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肠炎、便秘----仙桔汤(朱良春经验)

2021-02-21 22:19·范建寅

仙鹤草30克 桔梗8克 木槿花9克 炒白术9克 白芍9克 木香5克 炒槟榔1.2克 乌梅炭1.5克 白头翁10克

腹痛,腹泻,大便中有粘液,是慢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腹痛呈阵发性、痉挛性疼痛,疼痛的部位在左下腹,痛时即要解大便,大便后疼痛减轻,是其主要特征。当大便有脓血、血液时,则结肠部位不仅有炎症,而且出现了溃疡,称之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与此症状相类似的疾病,有慢性痢疾,肠道易激综合征。本病属于中医的“下利”、“腹痛”、“泄泻”、“休息痢”等范畴,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以上三种疾病可以“异病同治”。可分为寒证、热证、寒热错杂三种情况辨治。但无论何种,彻底治愈均属不易,我从朱良春先生的著作中学到一首“仙桔汤”,适当加减,对该病有通治的效果。其方为:

仙鹤草30克 桔梗8克 木槿花9克 白术9克 白芍9克 木香5克 槟榔1.2克 乌梅炭1.5克白头翁10克

朱良春先生说:“慢性泄泻,迭治不愈,缠绵难解者,辨证往往有脾虚气弱的一面,又有湿热滞留的存在,呈现虚实夹杂的征象,所以在治疗上,既要补脾敛阴,又须清化湿热,才能取得效果,余之仙桔汤即据此而设,主治脾虚湿热型慢性泄泻。适用于久泄便溏,夹有粘冻,纳呆肠鸣,腹胀乏力,苔腻舌尖红,脉象细濡等症,包括过敏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痢疾急性发作者。其中,仙鹤草除善止血外,并有治痢、强壮之功。《滇南本草》载'治赤白痢’。个人体会本品不仅可治痢,还能促进肠吸收功能的恢复,而对脾虚湿热型慢性泄泻最为有益,可谓一药数效。桔梗《别录》载'利五脏肠胃,补血气,温中消谷’;《大明》载'养血排脓’;《本草备要》载治'下痢腹痛’。久泻用其排脓治痢,凡大便溏泻夹有粘冻者,用桔梗甚效。白术、木香健脾调气;白芍、乌梅、甘草酸甘敛阴,善治泄泻而兼腹痛者,腹痛甚者可加重白芍、甘草之用量,白芍用至15~30克。白槿花甘平,清热利湿,凉血,对下焦湿热能迅速改善症状。槟榔本是散结破滞,下滞杀虫之药,小量则善于行气消胀,对腹泻而腹胀较甚者,芩、连宜少用、暂用。因苦寒之味,过则伤脾,损阳耗阴,久泻脾虚尤需注意。白头翁配白槿花,可增强清泄湿热之效而无弊端。脾虚湿热之久泻,处理不当,往往顾此失彼。甘味健脾之品,过则助湿生热;苦寒燥湿之属,重则伤阳损阴。仙桔汤补泻并施,有健脾敛阴,清泄湿热之功,对虚实夹杂之症,既不壅塞恋邪,亦无攻伐伤正之弊。本方桔梗伍槟榔,升清降浊;槟榔伍乌梅炭,通塞互用;木香伍白芍,气营兼调。方中无参、芪之峻补,无芩、连之苦降,无硝、黄之峻猛,盖肠道屈曲盘旋,久痢正虚邪伏,湿热逗留,一时不易廓清,进补则碍邪,攻下则伤正,故宜消补兼行,寓通于补,始于病机吻合。”

验案举隅: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游某,女,63岁,已婚育,长沙市人,干部,2005年10月28日初诊:

患有慢性结肠炎十八年,自诉因在农村吃了生冷腥物而起,长期大便不成形,每日三四次,大便中常有白色黏液,腹胀,脐周隐痛,得温则舒,手足冷,饮食稍微不慎或受凉时即加剧,近年来大便中时夹有鲜血,多次经肠镜检查,确诊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无有效药物治疗。昨日因为受凉,腹痛、腹泻,一天达七、八次,大便中有多量红白色黏液,面色恍白,舌淡,苔腻,脉紧,拟用仙桔汤加减:

