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传导过程
【实验原理】
声波在正常人主要经外耳、鼓膜和听骨链,再经卵圆窗传入内耳引起听觉,称为气传导。声波也可直接作用于颅骨,引起内淋巴振动,产生听觉,称为骨传导。骨传导的效果远较气传导为差。当气传导发生障碍时,气传导的效应减弱或消失,骨传导效应相应提高。由于鼓膜或中耳病变等气传导障碍引起的听力下降或消失,称为传音性耳聋。由耳蜗等病变引起的听力下降或消失,称为感音性耳聋。
听觉传导路
第一级神经元为耳蜗螺旋神经节的双极细胞,其周围突至内耳的螺旋器,中枢突组成蜗神经,止于蜗前核和蜗后核。第二级神经元为蜗前核和蜗后核,该核发出的纤维一部分交叉形成斜方体,至对侧上升,一部分不交叉在同侧上升,两部分纤维合成外侧丘系。第三级神经元为内侧膝状体,其轴突组成听辐射,经内囊后脚至颞横回外侧丘系小部分纤维止于下丘,由下丘发出纤维参加组成顶盖延髓束和顶盖脊髓束,止于脑干运动神经核和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完成听反射。
本体感觉传导路
本体感觉也称深部感觉。传导来自肌、腱、关节等处感受器的冲动,传向大脑和小脑。
1.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传导路 传导意识性深部感觉。第一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脊神经节内,其周围突至躯干和四肢的肌、腱、关节的肌梭、腱梭等深感受器和浅感觉的精细触觉感受器(触觉小体),中枢突入后根至脊髓后索。来自下肢和躯干下部的纤维形成薄束,来自上肢和躯干上部的纤维形成楔束,薄束和楔束上行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第二级神经元为薄束核和楔束核,其轴突形成内弓状纤维,绕过中央管腹侧,在中线上与对侧交叉,为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上升称内侧丘系,止于丘脑外侧核(腹后外侧核)。第三级神经元为丘脑外侧核,其轴突组成丘脑皮质束,经内囊后脚上行,止于中央后回的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和中央前回
2.反射性深部感觉传导路 传导非意识性的深部感觉,为传入小脑的深部感觉冲动的路径,由两级神经元组成。第一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脊神经节内,其周围突至肌、腱、关节等深部感受器,中枢突自后根入脊髓后,止于后角的中间内侧核或背核。第二级神经元为后角背核和中间内侧核,其轴突分别组成脊髓小脑后束和脊髓小脑前束,在脊髓中上行至小脑。小脑接受冲动后经锥体外系反射性地调节肌紧张力和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