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锋——刘永好传》读书笔记
一口气读完了《藏锋——刘永好传》这本书,是一本好书,因为传主的可读性太强,所以作者的作用反而体系的不是很明显。传记写得好不容易。我很喜欢司马迁和艾米尔·路德维希的风格,两个人一切迥异,但是在内在气度上却有相似之处,就是有一种对英雄的赞美,一种蓬勃的生命意志,就是气场足!!!
回来再说本书,刘永好是一个商业奇才,三十岁开始创业,一路过来少有大起大落,鉴于他创业的时代,这确实非常难得。我读书向来主张为我所用,本书中可用之处有两个大方面,一是刘永好的商业大智慧,二是刘永好的做事小技巧。
刘永好是一个非常有企业家精神的人,他的大智慧也体现在这里:
一、品格至上,仁者无敌。刘三十岁开始创业的身份是一个老师,其家庭背景也是读书人,且家中兄妹五人,他排行老四,其创业的初心就不是为了单纯的发财,更多是为了成就一番事业,故其心不躁。在创业经商的过程中,他非常注重的是人品问题,具体表现有三。
为人处事,分家之后,新希望上市,兄长们对他颇有微词,甚至发通告说他不再担任希望集团的法人代表。对此,刘没有任何的辩解或者动作,只是沉默的应对。事后,只要有合适的投资机会他也从没有因此而忘记自己的兄弟们。和为贵,谦让,低调。
企业经营,刘是民生银行的董事长、第一大股东,但是他从不因此而进行关联贷款。民生银行成都分行主动找新希望旗下的食品公司贷款,食品公司效益很好,双方合作是利人利己,就开始了合作,先贷了100万,结果刘直接将其取消,他的理由很简单:我是民生的股东,就绝不在民生贷款,这是我承诺过的事情。他经营的项目不求立即发财,更多的是扎实的把事情做好。
社会责任,刘是光彩事业的发起人,他为的就是帮助农民,这是他一直坚持的事业。一种造血式的扶贫,而非输血式样的。对贫穷的地方而言,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更稀缺的是市场经验。他在西昌建厂,帮助当地农民提高了猪的产量和养殖方法,招用当地人进厂子工作,用合理的价格销售产品,很像今天的社会企业。这不是一种图热闹的慈善捐款,而是真的在承担社会责任,又不违背公司主业,很符合德鲁克的建议。
二、顺应潮流,但只先动半步。不论是在投资房地产,还是做化工,还是做金融行业,刘的行动总是在最早的一批中间,但是相比之下他的行动往往显得非常保守,谨慎,虽然常常失去很多机会,但是也从没有任何大的失误。就像德鲁克说的一样“成功的创新者都相当保守,他们不得不如此”“他们都不是什么浪漫任务,他们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对流动资金的预测上,而非匆匆忙忙的冒险”。刘就是对德鲁克“保守的创新者”最佳例证。刘总能顺应潮流,因为他是从白手起家干起来,是在市场中一个鸡蛋一个鸡蛋的卖出来的,有极其敏感的商业嗅觉,因其父亲的原因他对中国政治的东西也非常敏感,他也经常出国去学习、研究这也开拓了眼界,所以,总能抓到趋势。本书结合着《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看,简直就是一种极度的享受。
再说说他的小技巧吧。我认为刘至少有5个能力非常突出,都是很小的技能,但是我在许多人物传记中,和一些前辈的沟通中,往往发现他们会对一些很小的技能非常推崇,可能这些小技能就是撬动地球的指点吧。
第一、记事本。他的速记能力很强,和任何人沟通的过程中,总是会详细的记录,这些记录往往成为他后来决策的重要的依据。
第二、倾听能力。刘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 总是以倾听为主,之后往往有精准的结论。
第三、决策能力强。他从不相信任何单个人的意见,包括他自己的。广开言路,综合判断。每个决策都会去请教不同利益关系格局中不同专业人士,论证再论证,开投资批判会,批不倒的才可能是最好的。
第四、现场调研。任何项目,只要有可能,他一定会争取现场调研,关注细节,他会问很多问题,很多很细节的问题。
第五,为了做好2、3、4点,毫无疑问他的提问题能力一定非常的强大。如何去问问题呢?问问题要问断点。提问者本身心中要有一套程序,一个体系,这个程序体系是逻辑严谨连贯的,是经过实践检验有效的。面对纷繁复杂的事情,人的认识能力有限,但是程序则易于掌握。问问题的过程中,挑战在于不知道问题的下一个会是什么。你如何去应对人们对问题的各种回答?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有概念化的能力,能够从回答问题的人的各种信息中解构、整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发现问题的本质,事实的真相。这就是洞察力!这个管理者应该经过多年的训练具备这种能力,经验和一套经过实践验证的可以应对纷繁世界的体系、程序,从而可以架构一个体系,一个立体空间。跳出来看,整体视野!
半天读完了本书,即可写了这篇心得,心有所感的记录了一些,那些更细微的则没哟写出来。建议大家还是有空去读读原书吧,传记是了解一个人最好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