仙鹤草50克(先煎代水) 侧柏叶10克 艾叶炭10克 干姜炭5克 桔梗30克 川槿皮10克 白头翁15克 蒲公英30克 白芍15克 白术15克 木香5克 槟榔5克 乌梅炭10克 甘草10克 7剂

11月5日二诊:服上方后,腹泻、腹痛、脓血便逐渐减少,到第5剂药时,已经完全消失。现精神转好,饮食恢复正常,大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缓,拟用白头翁汤加减:

琥珀30克 三七30克 血竭15克 儿茶15克 白及30克 珍珠粉10克黄连10克 秦皮15克 黄柏15克 刺猬皮30克 地榆30克 乌梅炭30克 干姜炭15克 附片15克 木香10克 槟榔10克 白芍15克 当归15克 白头翁15克 川槿皮15克

研末,每日三次,每次3克,两餐饭中间及睡前开水送服,以上散剂每料可服一个多月。

连续服三料后,一年多来,症状完全消失,也未再做肠镜检查。

心得体会:从我的临床经验来看,本方最大的创意,是选择大剂量仙鹤草为主药,避开苦寒,避开温燥,不用攻下,不用补药,专以调节气机,调养气血,对于慢性结肠炎属于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迁延不愈者,本方开辟了一种新的治法。本案是已经确诊的慢性结肠炎,一诊用仙桔汤加减,因为是受寒引起,中焦虚寒突出,故合用张仲景的侧柏叶汤,以温中止血。二诊重点在修复溃疡面,排除各种不利因素,防止复发,故选择白头翁汤加减方,加附子、干姜以温阳,珍珠、白及、琥珀、血竭、三七、刺猬皮以活血敛疮,愈合溃疡面,乌梅、川槿皮以脱敏,制为散剂,以便长期服用,并讲究服药的时间,以适合于胃肠道疾病的特点,坚持一年,最终获得治愈。该案有本人的两处用药心得。其一,超常规剂量使用桔梗。桔梗常规只用10克到15克,我尚未见到古今医家有超剂量使用者。原来以为是超剂量可能引起中毒或其他副作用,后来到东北,看到当地朝鲜族人做朝鲜辣菜时,桔梗是一味主菜,始悟到此药并无毒性,遇到非常情况,可考虑大剂量使用。有一次治疗一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一天之内腹泻黏液脓血便十几次,已经持续三天,我开始用仙桔汤治疗,桔梗按照原方用8克,服三剂,无显著疗效,后来将桔梗加至30克,一剂而腹泻减少至三次,三剂腹泻完全消失。可见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腹泻过度、气机下陷时,必须用大剂量桔梗以升提阳气、排脓解毒。其二,用川槿皮代替白槿花。仙桔汤原方有一味白槿花,亦称木槿花,《日华子本草》云:“治肠风泻血,赤白痢”,药店一般不备,我常用其皮即木槿皮代替。《本草拾遗》云:木槿皮“止肠风泄泻,痢后热渴,作饮服之,令人得睡。”《本草纲目》云:“治赤白带下,肿痛疥癣,洗目令明,润燥活血。”此物除了可以清湿热,治疗泻痢之外,尚可止痒、抗过敏,而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至今并不完全清楚,有人认为与过敏有关,故此药在方中的作用不可忽略。我过去只懂得将川槿皮用于皮肤搔痒、神经性皮炎等疾病的外治,自从在仙桔汤中以之代替白槿花有效后,发现其内服有抗过敏的作用,又拓展用于治疗久咳咽喉奇痒,效果超过传统的荆芥、防风、僵蚕的祛风止痒药物。

