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衣服喽

小时候裤子破了是要补上的,那些破了没补的,多是穷人,或者暂时没补,可能是家里没有女人,或者实在顾不过来,萝卜多了不洗泥,破洞多了就当网眼罢。

有洞必补,并且多数是外补,所以补丁多数不美观,一块方方正正的布覆盖了破洞,四边还露着针脚,这针脚有整齐似一排排士兵,有七扭八歪似散兵游勇,显示出主妇手艺的区别。难得找到与裤子颜色一样的补丁,所以看起来很明显,也很扎眼。如果补丁处再破,就有了补丁摞补丁。那时候大人小孩都穿过补丁裤子,不足为怪,我小时候也穿过,后来生活水平提高了,就不穿了。

到了八十年代,裤子破了还是要补的。而且逢洞必补,不让破洞过夜,那些勤劳的主妇都是强迫症,看着破了的裤子心里不舒服,必一补而快之。

补丁也在进化,从外补到内补,再到织补,补丁更美观了。

织补是一项创造,从南方流传过来。记得是在九十年代初,当你走到钟楼附近的商场外、小巷里,那些人流量很大的地方,或在商场外的过道,或在街角,就会看到三五成群的妇女,有的手拿衣服,有的坐在石阶上,有的站在墙边,当你从她们身前走过,她们就会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对着你喊:“补衣服喽,织衣服喽”,边喊边仔细看着你的衣服裤子,只要有个破洞,她们非拽着你补上不可。

织衣服是补衣服的最高境界,用竹圈绷平破洞的周边,再用颜色相同的线顺着裤子的纹路经纬交织,最终与裤子合为一体。手艺好的看不出补的痕迹,所以一般要价很高,但最终都能还下来,总能把破洞织上。

第一次看到新裤子破了不补也还是在那个时候,八九十年代牛仔裤流行起来,很多新裤子要磨旧了再穿,这样才有味,据说是水磨,后来磨得厉害了,就磨破了,白色的线头里露出一个个小小的破洞。就这样,看到穿着破洞牛仔裤的人经过面前,补衣服的妇女再也不喊了。

最近一次看到破洞裤是在这两年,洞太大了,再也补不成了。一般是在膝盖处横着一个长条形的破洞,随着走路总能露出些肉来,两个破洞不过瘾,所以就有了多洞不对称结构,不过破洞都开在前面,鲜有在后面开洞的,随着扭动的腿,腿上的肉时隐时现。有人追求极致,整个膝盖处上下十公分都被裁掉,边缘似狗啃,两个膝盖都露了出来,夏天一定很凉快。

有十年没有见过钟楼那边补衣服的了,她们可能改行做了别的,但是当她们看到了这样的破洞,一定会有冲上去补起来的冲动,哪怕不要钱,不过她们一定又会望洞兴叹:“洞太大了,补不起来了!”

把破洞补起来的冲动不止她们,上了年纪的母亲也许会在夜里悄悄地起身,用最好的手艺把一些小洞补起来,在台灯下看着自己的作品还会升起久违的成就感。

“世界消灭你,而与你无关”,现在鲜有破了不补的裤子,那些破了的都是费了功夫设计出来的,再也没有钟楼下那些“补衣服喽”的声音,那个时代已经悄悄离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