笔丹青,画出了江南的湖光山色、水上人家、水运漕行、田园村舍、商贾云集等繁盛图景。全图构思巧妙,疏密有致,重点突出,笔墨精道,气势宏大。虽不免有粉饰之处,但与历史文献相印,不失其实,故不愧为一件写实的杰作,是研究230年前“乾隆盛世”的形象资料,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是形象的历史教科书。
此是一幅集山水、人物、建筑界画技法于大成的长卷风俗画。画上人物共约四千八百余人,房屋建筑二千一百余栋,桥梁四十余架,舟船三百余艘。商肆各行各业牌匾五十余类、三百多块。从史料上看是乾隆时期苏州的“图志”。将清乾隆时期繁荣的苏州活生生地描绘记录流传于后世,是作者呕心沥血之巨制。
徐扬,清宫廷画家,江苏苏州市人。字云亭。家住阊门内专诸巷。工绘事,擅长人物、界画、花鸟草虫。画梅既苍劲又秀雅。乾隆十六年(1751)弘历南巡至苏州,进画,得以供奉内廷。受艾启蒙、贺清泰影响,写实功力益深。他于乾隆二十四年画出了《盛世滋生图》卷。而后又画出了著名巨作《乾隆南巡图》(共十二卷)等历史画卷。他的绘画继承了《清明上河图》等艺术形式,以散点透视法来描绘山水城池,把现实主义手法运用于绘画之中,其意义更大。
徐扬传世作品除《乾隆南巡图》、《盛世滋生图》外,还有《京师生春诗意图》、《王羲之写经换鹅图》等。《盛世滋生图》卷,全长1225厘米,宽35.8厘米。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又名《姑苏繁华图》,纸本设色。以苏州当时繁华景象为背景。从苏州城西灵岩山起,由山下的木渎镇东行,过横山,渡石湖等等,再入姑苏城。再自葑盘、胥门、出阊门外,转入山塘街,至虎丘而止。整个画面包括太湖至虎丘近百里的风光山色、地理民俗、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建筑园林等极为丰富的内容,重点描绘了一村、一镇、一城、一街的景况。妙笔丹青,画出了江南的湖光山色、水上人家、水运漕行、田园村舍、商贾云集等繁盛图景。全图构思巧妙,疏密有致,重点突出,笔墨精道,气势宏大。虽不免有粉饰之处,但与历史文献相印,不失其实,故不愧为一件写实的杰作,是研究230年前“乾隆盛世”的形象资料,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是形象的历史教科书。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乐诗 ]
官方网站:www.artlib.cn
合作请加微信:linjiaqi1063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