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展书论精华30条,值得收藏
1、王献之,晋中书令,善隶,骨势不及父,而媚趣过之。——南朝·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
2、献之始学父书,正体乃不相似。至于绝笔章草,殊相拟类,笔迹流怿,宛转妍媚,乃欲过之。羲之书,在始未有奇殊,不胜庾翼、迨其末年,乃造其极。——南朝·宋虞《论书表》
3、宋明帝《文章志》曰:'献之善隶书,变右军法为今体。字画秀媚,妙绝时伦,与父俱得名。其章草疏弱,殊不及父。’——南朝·宋·刘义庆
4、比世皆尚子敬书,元常继以齐代,名实脱略,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逸少自吴兴以前,诸书犹为未称。凡厥好迹,皆是向在会稽时,永和十许年中者。——南朝·梁·陶弘景《论书启》
5、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王子敬书如河、洛间少年,虽皆充悦,而举体沓拖,殊不可耐。张芝惊奇,钟繇特绝,逸少鼎能,献之冠世,四贤共类,洪芳不灭。——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
6、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王献之书绝众超群,无人可拟,如河朔少年皆悉充悦,举体沓拖而不可耐。——南朝·梁·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
7、若探妙测深,尽形得势,烟花落纸,将动风采,带字欲飞,疑神化之所为,非世人之所学,惟张有道(芝)、钟元常(繇)、王右军(羲之)其人也。——南朝·梁·庾肩吾《书品》
8、有翰林善书大夫言,故无名公子曰:'自书契之兴,篆、隶滋起,百家千体,纷杂不同。至于尽妙穷神,作范垂代,腾芳飞誉,冠绝古今,惟右军王逸少一人而已。然去之数百年之内,无人拟者,盖与天挺之性,功力尚少,用笔运神未通其趣,可不然欤?’——唐·欧阳询《用笔论》
9、王羲之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
龙。王献之……工草隶, 善丹青。七八岁时学书,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叹曰:'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唐·《晋书·王羲之传》
10、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其枯树也,虽槎而无屈伸;其饿隶也,则羁羸而不放纵。
兼斯二者,固翰墨之病欤?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唐·李世民《王羲之传论》
11、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右军之书,代多称习,良可据为宗匠,取立指归。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子敬已下,莫不鼓努为力,标置成体,岂独工用不侔,亦乃神情悬隔者也。——唐·孙过庭《书谱》
13、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右四贤之迹, 扬庭效伎,神合契匠,冥运天矩,皆可称旷代绝作也。右军正体如阴阳四时,寒暑调畅,岩廊宏敞,簪裾肃穆。——唐·李嗣真《书后品》
14、千百年间得其妙者,不越此十数人。各能声飞万里,荣耀百代。惟逸少笔迹遒润,独擅一家之美,天质自然,丰神盖代。且其道微而味薄,固常人莫之能学;其理隐而意深,故天下寡于知音。
真书:逸少第一,子敬第四;
行书:逸少第一,子敬第二;
章草:逸少第五,子敬第七;
草书:子敬第三,逸少第八。
——唐·张怀瓘《书议》
15、子敬…及其业成之后,神能独超,天姿特秀,流便简易,志在惊奇,峻险
高深,起自此子。然时有败累,不顾疵瑕,故减于右军行书之价。可谓子为神骏,父得灵和。父子真行,固为百代之楷法。——唐·张怀瓘《书估》
16、行书昔钟元常善行狎书是也,尔后王羲之、献之并造其极焉。献之(行书),观其腾烟炀火,则回禄丧精,覆海倾河,则元冥失驭,天假其魄,
非学之巧。若逸气纵横,则羲谢于献;若簪裾礼乐,则献不继羲。——唐·张怀瓘《书断》
17、行书者,逸少则动合规仪,调谐金石,天姿神纵,无以寄辞。子敬不能纯一,或行草杂糅,便者则为神会之间,其锋不可当也,宏逸遒健,过于家尊。草书者,逸少虽损益合宜,其于风骨精熟,去之尚远。若乃无所不通,独质天巧,耀今抗古,百代流行,则逸少为最。——唐·张怀瓘《六体书论》
18、右军之迹流行于代众矣,就中《兰亭序》、《黄庭经》、《太师箴》、《乐毅论》、《大雅吟》、《东方先生画像赞》咸得其精妙。故陶隐居云:'右军此数帖,皆笔力鲜媚,纸墨精新,不可复得。’——唐·蔡希综《法书论》
19、钟善真书,张称草圣。右军行法,小令破体,皆一时之妙。——唐·徐浩《论书》
20、右军本清真,潇洒在风尘。山阴遇羽客,要比好鹅宾。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唐·李白《王右军》
21、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拘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徐浩得其肉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格,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献之俱得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此历代宝之之训,所以绝千古。——南唐·李煜《评书》
22、予尝论书,以谓钟、王之迹萧敬简远,妙在笔画之外。——宋·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
23、右军笔法如孟子道性善,庄周谈自然,纵说横说,无不如意,非复可以常理拘之。——宋·黄庭坚《题绛本法帖》
24、大令草法殊迫伯英,淳古少可恨,弥觉成就尔。所以中间论书者,以右军草入能品,而大令草入神品也。余尝以右军父子草书比之文章,右军似左氏,大令似庄周也。——宋·黄庭坚《跋法帖》
25、王氏书法,以为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盖言锋藏笔中,意在笔前耳。——宋·黄庭坚《论书》
26、大令《十二月帖》,运笔如火箸画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
书’,天下子敬第一帖也。子敬天真超逸,岂父可比也。——宋·米芾《书史》
27、如王羲之作《乐毅论》、《黄庭经》,一出于世,遂为今昔不赀之宝,后日虽有作者,讵能过之?篆隶之作古矣,至汉章时,乃变而为草,至两晋,王氏羲、献父子,遂进于妙。——宋·赵佶《宣和书谱》
28、此《十七帖》,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真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者。——宋·朱熹《跋十七帖》
29、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元·赵孟頫《兰亭十三跋》
30、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法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