仙桔汤(朱良春)仙鹤草30克、桔梗6克、乌梅炭4克、白槿花9克、炒白术9克、广木香5克、生白芍9克、炒槟榔10.2克 甘草4克。一日一剂,水剪两次,分二次服,.命途.。清理肠道汤(印会河)小条苓12克、赤白芍各15克、粉丹皮12克、桃仁12克、生苡仁30克、冬瓜子30(杵)、马齿苋30克、败酱草30克。先将诸药浸泡在清水中,水须没药渣一寸左右,约半小时后,以文火煎煮,沸后再煎10分钟,然后倒药法约100豪升温服。第二次煎药时,用水可较头煎略少,因药渣已经湿透,其余煎煮同前。服药时间宜与吃饭隔一小时以上,饭前饭后均可。[加减]后重甚者,加广木香3克、槟榔6克以导滞行气:热象明显者,加川黄连6克,以清热燥湿消炎:病延日久,加肉桂3克以厚肠化湿:下腹胀满,加炒莱菔子15克以下气宽膨。久泻断下汤(郭谦享)炙椿皮9克 土茯苓9克 川黄连6克 炒干姜6克 石榴皮4-6克防风4克 广木香4克 炙米壳9克 元胡4克用清水浸过药面(约350豪升),煎至150豪升,滤出药液,渣再用水250豪升,煎至100豪升。滤出药液合一处,搅匀,分两份,先服一份,另一份间隔6小时服.也可加大剂量改作散剂或丸剂。丸剂每服9克,散剂每服6克,日服二次,7种减肥法,勿在铜铁器中煎、捣,Dynamite_Mc_DJ友友2009_Club_House_music串?。本方不可久服,或与健脾方药交替使用,则收效更著。姜莲养肠汤(胡翘武)干姜3克 毛姜10克 阿胶10克 旱莲草20克 当归10克 黄连6克 白术10克 木香6克 防风6克 炙甘草6克每日一剂,头煎2煎药液合并约400豪升,早晚2次空腹分服。其中阿胶应另炖烊化,分2次兑入药液中。症状缓解取得疗效后,可以上方剂量比例,研末(阿胶烊化)为丸,每服10克,日二次空腹吞服,以资巩固,以2-6个月为宜。湿热偏盛者,加马齿苋30克:便血或赤冻多者,加地榆10克、鸦胆子(每服15粒,去壳吞服,日2次):阴虚偏甚,泻下量多者,加乌梅20克。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今天 15:24

