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6号-上海徒步第56回 安福路武康路
上海徒步第56回 安福路武康路
——屠钻
安福路和武康路是两条不容错过的徒步路线,走了好多次,每次走都有不同的感悟。本篇徒步记录也是拖了又拖,只到长假才有心情坐下来写写。
按惯例,先上集体照。
按我们徒步活动的惯例,从地铁站开始,到地铁站结束,这次从常熟路地铁站作为起点。这个地铁站的特色是8号出口有两首诗。
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激流》
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站在喧嚣的街头,读了几遍,让自己进入小资的状态。
安福路是一条不足1公里的小马路,以前叫巨泼来斯路(Route Dupleix),以法国海军将领名字命名的。
他的全名是“Joseph-François, Marquis Dupleix”(1697-1763),是18世纪中期,法属印度(殖民地)的最高行政长官。
东方汇理银行(Banque de l'Indochine)的百元大钞上,印的就是他的头像;法军现在服役的军舰、巴黎的地铁站,都有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的案例。
安福路在上海是非常有名的一条马路,有吴国祯的故居。吴国祯是抗战胜利之后的上海市长,又担任过国民党撤退后,台湾省第一任“省主席”。
除了名人,这还是一条以文化著称的马路,安福路284号现在是话剧中心,曾经是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在80-90年代,这里常常演出各种话剧,曾经是城市的文化时尚中心。现在经常有先锋和探索型话剧出演,仍是年青人热衷的文化圣地。
还有安福路300号的ig映界影像艺术馆。二楼是摄影画廊、讲座交流空间、咖啡馆、摄影书店,定期举办各种摄影讲座和培训课程,是摄影爱好者的好去处。三楼的老相机博物馆里珍藏了大量国内外的古董老相机,以及国内唯一遗存的海鸥相机装配生产线。每周一、四闭馆,免门票。
本次徒步的重点是武康路,匆匆走过,直接来到武康路。
武康路1号孙家花园,大门则在华山路上831号。
门口有两棵超过百年的法国梧桐,伙伴们用手机扫码查看孙家花园的由来。
孙家花园原是当年上海阜丰面粉厂创办人“面粉大王”孙多森、孙多鑫兄弟住宅。民国后,孙多森受命筹办中国银行(原大清银行),引入现代管理方法,在民国初年,用金融手段稳定时局作出了贡献。
武康路40弄1号,西班牙风格独立花园住宅,建于1923年,由董大酉建筑事务所设计。该建筑的出名是因为民国首任总理唐绍仪曾经在此居住,并于1938年9月30日被暗杀于此处,民国时期大案之一。
武康路99号,建于1928年,占地面积1105 平方米,建筑面积563 平方米,属英国乡村建筑风格的花园住宅。为英商正广和洋行大班住宅。20世纪30年代,这里又成了宋子文亲信、江海关监督唐海安的住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潘汉年、魏文伯、王震都曾在此居住过。后来又作为市委招待所、华东局机要局的办公室。后由于中国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爱国人士和社会活动家、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六、七、八届副主席刘靖基返沪,市政府安排其全家入住,这里成为其旧居。
我们只能从透过高墙窥视建筑的一角。
罗密欧阳台肯定是不会错过的,这本是上海著名作家陈丹燕在其小说《上海的风花雪月》的一段:“不知道哪个朋友曾经点着它说,那是罗密欧要爬的阳台,从此,大家都叫它罗密欧阳台。”
这里一直有个争议,官方介绍的阳台位于木门上面的水泥围墙的那个,参观者更愿意把那个雕花铁栏杆的阳台称为“罗密欧阳台”。更容易想象,长发长裙的朱丽叶站着阳台上,与罗密欧互述衷肠。
巴金故居是不容错过的,每次来武康路都会进去看看。除了缅怀巴老的精神与品德,还可以去看看建筑的内部结构,这是武康路上为数不多的可以进入内部的建筑。
而我最欣赏的是这段话。
武康路除了名人,更多的是生活。
窗台晾晒的衣服,底楼开的小店,路过的行人,还在施工维修的马路。和名人生活在一起的市民。
上海世界学校建于1936年,刚刚去世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光纤之父高锟,10岁时(1943年前后)就读上海世界学校。
武康庭,武康路374-376号,城市的网红地标。
徒步的终点是武康大楼,蓝天白云下的大楼,以及很多电线。
秋天来了,城市风景会变得越来越美丽,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和我们一起徒步发现城市的美。
上海徒步光影shtubu—你,真的很有品位和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