仙鹤草的妙用

仙鹤草的妙用

仙鹤草味苦,性凉(我自己在实践中感到不凉反而性平柔和),入肺、脾、肝经。具有止血、凉血、强壮、消肿、止泻等作用。大多数大夫一般在临床上多用于止血,尤其妇科包括西医都是这样用,我也不例外,在治崩漏症时大多数也要添加这味药,而且量很大,起步都在100克以上,这是常事。但是如果仅局限于这个方面,那就太委屈这味药了,大材小用。为了不埋没“药才”,现根据我多年临床经验谈点运用仙鹤草其它方面的认识。仙鹤草这味药,我在临床上主要发挥其二方面的作用,一是强壮,替代党参,太子参及部分人参作用;二是止泻止咳止带之作用,特别是腹泻方面,大将军独挡一面。我经常爱用小柴胡汤治疗免疫力低下的慢性感冒,其中的党参一药常用仙鹤草替代,轻量60克,重则100~l50克,效果奇佳,一般3~5付药就解决问题了,比党参好使得多。在用附子理中汤时,方中的党参直接就用仙鹤草代替当仁不让。有时用得多了,连药房的人员都提意见,嫌量大不好抓,经常要上斗子。在治疗一些人的亚健康状态,即别无它病,整日头昏脑胀,疲乏无力时,常用老中医干祖望之方,干老戏称中医小激素。仙鹤草150g 仙灵脾50g 仙茅10g 我又加上五味子和大枣,即好喝又实用,一般3~5天就可以改善状况,效果很好,胜过西洋参片和人参,还不上火。此几味药我还习惯当作药对使用,加在补益气虚之方中。在止泻方面更是方方不离手,开方第一味必是仙鹤草,充分发挥其强壮和止涩作用。这里举一例子:20005年5月,我的一个朋友高某找到我说,他的一个亲戚,现巳病危,想请我去看一看,有没有救,给把个脉断一下,以尽人事。我本不想去,碍着面子,不好意思,只好坐上来接的车。到病人家,一看是位女性老人,76岁,躺在床上。家属介绍刚从医院出来,前几天因肺炎住院,高烧,咳嗽,吐痰在医院打了一周吊瓶,据说是头孢类抗生素,肺炎倒是好了,却得了腹泻,喝水拉水,吃饭拉饭,人都不能站起和坐起来。医院治了一个星期,各种药都用尽了,都止不住,人极度消瘦,院方说,拉回去吧,人年令大了,没希望了,准备后事吧!刻诊:严重消瘦,两眼塌陷,但有神,老人哀切的对我说,救救她吧!望着老人乞求的目光,我答一定会的。看到问话时对答清楚状态,我又察看了舌头,舌质淡白,舌苔厚腻,脉象沉细无力,一派寒湿伤阳,气阴两虚之证。从精、气、神来看,我认为还有救,神没散嘛。随之,告诉一帮儿女和其夫,还有救,咱们试试看。一家听后,感激不尽,说死马当作活马治吧,一切后事都准备好了。听到这话,我心中更有底了。于是,开出第-一个方子:仙鹤草200g 怀山药l50g 生牡蛎150g 高丽参50g 山芋肉60g 一付大剂浓煎,一天不断每次喂个3~5匙,将药喝完。第二天再说。交待完我就回去了。第二天其子兴奋地给我打电话报告,不太拉了,吃下的东西能留下一半,人也能坐起来了。求开第二方。我随即告之,什么饭都不要吃,光用山药熬浓粥稍加些米油连吃三天,并处方:仙鹤草150g 高丽参30g 生牡蛎120g 干姜20g 苍术30g 茯苓30g 甘草15g 三付 慢火浓煎,一日分5次喝完。三天后老太太就基本不拉了,不再腹泻了。随后按常法健脾益气,调理半个多月彻底好了。可以说临床上我用仙鹤草治疗腹泻包括慢性肠炎,都是重剂大投,无不随手而愈,几无失手。我的体会是用仙鹤草必须要大量,少则效差。起手都应该在30克以上。仙鹤草的作用我认为主要通过强补而达到收涩,而不是通过收涩而到强壮。仙鹤草除了有强大的补益和止泻效用,还可用于强心,止血,止咳,止白带和杀虫等一些以气虚为主的疾病,诸位切不可等闲视之。切记:大量是关键!朱良春老师的经验:仙鹤草为止血要药,常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及妇产科崩漏、月经过多等出血性疾患。但此药止中有行,兼擅活血之长,则为人所鲜知。朱老认为,仙鹤草昧苦辛而涩,涩则能止,辛则能行,是以止涩中寓宣通之意。考诸文献, 《百草镜》中有本品“下血活血”、治“跌仆吐血”的记载,《生草药性备要》谓其“理跌打伤,止血,散疮毒”,均可为证。《百草镜》治乳痈初起,即用仙鹤草30克酒煎,并云“初起者消,成脓者溃”。《闽东本草》用仙鹤草治痈疽结毒,亦可证本品之活血作用。盖乳痈与痈疽结毒,皆因邪毒结聚、气血壅遏所效,设其无活血之功,何能消之溃之?因此,本品不得以收涩止血视之,止血而不留瘀,瘀血去则新血生,故为血证要药焉。 仙鹤草别名脱力草,江浙民间,用此晶治脱力劳伤有效,足证其有强!壮之功。单用本品,治疗气血虚弱之眩晕,有一定效果,即从其强壮作用引伸而来,朱老常以仙鹤草配黄芪、大枣为基本方,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其效颇佳。曾治一气虚紫癜患者,用仙鹤草、黄芪各30克,大枣15枚,服20剂而紫癜即消失。证属阴虚者则去黄芪,酌加生地、白芍、杞子、龟板、旱莲草,疗效历历可稽。治慢性痢疾与结肠炎又拟有“仙桔汤”(仙鹤草15~30克,桔梗6克,乌梅炭、广木香、甘草各4.5克,白槿花、炒白术、白芍各9克,炒槟榔1.2克)。方中仙鹤草,取其活血排脓、止泻之功,故用之多验。 此外,仙鹤草尚有强心作用,叶橘泉先生著《现代实用中药》一书,曾提及之。此为一新发现,为过去文献所未载。近年有用仙鹤草提取物(仙鹤草素)治疗克山病所致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用后心率增快,而迅速地改善症状。

朱良春方:治糖尿病方
〔组成〕 淮山药90克,泽泻10克,云苓15克,山萸肉12克,生地12克,熟地12 克,丹皮10克,玉米须30克,仙鹤草30克,黄芪30克。(六味地黄丸+玉米须 仙鹤草 黄芪)
〔功效〕 益气养阴,降糖止渴。
〔主治〕 糖尿病。

(0)

相关推荐